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捧」她原来是「杀」她​​

这年头当小花还真不容易,糊了多年,好不容易有了热度,流量福利还没享受,“扒皮待遇”就抢先一步。

说的是《诛仙》的女主,李沁。


这姑娘自2008年凭新《红楼梦》出道,多年下来,给人什么感觉?

低调。



虽然有主动被动两方面,但最近,她却低调不起来了——

先是豆瓣各小组轮流开扒她的陈年旧事,称她是“20年才招一次生”的昆曲稀有闺门旦,当初为演《红楼梦》对学校说还会回去唱昆曲,转头却扎进了娱乐圈,甚至“闹到了教育部”。



接下来的两天,李沁从一个低调有气质的小花形象,变成了贪图名利、背信弃义的小人,并且“如今还没被老师原谅”。



甚至,连她儿时唱昆曲的“初心”都被揣测,是为了骗取上海户口。


眼看话题已经上了热搜第一,李沁方坐不住了,出来澄清——


李沁一直是昆山户口,当年学闺门旦的也不止她。



跟着,粉丝开始控评辟谣,并强势一波夸赞。


三十年一花旦(并不是花旦)好可惜

瓜吃到这里,大小也算个戏迷的飘飘,倒有点坐不住了——

为啥不论是黑还是粉,都如此夸张李沁的昆曲水平、艺术影响,夸大她的去留,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啊?

好像她转行了,就是十恶不赦,造成了“昆曲之憾”“文化之殇”。

也太尴尬了吧。

1

李沁的昆曲底子,到没到转行太可惜的水准?


讲真,不至于。

从她在一些场合的表演可以看出,嗓子太亮,身段眼神太活泛,尖团音也有些问题,不过上昆的咬字自来与众不同,也还罢了。

早年胜在台风不妖,后来却越来越轻浮。


至于最近的一些表演,可真是“三日不练天下知”的真实范例了。



她当年是个苗子不假,但硬说成走一人动全校、不能割舍的小天才就夸张了。


李沁选择进入娱乐圈,老师伤心是一定的,但除了栽培之力,有个很大的前提,一直被刻意忽略——

李沁曾在的上海戏校昆曲班,在她之前,已经跑掉了华文漪、钱熠几位闺门旦,而李沁的同级,也没有成大角儿的。

李沁的同学蒋珂,好不容易唱到有戏迷认可,却跑去抖音做起了网红,直播时常拿昆曲做素材,说是为了普及,却不被戏迷理解,痛骂“糟改戏”。



在梨园行,这一类指责就是滔天大罪,蒋珂逐渐抑郁了。

今年5月宣布退网和中断昆曲事业,微博中,她甚至羞于提及“昆曲”二字,用了缩写。

在传承如此艰难的境况下,“被诅咒的上昆”老师们的伤心,还要被拿去做李沁是“昆五班小熊猫”的佐证,就过分了些;

但同时,一些人造谣老师至今没有原谅她,也很离谱——

李沁的介绍牌一直在学校里,并不存在记恨。

可以说,李沁的珍贵,更多的是客观原因,并非她本人天赋多么过人。

至于什么“昆曲名旦”“鼻祖盖章的最适合杜丽娘”更是彩虹屁爆炸了。

张继青、张静娴、华文漪、沈昳丽、单雯:???


李沁的扮相,的确是有优势,比如气质很恬静,扮上显得非常幽娴。

但,也仅此而已。


这两天除了夸张做工,还有很多外行人,过分夸赞李沁的扮相,说她靠扮相就能吃饭。

这种话,完全是拿如今娱乐圈的现况,去凝视戏曲界。


事实上,戏迷不是饭圈女孩,并不会捧没有做工、唱腔,纯靠“样儿”的戏子。

最多是扮相漂亮,能稍微弥补一下其他方面的不足。

而,如今昆曲后生一辈,能让严苛的戏迷们让步的扮相,大概也只有施夏明、单雯那个优越程度——

但,就是这俩颜霸,也不敢夸口自己光靠扮相就能吃饭。

粉丝这种过分夸,其实和黑粉夸大李沁的转行对昆曲的影响,是同性质的。

等于间接顺应、助长了批评李沁辜负昆曲的人,并不是真帮到了李沁如今的事业发展。

2

说到这,可能有人想问,戏曲出身,转行进娱乐圈的明星,不在少数。


李沁不可惜,那么谁称得起可惜?


飘飘想了想,余少群。

14岁学习汉剧的他,被电影《梅兰芳》的选角担当费振翔挑中,在片中饰演青年梅兰芳,一步跨进了娱乐圈。

拍摄时,虽然还不会找机位,但几段京剧表演,身段有模有样。

这个马打得,漂亮

扮相也端庄柔美,一双手纤细灵巧,相比号称练了很久的梅派兰花、实际效果却像棒槌的黎明,一出场就赢了。


如果说,京剧脱胎于汉剧、本有相通之处,余少群做得不赖,还不能说明他的本事;那他后来反串越剧小生、并深入学习尹派,就显出他是真有天赋。


飘飘小课堂:戏曲中的“反串”一词,只和行当有关,与性别无关。如梅兰芳先生是男性,但旦角是他的本工,因此不能称为“反串”,相反,他在戏台上演男人,才叫反串;一名京剧演员唱黄梅戏,也叫反串。)


众所周知,越剧是坤伶的天下,不论男女老少,多由女性扮演。


而比起所谓“三十年一遇的闺门旦”,越剧能捧出一个男小生,更为稀罕。

改唱越剧小生的余少群,成绩不坏。

一些经典剧目,如《盘妻索妻》《沙漠王子》也颇可看。


而他混娱乐圈以后呢?


演过多部戏,一直不温不火。


演技太一板一眼,那股子科班味去不掉,能出彩的角色,多多少少都和戏曲沾点边。


性格也太佛系,早年上综艺全程不说一句话,近年好一些,但也离“控场”差得远,这样的余少群,戏曲界其实是更适合他发展的。


有可惜的,也就有不可惜的。


如尊龙。


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学戏出身,孤儿、被戏班收养,当初有人给他推荐霸王别姬的小说,本意是让他考虑段小楼的角色, 他一看之下,却热烈地爱上了程蝶衣——这不就是我吗?!


于是毛遂自荐演程蝶衣。


但,与很多大V如今提起尊龙,就要替他意难平与《霸王别姬》失之交臂不同,我并不遗憾他没出演程蝶衣、没继续发展京剧事业。

理由无他,他的轮廓太硬、太深邃,扮相上会有一些局限。

这也是《霸王别姬》投资人徐枫,当初选择换掉尊龙的原因之一。



我一直坚信,这次会面,才是《霸王别姬》换角的根本原因。至于大V们广为流传的“尊龙耍大牌”洗脑包,太幼稚了。像《别姬》这么大的项目,像程蝶衣这个和张国荣谈了n年谈崩,先后考虑过张卫健、蔡国庆、雷汉等多个演员,却都找不到人来演的角色,如果演员真的合适,不太可能只因为提了一些符合咖位的要求,就直接换角。)


尊龙的扮相有多硬?


看《蝴蝶君》。


片中他一身女蟒(京剧旦角服饰中,规格极高的装扮,多为皇妇贵女才能穿)出场,唱《贵妃醉酒》,轻按玉带,水袖也甩得相当漂亮。



他的扮相华丽、很压场。



但,不够纯美端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冶艳。


有种evil woman的感觉。


驾驭杨贵妃这样的风情妇人,倒不违和。


可如果真去演程蝶衣,一些戏中戏,像杜丽娘那种闺中少女、虞姬那种贞烈女子,恐怕他有些妖娆过头。

张国荣的杜丽娘、虞姬


对于这部想走国际市场、也想做大众口碑的野心电影,可能会说服力不够,毕竟,不是所有观众都能分得清这些扮相,并能抛去扮相,单纯品味做工的。


而电影极力撇去原著中程蝶衣的刻薄尖利,将程塑造成一个至纯至美的出尘形象,也与尊龙的气质不太吻合,反而,张国荣自带的稚气无辜buff对此才是助力。


至于尊龙自己,进入电影圈后,发展一度如日中天。


舞台剧他也能轻松驾驭。


舍弃戏曲,对他来说,只是走向另一个更宽广的展示空间,所以不算可惜。


戏曲转娱乐圈不可惜的,还有蒋勤勤、袁泉这些人。



她们扮相非常美,但是功架不算突出。


继续待在原行业,估计唱很多年,也出不了头。


进入娱乐圈后,反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而李沁呢?


说实话,在两边都成绩平平,潜力目前还没发挥出来。


根本谈不上可惜不可惜,把握住眼下的机会热度,全心贯注如今选择的事业,才是正经。

3

其实娱乐圈这种,转行后常把过去学过的东西拿出来秀秀的人,真不少。


这就像一个人简历中有这个加分项,不秀白不秀,本无可厚非。


但,凡事就怕夸张。


一旦过度与实际水平不符,就让这简历蒙上一层“虚假镀金”的意味。


像之前《皓镧传》热播时,学舞蹈出身的吴谨言,在片中有不少跳舞片段。


本来比一般女明星摆几个体操动作,卡大头特写的水准要高很多。

可各种彩虹屁猛夸,让飘飘抱了太大希望。

一去看,发现连水袖都没甩起来emmmm。



而对比如今的一些吹啥啥倒的翻车大户来讲,李沁这一类人,已经够低调了。

当初的改行,只是个人前途的抉择,老师们也谅解了她,校长还整部看过她的电视剧。



她呢,也不是一些人口中的没心没肺、忘恩负义。

甚少提及、但一说起老师的栽培,就忍不住泪目。

上昆的老师也曾透露,李沁每年回去都会看望她们,张罗着请老师吃饭。


这桩陈年旧事到这里,当事双方彼此谅解感激,本来算是个结尾,一些人偏要编造一些“没她就要荒废”“只培养她一人”“老师们都责怪她”的谣言,再次生事,就很尴尬。

李沁有错吗?或许,不然她不会愧疚。

但,这些年戏迷们已见过无数放弃的人,在这种无奈的处境里做选择,多少大角儿尚且犹移,她当时一个十几岁、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小姑娘,不算大过。


事实上,对于十来岁上就学戏、苦过来的孩子,要放弃血泪练出的成果,背后的原因,绝不是一些路人想象中那么简单的。


至于“背叛昆曲、辜负艺术”之类的批评,把这么大的责任甩给一个人,太荒谬;把个人选择上升到如此大的题目,也太残忍。


一个事业刚有起色的年轻小花,既担不起这“三十年一遇闺门旦”的捧,更想不到随之而来就是舆论的棒杀。


而且,我们也没资格指责。


每天扎堆“理讨”明星八卦的网友没资格,像飘飘这种看过一些戏、算个戏迷、但实质还是娱乐影评号没资格,手机屏幕前的大众,也没资格。


大家扪心自问,你的目光,平时都为谁停留?


凭什么你每天追逐着明星,却要求一些人必须一辈子坚守着你根本不看的冷门艺术?

真正的热爱,不是诈尸般打着“为传统艺术叫屈”的名目,猛黑小花。

想让更多人不离开,想让老一辈不忧虑;

想让年轻姑娘不再变着法儿寻求热度、失败后连自己从小下苦功、流血汗学习的艺术名字,都羞于启齿。


你去看,就完事了。


其实传统艺术真正需要的,不是李沁。

是你,是我,是每一个年轻观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