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篇
本期专栏作者【董宏猷】
董宏猷
白壁斋,宏猷书房之谓也!借《大武汉》一角,设书话专栏一,清茶一,书友三五,品茗谈书,岂不乐乎?
开篇之时,东湖樱花正开,
谨捧碧水书香,就教于读者诸君也!
上个月,我在专栏里谈到了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淘书的故事。其中提到了,“在孔网上淘到的《记丁玲》这本书,也有小小的故事,那就留待下回分解了”。今天,就要说说这些小故事了。
关于《记丁玲》一书,曾经发生过一场风波。沈从文、丁玲多年的老友情感彻底粉碎。我看过很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对这桩公案,曾经唏嘘不已。因此,当我在孔网上看到这本书时,惊喜的心情可想而知。再看介绍,也令人心动:“良友文学丛书《记丁玲》,1册全。 沈从文著。作者以诚挚的情感,素朴的语言,记叙了胡也频和丁玲的故事,和丁玲早期步入文坛的契机。同时,也记下了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中,三个朋友相濡以沫的不凡友谊。 1940年普及本。”然后,又明白无误地介绍道:
作 者:沈从文
出版社: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书店区”的书品,是不需要竞拍的,也就是说,看中了,便在网上直接购买。这本《记丁玲》,标价1000元,是我可以接受的价位。于是,毫不犹豫地付款了。
很快的,书寄来了。拆开一看,愣住了。这明明是一本崭新的书嘛,就像刚刚从印刷厂里出来的一样,怎么会是1940年出版的呢?再仔细看看书脊,上面印有“采华书林”的字样。我顿时就明白了。这是一本日本采华书林的翻印书。
我没有日本采华书林的详细资料,但是,经常逛孔网的书友都知道,这是一家以翻印中国古代或者现代名著为主业之一的出版机构。作为稀见的翻印书籍,自然会有其应有的价值的。问题是,我买的是“旧书”,而不是一本影印的或者翻印的“新书”。
于是,我马上在网上与出售这本书的书店联系沟通:
你好!在贵店购买的《记丁玲》已经收到了。让我惊讶的是,这是一本1940年出版的旧书吗?从纸张,墨色,与开本切面,完全是一本新做的书!我收藏旧书三十多年了,应该有一点基本常识。我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我花了一千多元购买的,的确是一本旧书!谢谢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受教了。
很快的,我收到了书店的回复,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对的:
您好书友,请添加我们微信客服号码,再多给我们拍摄几张照片,特别是判断真伪的照片,我们再判断一下,因为这本书相对特别,书是从日本买回去的,是否是特殊版本,避免误会,您先加入我们微信客服号。
我遵嘱马上加了对方的微信,非常顺畅地开始了沟通交流。
你好!已经加了微信。我查看了你原始的书影照片,有十张,唯独没有上拍书脊。其实,如果上拍书脊,上面会有采华书林的标记。经常上孔夫子旧书网的书友都知道,采华书林标明是日本的书局,翻印了许多中国的现代文学名著。但是,都标明了翻印的时间。贵店上传的资料中,只说是1940年的,没有说是采华书林的翻印本。因为《记丁玲》明明是当年良友出版的,不可能又冒出一个采华书林。所以此书是翻印的无疑。一本翻印的书,当然也可以出售,作为资料,我也许会买的,但是,绝不是1000元的价格。我们都是书友,请原谅我坦诚交流了。谢谢!
我没有想到的是,书店的态度非常诚恳,很快回复:
书友您好 您说的很有道理 是我们才疏学浅 有些东西不是很了解 所以判断不是很准确 这样吧 您看您想怎么处理?
天下爱书的人,都是以书结缘的。我也立即回复:
我想,退款不必了。这本书,你们按照通行的翻印书给一个价。如果合理,余下的书款,我仍然在贵店买其他的书,届时,倘若有超出,我再补上,你看行吗?咱们交个朋友,好吗?
对方同意了我的处理方案,皆大欢喜。这家书店在东北,藏有不少日本侵华时期的旧书刊。我便挑选了三本与武汉有关的旧书刊。其一,是《支那事变画报》第二十四辑:《汉口攻略纪念号》,朝日新闻社1938年出版;其二,是《支那事变写真》第七十四期,有反映日军飞机在武汉空战的照片和文章;其三,是一张宣传画,同盟通信社的新闻照片。说的是1941年7月15日,日军利用“国防妇人”,去慰问劝降被俘的国军士兵。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汉口攻略纪念号》,这是一本十六开的像我们现在的晚报那么大的杂志,里面用大量的新闻照片,军事部署地图,以及前线战地记者的新闻通讯,从日军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当年如何攻占武汉的详细经过。而在攻陷汉阳的通讯中,明白无误地写道,在进攻之前,早就有特工秘密潜入汉阳,配合了日军的进攻。这本朝日新闻社的特刊,当是研究当年武汉大会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这样三本旧书,我以书店的定价买下。《记丁玲》一书,经过协商,书店以300元结算。这样,问题解决了,同时,也以书会友,交了一个朋友。
当然,像这样顺利解决网上购书之弊病的,只是个案。在孔网上淘旧书,最常见的不方便,就是不能当面接触书籍,只能依靠卖书人发布的照片与文字,自己判断,然后,去撞大运。我曾在孔网上买到苏雪林的小说《棘心》。前些年,为了寻找“珞珈三杰”的作品,我曾经苦苦追寻。好不容易在上海古籍书店淘到苏雪林的小说。因此,在网上看到这本书时,虽然怀疑是影印本,仍然还是买了。书到手后,仔细一看,立即判断,就是影印本。没有版权页,封面恐怕也是后来自己做的。好在书店原来就开价不高,也就算买了一个教训了。后来,凡是在网上看到不少稀见的现代文学名家代表作,封面崭新得灿烂,价钱也不贵,我就绕道而走了。因为这些书籍绝对都是影印本。而我曾经在南京的先锋书店,买过不少这样的影印本,书价只要十几元。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网上市场,怎么办呢?在一个连婴儿吃的奶粉,救命的药品,都会作假的时代,买到几本做假的旧书,算个啥呢?说不定,这些特殊的书籍,将来可以作为第一手的资料,为这个假货泛滥的时代作证呢。
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然后,写下这些文字,留给喜爱旧书的朋友做一个小小的路标罢。
—
文 | 董宏猷
图片 | 来自于网络
设计 | 王时青
校对 | 肖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