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登场:《巴黎腔调——咖啡馆、酒吧、文艺情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昂放 著
这本书以巴黎塞纳河的左右两岸为线索,写巴黎的咖啡馆和酒吧,以及在这里发生的文艺圈、影视圈、政界的名人名媛的情事和轶事。写文艺、爱、命运、人性、浮生……
巴黎有无数种倾向,因而迷人。恢宏比如圣母院,细小比如莎士比亚书店,都好。而且它们这么近,隔水相看,都是彼岸。
1919年11月17日,美国侨民西尔维亚·碧奇在狭窄的迪皮特朗街8号(8 Rue Dupuytren)开了“莎士比亚及同伴”(Shakespeare and Company),它既是图书馆也是书店。
1920年7月,詹姆斯·乔伊斯抵达巴黎,初到的第三天,他就在庞德的介绍下来了书店。那时,《尤利西斯》在美国刊物《小评论》上连载。1921年2月,纽约法庭判定该刊物犯有猥亵罪,小说被禁。一时间,英美出版社都不敢染指这部书。之前,碧奇从未出版过书,她也知道这样做可能是灾难性的,但她还是以书店名义与乔伊斯签了出版合同。首印1000册,庞德、叶芝、纪德、普鲁斯特都帮忙订了书。
1921年7月,书店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奥德翁街12号(12 Rue de L’Odéon)。乔伊斯把这里作为他的办公室和信箱,称之为“奥德翁的斯坦福”。
那年冬天,海明威来到巴黎。他在《流动的盛宴》中写道:“在那些日子里,我没有钱买书。我从莎士比亚书店借书看……在一条刮着寒风的街上,这是个温暖、愉快的地方,冬天有个大火炉,满桌满墙的书籍,橱窗里是新书,墙上挂满各个时代伟大作家的照片。”
此后,菲茨杰拉德、罗伯特·麦克拉蒙、朱娜·巴恩斯、福特·马多斯·福特一众顾客让这间书店真正成为英美文学和现代主义在巴黎的中心。《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英美被禁的时候,读者可以在这儿买到或借到。
碧奇说:“当时,巴黎到处是才子,而我的书店似乎把他们都吸引过来了。”
进门,就是另一种文学情境。不明的光,暗、温暖。店堂很深,狭小,所有人都要擦身而过。书从地面到屋顶,木架子没有一根笔直的线条。纸、油墨、文字、影像混杂的味道,空气就是岁月就是古玩。人特别多,特别安静,像一部默片。有人寻找书,有人寻找记忆,乔伊斯的、海明威的、他们自己的。很多角落,都填补着读书的人。一个姑娘踩着梯子安顿新书,一声不响。老照片、留言纸条、孩子涂鸦、灰尘。木楼梯像一个传说,通向高处的一句话:“不要对陌生人冷淡,他们也许是乔装的天使呢。”
书店有13个床位,收留过4000人。这里设置免费的工作间、图书俱乐部、孩子阅读会,有文学课程、音乐和戏剧表演、电影放映等活动。
电影《日落之前》,男主角杰西就是在莎士比亚书店签名售书,并在这儿重逢塞琳。
好的生活就像戏剧,好的戏剧就像生活,这间书店都占了。
走上书店二楼,私密、安静。没有顾客。红砖地面映着淡的灯光。书从天到地,这些书曾经属于萨特、波伏娃、西尔维亚·碧奇……房间围绕着一条木头长凳,铺着舒服的坐垫,一张老写字台在窗边面对圣母院。有一个属于孩子的角落,灯下,红色帷幕分开两边,中间是“爱的镜子”(Mirror of Love),贴满孩子的话。
每一步都是历史的足迹 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