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隔着屏幕看风景「手机锁屏壁纸 风景」

作者: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网络法治蓝皮书》主编)

“云旅游”“云灯会”“云冰雕”“云拜年”“云祈福”……兔年春节,许多地方和媒介平台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春节文化场景,极大丰富了我们的休闲娱乐和精神生活。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中国年带来了新气象。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5G技术的使用、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不断升级,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元宇宙等新兴技术投入应用,这些,使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片段都能被实时记录,人生的每一个感动时刻都能即刻共享。过年,“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成为过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变成现实。

但虚拟世界的便利,也带来生活世界的疏离。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小小手机,六寸空间,塑造了人们几乎全部的生活世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占网民整体的97.7%;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有研究显示,成人每天查看手机60至110次。有些人甚至除了睡觉,全天泡在网上。机不离手、机不离身,使不少人成了“低头族”;精准画像、算法分发的内容传播,制造了束缚人们的“信息蛛网”;短视频、朋友圈成为“信息瓜子”,一刷就是几个小时。许多家庭成员身处一室却相对无言,唯有默默刷手机;屏幕成了将人与人隔离开来的坚固壁垒。

过年,恰恰应该是突破人心之间网络鸿沟的契机。年,是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象。“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的岁月流变,“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的人事更始,都在一个“年”字之中。“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年,意味着丰收喜悦;“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年,意味着普天同庆;“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年,意味着欢聚相守;“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年,意味着吐故纳新;“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年,意味着遥想未来。对中国人而言,年,包含着收获与总结、除旧与纳新,团聚与相守、欢乐与憧憬。情感融通、心灵沟通是中国年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网络丰富多彩,仍是虚拟世界。视频赏心悦目,怎比得烟火气息;直播精致酷炫,远不如身临其境。春节,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且看此时万里神州,张灯结彩迎新春。大江南北,火树银花;举国上下,春潮涌动。或舞龙或舞狮或社戏,或民俗或庙会或非遗,遍地可观可看的文化景观,呼唤我们放下手机与家人一起切身感受浓浓年味,走出屏幕与亲人共赏丰富文化景观。办年货、烹大餐、品美酒、叙亲情,看看朋友、逛逛庙会、走走村巷、赏赏景观,“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这就是中国年,这就是中国味儿。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26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