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中国历代奇女子「中国历史四大美男」

25、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人,生于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幼能文,擅宫词,得幸于后蜀后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

世纪《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考者90余首。宋灭后蜀时,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盂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驿站,感怀国破家亡的哀愁,在馆壁上题了这首《采桑子》,因军骑摧促,只得半阕,却一字一泪。

《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宋太祖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见了她并命她赋诗一首,花蕊大人就做了这首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诗。传说花蕊夫人最终的归宿是被赵匡胤纳入后宫,并一直得遇恩宠,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一个命运坎坷羁袢的女子也算善终了。

《述亡国诗》

君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鸟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谢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26、朱淑贞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

自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道出她失序的伤感之情、她无法敌过顽团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市井商人为妻。婚后,她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精神生活十分贫乏,苦闷不堪。

丈夫变心,她毅然写下一首《断肠词》: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怨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喽;

有上交,却无下交;

皂自何须有;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言相思一撒消。

金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27、唐琬

唐琬(1128~1156),又名婉,字蕙仙,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琬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

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十九岁(绍兴十四年)与唐琬结合。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陆游为孙姓女子写墓志时也说过,才藻非女子事也),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都城绍兴府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同年秋,便抑郁而终。


28、琴棋书画博古通今宁死不屈一一严蕊


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东礼诗书,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中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严蕊宁死不从,并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为,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伍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

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自自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鹊桥仙

碧榜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垒做古今佳话。人间刚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29、董小宛

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字青莲,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与辟疆的两个小孩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

小宛曾对辟疆说:“我书写谢庄的《月赋》,见古人厌晨欢,乐宵宴。这是因为夜之时逸,月之气静,碧海青天,霜缟冰静,比起赤日红尘,两者有仙凡之别。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来以前,已呼呼大睡,没有福气消受桂华露影。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30、不许人间见自头、西晋名媛一一绿珠。


绿珠(?―300年),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双凤镇绿萝村人,生于双角山(位于今博白县浪平镇)下,西晋石崇的宠妾,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之一。


数千年的漫长封建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社会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妇女始终处于等而下之的地位,不知有多少如花女子被默默吞筮了一生。绿珠,这位广西合浦孕育出的蕖天地之灵气的奇葩,却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在短暂的一生发出夺目的光华。她的肉体的代价虽直到珍珠三斛,然而她的精神的价值却谁也无法防量。最终的坠楼而死,已超越了为石崇守节的意义,而是向不公开的命运发出最强烈的抗争。千载而下,芳名不朽,不知赢得了人们多少的歌颂!


31、李师师

李师师(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过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她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她,幼年不幸,父母双亡,以至沦落风尘;她,美艳绝伦,才华出众,善词曲,工歌唱,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散宗赵佶也忍不使一亲芳泽.

著名词人周邦彦躲在床底谱就新词《少年游》,只为描绘师师与散余的一段风流韵事,成为后世词坛佳话;地,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有“红妆季布”之称;梁山首领宋江潜入她家,只内她写下了壮词《念奴娇,天南地北》,至今为人传颂。她,一个撩动人心的痴情女,在经历了不尽的风流韵事之后,最终的结局却众说纷陈,飘游不定。。


32、巾帼英雄须眉比之竟折腰——梁红玉

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妓。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随成眷属。她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而“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也由此而起。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让须眉折腰的女子,无非花术兰、武则天、梁红玉而已,昭君、貂禅走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根本与前三者不可比拟,而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还待考证。


一位风尘女子,能在历史上取得如何的地位和成就,以“武妓”迥然不同与其他九位文妓的经历。

这样一位不输须眉,有勇有谋见识过人的“侠之大者”,如她甘为第二,那谁可堪当第一?


33、倾城名花、红颜薄命,钱塘名妓——苏小小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中的《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 ,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

好像与你同撑一把油纸伞,飘荡在悠悠,悠悠的钱塘江。


34、才情斗八高,胆识过须眉秦淮八艳之首一一柳如是。

她自小读书:“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她,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丽质,一适周道登,再爱宋徽舆,三适陈子龙,最终与钱谦益白头偕老。她,敢爱敢恨,视封建礼法如无物;她,豪迈不让须眉,忠心为国,明亡时力劝丈夫殉节,自己投水以殉国;她,胆识过人,伉丽情深,为救夫君愿以身代死。于是,钱谦益作诗赞颂:从行赴难有贤妻!才华横溢,秦涯名妓中堪称第一,诗文雄健浑达,神奇妙旷,脱尽红粉闺气。。。她,风尘女侠气节铮铮,足以令无数须眉汗颜;她,如出淤泥之白莲,为世间留下不尽清芳。



35、冲冠一怒为红颜争得娥眉匹马还一一陈圆圆

明清鼎革,风云变幻。刚愎自用的崇祯、趋炎附势的田弘遇、反复无常的吴三桂、骄傲自大的李成、粗俗狂妄的刘余敏、阴险狡诈的牛金星,专权好色的多尔衮..这些权重一时,适定要被载入史册的男人分为三方,书写了一段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历史。

然而,一位乱世佳人突然出现于这一舞台,顿时成为这个男人世界的焦点,起到了所有男人起不到的作用。她使历史法码失去了平衡,让这些男人不失时机、不惜代价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于是,风云突变,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归宿,更改了中国的历史。陈圆圆,这位秦淮河畔的绝代佳人,竟引江山易色,地覆天倾;帝星殒落,霸王为僧,当世枭雄为之搏命;生灵涂炭,倾国倾城.…


36、何处风来气似兰自写幽香纸上看一--一马湘兰

明代女诗人、女画家,秦淮八绝之一。她虽然谈不上是诗画名家,但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却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宠物。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马湘兰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画,栩栩如生,金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灌护,而且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深悟兰花清灵清雅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笺和诗笺上。而她自己的品格,因受兰花的熏陶,也化成一种如兰的圣洁。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作,却被日本人视为珍品。“墨兰图”上题这样一首诗: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37、乱世名姬柔肠侠骨一一李香君

李香君体态娇小玲珑,肤色莹白如玉,绰号“香扇坠,”在秦淮八艳中,她没有顾横波、陈圆圆那样的艳丽妩媚,也没有柳如是、马湘兰那样超群的诗画才情,但传剧《桃花扇》一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香君忠贞刚烈之名,几乎举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赢了最高声誉。她忠于爱情,天志为侯方城守贞;忠肝义胆超越男儿,在魏逆权臣阮大铖面前公然唱出“于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宁不教须眉愧煞。其凛然正气如寒冬傲梅,足以令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由此改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