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写事记叙文
[写作辅导]
记人的记叙文离不开事件,但写事的记叙文和记人的记叙文写事着眼点和思路不完全一样。记人的记叙文着眼在人,以人为主,文中写的一件事或几件事都是为表现人的思想性格服务的。写事情并不要求完整、细致,只拣有助于表现人物有关的事写。而写事的记叙文则着眼于事,以事为主。当然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必然要写到人,写到人的思想性格,但这些都是为叙事服务的,这些如果与事情的发展,与表现文章的中心有关就写,无关就不写。总之,叙事贯串文章的始终。叙事的文章从事情的数量上分,有一文一事,一文多事。一文多事的写法有多事并行,有多事连写。练习写事的记叙文,开始多练些一文一事或一文两事三事的文章,再写比较复杂的叙事的记叙文也就不觉得太难了。
一篇叙事的记叙文无论写一件事或几件事,
(1)都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也就是说要写的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事情也不一定都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些人做的,但这些事应该有内联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为一个中心服务。一篇叙事的记叙文要想写得好,能抓住读者,还要在中心明确的基础上,
(2)把事情写得完整、具体、生动,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具体、生动是使中心思想明确的重要条件。如果每一件事情都概括地写,整篇文章的中心就谈不到明确了。因为记叙文是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说话的。当然,除此之外,
(3)还得注意详略得当,处理详略也是由中心思想的要求来决定,对层次的安排也是如此。
(4)要写出波澜
写事记叙文的更高要求——写出事件的波澜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安排文章结构,最忌平铺直叙。文章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没有一点起伏变化,象流水帐,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那是很难获得读者喜欢的。因此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有些变化,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而这种一波三折、曲折多姿、引人人胜的写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我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在回与回之间巧妙利用情节张驰起伏的变化,从而紧扣读者和观众的心弦,使之欲罢不能。确实,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都很讲究文章的波澜。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就是这样写的: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148字)
这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小说,全文148字,情节中却包含着三次曲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伊丽要求运回丈夫尸,不料运回的是狮尸;她又去电,回电后才知巴布在狮腹内。小说虽短,却一波三折,具有艺术魅力。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塑造了老画家贝尔门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他是具有一个博大胸怀,情感真挚,为挽救他人生命毅然牺牲自己的人。但作者并未正面叙述贝尔门的故事,而是采用陪衬的手法,以琼西的病作为小说的明线。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由于作者善于“尺水兴波”,才使得内容跌宕起伏。一开篇就将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万念俱灰的琼西推到读者面前,医生的断言与苏的悲伤,使读者关注着琼西的命运。琼西想随最后一片落叶飘去的固执使情节出现波折。恶劣的天气,琼西的执拗使人对琼西的生存不再抱有希望,而此时小说的情节陡然一转:经过漫长一夜风雨的吹打居然还有一片藤叶挂在砖墙边的藤枝上,这使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医生觉得有了五成的希望,琼西一天天好起来,读者也如释重负。不料结尾奇峰突起,再次在读者心灵上引起撞击:贝尔门先生患肺炎去世了,更令读者感到意外的是墙上那片藤叶竟是假的,是贝尔门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那个最后一片叶子掉下的晚上,用自己的生命画出的杰作。细细回味,方觉早是意料之外,但实际在情理之中。
的确,一篇主题深刻、巧设波澜的文章能收到极佳的效果,赢得读者的心,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呢?
(1)悬念法。在写复杂记叙文时恰当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造成读者某种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如《祝福》就把祥林嫂之死放在开头,引起读者对祥林嫂一生强烈的关注。
(2)对比法。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通过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表现,造成故事的曲折变化,把一个粗野、势利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得淋漓尽致。
我的叔叔于勒 图
(3)巧合法。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一家梦寐以求的于勒,竟在船上不期而遇,吓得菲利普夫妇惊慌失措,这就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误会法。如《潘虎》,潘虎对我的误会造成情节的不断展开,最后误会解除。
(5)抑扬法。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契珂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采用的就是一抑到底的方法;《荔枝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6)倒叙法。如《同志的信任》,开头描写了一个紧张神秘的片断,紧扣读者心弦,然后再回过头来,依照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写,一张一驰,曲折动人。
(7)夸张法。《变色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走狗爪牙的卑劣无耻。
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可以激发阅读兴味,但一定要适度、自然,不可脱离生活,故弄玄虚,或者节外生枝,故作惊人之笔。
牛奶瓶碎了以后
B老师继续说道:“明天早上,每位同学交一篇感想,就这件事写感想。我希望大家好好想一想。”
第二天早上,B老师正坐在办公室里改着作业,课代表走了进来,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高度眼镜,说道:“老师,这是你昨天布置的作业。”B老师颇有些自得地接过一叠本子。他现在还为昨天的事感到自豪呢!就是,S中学除我之外,还有谁能想出。这么妙的教学方法。况且S中学又是重点中学,学生素质好,这还不一点就通?我刚刚到S中学不久就干出这么大的成绩,一定会得到全校师生的敬佩。
但结果却使B老师大失所望,哭笑不得。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在本上写的是:牛奶与高考无关;牛奶与分数无关:牛奶与前途无关。字里行间似有指责B老师教学无方之意。
读罢这些感想,B老师已不觉汗流浃背。他没料到他的创新教学竟被学生呼为误人子弟。正当B老师有些不知所措时,门外冲进两位家长,见到B老师就问道:“B老师,我孩子反映您上课不讲课,却浪费时间去打碎牛奶瓶子。您一定是新来的老师吧!您可要注意多抓学生成绩呀!高考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着呢!打碎个什么牛奶瓶子,孩子们的分数又不能提高!”
家长们正兴师问罪,校长又进来了:“B老师,听说您上课……”B老师脑袋“嗡”的一声,下面的话便再也听不进去了。
家长们的兴师问罪,校长的亲自指责,使B老师不得不好好想一想了:对S中学升学率之高,S中学学生戴眼镜度数之高,人数之多早有耳闻,但人才就等于分数吗?B老师的脑筋还转不过弯来。尽管他教导学生后悔和抱怨无用,但自己却就是不能忘记它。
不过B老师上课再也没讲“废话”倒是真的。
(三南高考作文题)
[简评]我惊奇于作者的魄力。他对寻常思想所进行的大幅度调度使他的文章跌宕起伏,文章短小,却大起大伏,寻常思维难以把握得好。
作者出其不意地把全社会各个方位的指责,集中到了这第一个有趣的有启示意义的插曲上。指责得过分,指责得荒谬,以至于感到近乎失真。这是我始料不及的。这位侃侃而谈、踌躇满志、富于创意的老师在指责面前本该进行申辩,进行抗争,起码也会不服气,但他却相反,“再也没讲‘废话’”。在世俗面前,他驯服了。
深恶痛绝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这位考生,用一个寓言般的故事抒写了内心的不平与悲凉。小小年纪,这样富于创造力,这么大胆,思想具有如此的穿透力,着实令人吃惊。
[写作训练]题目:帮助
范文:
绿莹,笑了
内蒙古一考生
新学期又开始了,绿莹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子又踏上了开往学校的列车,她的手里攥着仅有的200元学费,紧紧地攥着……车窗外,绿油油的庄稼形成了绿色的海洋,好美!然而,绿莹却无心欣赏这窗外的景致,她的内心正在做着一次痛苦的选择……此刻,她感到很无助,很失落……
终于到了教室,看见同学们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的假期见闻。绿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回到那个永远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里坐下了。
“喂!”这周的周日是农历七月二十六,我的生日,你一定要来参加我的生日Party……”绿莹的前桌回过头来对绿莹的同桌说。
“七月二十六?好熟悉呀!”绿莹自言自语。自从绿莹的爸爸生病后,她早已忘记了这个日子。
绿莹不喜欢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别人,她拿出了那本粉红色的日记本,记下了她此时的矛盾、痛苦和那无助的心情。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周日到了。吃完午饭,绿莹又像平常一样回到班里学习。教室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绿莹的嘴角拂过一丝微笑,能在如此安静的环境中度过最后一个星期天,对绿莹来说,实在是一件最幸福、最奢侈的事了。
绿莹静静地走到自己的座位旁,忽然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个很美丽而且诱人的大蛋糕。“哦,今天是张帆(绿莹的前桌)的生日,是谁这么粗心,把蛋糕放错了位置……”绿莹把蛋糕放在了她前桌的桌子上。咦,蛋糕下还有一张纸,她刚要把纸也拿走,却看到纸的上方赫然写着“绿莹”两个大字,她的心一颤,把目光集中到了那张纸上……
绿莹:
对不起,无意中我们看见了你的日记,看到了沉默寡言的你原来有那么多的心事,你家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都知道了。因为你爸爸的病,使得家里无力再供你读书,你很矛盾,你很痛苦,最后你选择了放弃学业,对吗?通过你的日记得知,今天是你在学校度过的最后一个周日,这也是你几乎快忘记了生日的一天吧,对吗?我们大家经过商量,决定不让你走,我们要携起手来,一起帮助你渡过难关。关上门,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决不允许你离“家”出走,决不允许……这些钱无论如何你先收下,千万别多想,这不是同情,这是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班级全体爱你的同学
看着这些情动人心的文字,绿莹早已哭成了泪人,这时全班同学都涌进了教室,一同唱着生日快乐歌,“Happy birthday”的祝福在教室里回荡……
从那以后,总能看见绿莹的脸上带着甜甜的笑……
亮点剖析文章有以下亮点:
1.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章以“绿莹,笑了”为题,叙述了绿莹的求学情况,在叙述过程中,有许多细致的心理描写,如“她感到很无助,很失落”,“七月二十六?好熟悉呀!”等语言不仅充实了内容,而且使得绿莹的形象更鲜明。丈中穿插同学的信,是感情真挚最集中的表现。
2.构思新巧,有个性色彩。考生以一个学生求学的经历为切入点,在不露声色的叙述中,表现了“帮助”的主题,构思新巧,在叙述中,语言也很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具有个性色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