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一位热心肠的老人「热心肠的老奶奶作文」

作者:王红亮

喜欢助人为乐

县城的梁家巷,住了十几户人家,总共不到一百口人。这里的居民,是一墙之隔的街坊,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相互之间,互相谦让,关系处得很好。

梁家巷住的人,遇到红白喜事,相互帮忙,来回随礼。平时也进行必要的请吃或吃请之类的事。

牛秋枝八十岁了,就住在梁家巷,她在梁家巷住了很多年。

平时,她喜欢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东西不是太金贵,总拿着核桃、红枣、甜瓜等食品让人吃。她说:“帮人和被帮是相互的,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这样多好!邻里之间吗,远亲不如近邻,就应该和睦相处,彼此帮助。”牛秋枝的话,颇有道理。

因为这些,牛秋枝在梁家巷人缘很好,威信很高,那里的很多人都很喜欢她。主动的找她套近乎,拉家常,把知心话告诉她。

随军家属

牛秋枝的老公——李卷,老早在新疆当兵,之后,被提拔为军队干部。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把牛秋枝和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带到部队,成为随军家属。

后来,李卷当上团部的司务长,成为妥妥的营级干部。他的一家人也跟着帮光。

若干年后,李卷从部队转业,回到了生养过他的家乡。

牛秋枝和五个孩子,别无选择,也跟着李卷回到了家乡。

当时,李卷是部队的干部,转业后按照规定,他可以享受安家的待遇。于是,当地政府就在县城的梁家巷给他分了三间瓦房,两间厢房的四合院。打那时起,李卷一家人就住在梁家巷,这么一住就是几十年。牛秋枝在那里也住了几十年,很少离开过。因此,这些人对梁家巷感情很深。

李卷和牛秋枝的五个孩子,在梁家巷出嫁的出嫁,结婚的结婚。李卷去世后,也是在梁家巷办的白事。梁家巷成就这么一家人。

送上茶水

街坊老洪家的房屋瓦砾陈旧,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整个破旧不堪的样子。

这几年,老洪的儿子洪军,在外面承包了一个煤矿,手头上有些钱,于是,就召集能工巧匠翻修房屋。他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有二:一是给老人解决住的地方的问题,做到夏天不漏雨,冬天不漏风;二是给自己加深童年的记忆,留下一个好的念想。

有年夏天,洪军带着十几个人修缮房屋,牛秋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没有闲着。她一会儿送香烟,一会儿送糖块儿,一会儿送包子,一会儿送茶水。整个人,忙得手忙脚乱,不亦乐乎。

牛秋枝说:“年轻人,干活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能不惜力,这么热的天,累道了,就不划算了,来,下来,抽支烟,吃点东西,再接着干活。老婶子我都给你们准备好了,年轻人,到这就像到家一样,千万不要客气。”

牛秋枝第一次这样做,洪军没有说话;牛秋枝第二次这样做,洪军还是没有说话;牛秋枝第三次这样做,洪军的眉头皱成了疙瘩。牛秋枝第四次这样做时,洪军实在忍无可忍,就把她叫到一旁小声说:“老婶子,这段时间,你该忙啥就忙啥吧,别在我这里帮忙了。我找这些修房的人,都是按日结算工资的,你一会儿送烟,一会儿送包子,一会儿送开水,我多给他们开工资不说,关键是耽误这些人干活儿。”

洪军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牛秋枝不笨,知道其中是什么意思。

从那以后,牛秋枝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她该打麻将就打麻将,该到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就跳广场舞,该上街溜达就上街溜达,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洪军家的房屋修缮好后,专门请牛秋枝去饭店吃饭喝酒。

这个修缮房屋的事件,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打那以后,洪军家跟牛秋枝家的关系处得很好。

和老孟婆攀比

有年夏天,骄阳似火,天干地燥。到了晚上,还是酷暑难耐,气温很高,让梁家巷的一些人们,惹得喘有些不过气来。

有天晚上,老孟婆搬着靠背椅子,坐在街边上摇着蒲扇,听着收音机,闭上眼睛,独自乘凉。

牛秋枝刚跳完广场舞,回到梁家巷。她二话不说,紧挨着老孟婆就坐下了。

老孟婆从上到下打量了一下牛秋枝,不温不火地说:“老牛,今晚又跳广场舞了?整得汗流浃背的。难得你有这份雅致呀。”

牛秋枝得意洋洋地说:“俺闺女,在北京通过网购的方式,给我邮寄来了一身专门跳广场舞的衣服,这身衣服,价值两千多块钱呢!我这狗窝里放不住剩蒸馍,今晚就穿着它,出去跳了一场广场舞。我有这样好的闺女,这样好的衣服,一定要出去显摆显摆,要不然就真的太可惜了。”

老孟婆说:“你女儿在北京干什么工作?你们这么牛?”

牛秋枝说:“俺闺女头婚离婚了,这又找了个二婚的女婿,这个二婚女婿不得了,在北京开得公司,固定资产几千万块钱呢!”

老孟婆听到这些,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了,一个劲地摇着手里的蒲扇,给自己扇风,争取尽量使自己凉快一些。

牛秋枝又说:“你女儿也行啊,在某省的某市当交通局长。”

老孟婆说:“她只是破局长,不能和你女儿和姑爷比呀。”

牛秋枝说:“我女儿是不错,我姑爷很能干,可是,这两个年轻人也不容易呀!整天忙里忙外,风里来雨里去,着实够辛苦的。”

老孟婆说:“你中用啊,你会生,生个女儿这么优秀,俺不行。”

牛秋枝得意洋洋地说:“我女儿是优秀,我对倒她是很满意的。”

老孟婆又打量了一番牛秋枝,感觉她没有听清楚老孟婆说的话的意思,于是就故弄玄虚地说:“我女儿有权,是妥妥的正县级干部,不过,她没有钱,很清贫。”

牛秋枝说:“你女儿有权,不是也是一天三顿饭吗,和别人有啥区别的?不都是一样吗!”

老孟婆说:“我女儿就比你女儿强,比你女儿优秀,最起码,她是铁饭碗。你女儿有钱,咋?我女儿的工资和待遇也很好。我女儿干的啥活,你女儿干的啥活儿?你女儿花钱还得向她老公要钱,我女儿自己都能挣钱,不用向别人伸手有钱。这就是我女儿的优势,你女儿是没法比的。”

牛秋枝听到这些,感觉孟婆一直都是跟她抬杠,心里很生气,她不再坐地上了,急忙站起来,哼了一声,大踏步地回家去了。

晚节不保

平时,牛秋枝的东西不金主,不管是谁,她往往都是拿些吃的,给街坊邻居们分。对于她这样的做法,有人欣然接受,有人不予反对,还有人说:“她这样做,像哄娃娃一样,给你一个糖块,或是别的很少的什么东西,她不是哄娃娃是干什么。”

最近一段时期,梁家巷有人在交头接耳地说闲话:“这三个月来,老牛不像话,不顾年龄,不顾羞耻,不顾脸面,不顾别人的议论,整天坐着老刘的电动三轮车,出双入对的,在县城内不住地瞎跑,挺像那么回事,她是在搞黄昏恋呀。还甭说,这两个人还很般配的,年纪相仿,爱好相同,很有缘,话语很投机。”

牛秋枝呀牛秋枝,都八十岁的人了,总不会弄出些啥事吧!

作品完成于2022年12月10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