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妙玉缘何走火入魔「妙玉被劫是第几回」

《红楼梦》在一篇“宝玉疯病之谜”中,曾提到癔症是“疾病的模仿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在《红楼梦》中就描述了另外两种与癔症有关的情况——“走魔入火”和“神鬼附体”,这是两种与癔症有关的情况和饶有兴味的病理心理现象。

“走魔入火”,又名“坐禅入邪”,或者也称“气功走火”,多见于佛教或印度瑜珈教徒长时间坐禅时,这在古今中外的宗教文献中,屡有记载,并不罕见。也可见地练气功时,作为练功不得法的一类表现。其表现颇为复杂,有的是噤口无言,有的是噤口失声;有的是四肢松弛,无法动弹,瘫痪如泥,有的是痉挛抽搐,神志不清;也有的是见神见鬼,还有的是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红楼》第87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有一段关于妙玉“走火入魔”的生动描述:“那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敛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无奈神经不守舍,心猿意马,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合理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她上车,自己不肯走,一会儿,又有盗贼劫她,持刀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

这一段文字描写,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解释,属于癔症病人自我暗示性的“幻想性幻觉”,而禅床恍荡,身子已不在庵中,是“视前庭幻觉”和“运动幻觉”,而她见到王孙公子、媒婆、盗贼车马和刀棍,是“视幻觉”,这些幻觉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生动逼真,第二是与幻想有关,生动逼真在文字中可表现出来,有情有景,有形有声,如同放电影一般,与幻想有关的,则需作一些解释。俗话说:“妙龄少女哪个不多情”。妙玉出身朱门,如何会遁入空门,书中并未作交待,想来总有隐情,她年青貌美,多才多艺,在《红楼梦》十二曲的(曲难容中)中,说她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虽然是青灯古殿常相伴,但是她是“尘缘虽未断”,并非“四大皆空”。如与“宝二爷有缘故”,“后来不知怎么又得起相思病”,可见妙玉也是经常“温饱思淫欲”,每时每刻都在“思春”的。甚至有时恍惚间与美妙男子相“交构”,而湿了下半身。但是她又是出了家的人,本应清心寡欲,可她烦恼剧增。因此,只得把自己的思欲和情绪深深埋在心底,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作为自己难以实现的幻想,用强力来忍受“性饥饿而遭折磨”。然而,这类被动的精神,并非槁木死灰,而是隐藏着一团欲火,有朝一日,一旦干柴遇到烈火,可能会燃烧起来。那一日,她与惜春恋棋,宝玉闯了进来,又是“何缘下凡”,又是“出家人必是静的”,这些话勾起了妙玉这位“有心人”的心弦,“妙玉脸上颜色渐渐红晕起来”。惜春还着下棋,她半日方能作答,后来又觉得不好意思起来。接着,又和宝玉一起听了另一个思春少女林黛玉的“悲切琴声”。这一番经过,把妙玉一触即发“情火”引了出来,坐禅时心怎么能静来下?幻想联翩,心跳耳热,终于产生了以“儿女之情”为中心内容的“幻想性幻觉”,也就是如同与宝玉发生了性交构之事。

妙玉“坐禅入魔”还有一些症状,她两手撒开,口中吐白沫,神志不清,这些符合癔症昏厥的表现。她把从南边同来的女尼视作是自己的“妈”,这是癔症性定向障碍;她眼睛直竖,两颧鲜红、高大骂,抱住那女尼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说什么“你不救我,我不得活了,”这些属于情感的释放,也是癔症的表现之一。

癔症是发作性的,维持时间较短,妙玉只吃了一剂降伏心火的药,便稍稍平笔,不久便痊愈了。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她的癔症会在“坐禅”时发生?广面论之,也可问为什么会产生“坐禅入魔”和“气功走火”?

坐禅与气功的静坐功相仿,如果应用得法,不失为养身保健的锻炼方法。从现代医学观点上来说起,它们具有“松弛疗法”的作用与“呼吸方法”“生物反馈疗法”的良好功效。但是,坐禅和静坐,需要坚持很长时间,加上当时精神上的放松,因此就会使人进入了一个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一般的睡眠状态,练功者虽然并非真正入睡,但是却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催眠状态下,大脑皮层受到限制,而大脑皮层下部分情绪和内脏功能的重要调节部位,因为失去了大脑皮层的部分控制,兴奋性增高,因而特别容易接受暗示和产生情感现象。有时练功者,不但练功时间长,而且进食少,甚至几天几夜全不进食,这样就可能在坐禅时产生饥饿和疲劳,进一步削弱大脑皮层的功能,导致癔症症状的产生。此外,有些“功”本身也有暗示作用,“通过自我想象”来调节躯体感觉,还有一点,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人本身的个性就是癔症个体,本身就容易受暗示的特点。以妙玉为例,她就具有一些癔症的性格特征,她十分感情用事,刘姥姥喝了她一口茶,她居然要把杯子扔了,甚至连地板都要“打几桶水来”冲洗一下,她过分倨傲,有时还傲慢无礼,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和自尊自贵之感,这种盛气凌人作法是癔症的性格特点——好表现自己和易受暗示的素质。加上因“练功不得法”而产生易受暗示的素质条件,再加上因性格变化诸多不利因素,均容易产生癔症反应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