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我的蓝发朋友「小蓝的爱意免费阅读」

作者/孙吉华

又一场秋雨悄然将晚秋的序幕拉开。走在雨夜中,并没有感觉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冷,我知道这是与发小相聚的情谊还暖在心底。

疫情缓解后,蓝色如一只鸿雁从美丽的西双版纳经祖国的首都到冰城哈尔滨翔落到乌裕尔河畔,本该在她收翼的时候就去拥抱这位发小、心中的偶像。只是好事多磨,在她又要展羽的时候我才争回东道主的一份荣幸,我们终于相聚在青云记忆的二零三包房。

生活的万花筒以极速的旋转将我们从扎着两只蝴蝶结的花童带到现在的花甲老妪,鬓间的银发,双眉处绽放的菊花,写尽了人生或高歌扬帆或低吟浅唱。

人老珠黄,期间的“珠”是描写人的眼睛因年迈而失去光彩。而此刻的发小依旧眉清目秀,浓黑的剑眉隐于双鬓,一双大眼睛在长长的睫毛护卫下顾盼生辉。

半个世纪前,我与蓝色共同生活在黑河南岗军分区大院。

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是按劳分配,部队更是如此。

那个时候军分区大院,家属区两栋二层楼房,前大后小。大楼四个单元是科长级的家属区,小楼三个单元每单元四户,是司令员、政委、参谋长及各部长住宅,两栋楼后的几排平房就是参谋、干事的属地。

大楼八家一个单元,每家两室,两家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中间用木板隔开。记得当时父亲是保卫科长,我家与组织科长做邻居,同单元的还有宣传科长,作训科长……就是后来黑河备战,我们一起撤退到北安,我家与十几户人家被安排在庆华区域内一栋桶子房中,蓝色的家仍是与一位付司令员家住着宽敞明亮的小黄楼。

蓝色的父亲当时是后勤部长,她家就住在小黄楼的最西面单元的一套大房子,她的卧室大的能打乒乓球,那是我们这个辖区内的贵族。

军营一色,五角星下的面容除了自己的父亲及同一单元的叔叔们,其他都是陌生的。但蓝色的父亲我们却都极熟悉。因为她的父亲像极了《英雄儿女》中王芳的父亲。那个时候,大院的母亲们基本都是家庭妇女,有工作的家属凤毛麟角,蓝色的母亲就是这凤毛麟角之一,所以蓝色一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蓝色是不跟我们一起玩的,看我们在院中跳绳踢毽子都是绕开走。也许是她走开的苗条身影,也许是她漂亮的容颜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然后我知道她的名字,知道她是“王芳父亲”的大女儿还有她的妹妹小红。

最后一次见到蓝色,是一九七三年。

我父亲从朝鲜回国后在三十八军服役,五七年在大批官兵脱下军装开发北大荒的时候,父亲被选送到炮校学习,毕业后为加强边防建设调到黑河军分区。六九年,黑河边境局势逐步紧张,父亲因为家庭出身及还有一位在监狱服刑的右派哥哥,被派往内地“支左”,“支左”工作结束,父亲便被调到北安武装部,我的家也从庆华的桶子房搬到武装部后院的家属房。

那一天部里的会议室放内部电影《清宫密史》,蓝色也来了,在她找座位的时候,我认出了她。

寻遍所有描绘十六岁少女的词藻都不能写尽此刻蓝色的美,清纯少女的魅力,眉宇间的英气,双眸的灵动……就如一抹彩虹飘落在眼前。

时隔近五十年,微信走进千家万户,我被文友带进爽黑河群中,群中一位女人的谈吐引起我的注意,当时第六感告诉我,她一定就是大院发小蓝色。

有微信后,我在几个群中也遇到过大院的孩子,因为我进群的时候带我进群的同学朋友都介绍过我的家门,那么这几位同胞都没有来与我“相认”,我也便恪守着一份自尊。认出蓝色,我曾经找到群主微信,做了认证后又要了她的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黑龙江省十佳优秀教师面无粉黛,素衣长裤,端庄、大气,美丽依旧。后来得知蓝色不善于化妆,从不穿高跟鞋,也不穿裙子,她个性偏好休闲舒适,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能束缚她。

这个群中的老师都是从乌裕尔河畔走出的优秀人士,画家、作家、占着主导位置。由此,我基本不敢言语,都是欣赏学习。

在群中我关注最多的应该是蓝色,她的每一句语音、文字我都会点开,慢慢的我由对绿色军营一起长大的发小的情缘转变为对她的羡慕、倾慕到敬佩。

蓝色发在群中的几篇文章,让我在欣赏她驾驭文字的功底时,更欣赏她严谨的文风,还有蓝色对时局的认知评述及独到的见地。群里曾有老师说她选错了职业。我也这样认为,如果从政,给她一片驰骋的疆场,一定会展示她别样的风姿。

这个时候,我想起《红楼梦》中的一段话:富比石崇,才比子建,貌比潘安。

才、貌前面都有赘述,说到这个“富”字,我解释一下。蓝色是人民教师,丈夫是飞龙地勤特设师,他们都是靠工资吃饭,虽然工资很高也远离富贵,富从何来?这也是我佩服蓝色的又一个方面,炒股!

股市在小城兴起的时候,我被单位的同事带去过,仅这一次股海领教,我再不敢踏进半步。

而蓝色在股市拼杀20多年,可谓惊心动魄,伤痕累累,最惨时她把家里的生活费都赔光了。但是倔强的蓝色不甘言败,她在失败中反思沉淀,在布满荆棘的股海中寻找机会,她终于淘到第一桶金,金再生金不做累笔。股市风起云涌,多少精英折戟沉沙,蓝色适时进退,火中取栗,在风险和利益中游刃有余,展现了一个大女人的胸怀。今天输赢得失对她并不重要,她心态平和丰富自己,成为股市赢家,我服她。

半年后,缘与对文字的喜爱,对才学的倾慕还有她人品的引力,我申请加了蓝色的微信。

四年中,我们聊互爱的文字,聊人生的风雨硝烟,蓝色在我心中已经由发小转为知音益友,由容美、才高转为持剑而行的女侠、女神,我感觉用时下评介优秀人物的术语:雌雄同体更为贴切。人格完整、出类拔萃的女人,必定是“雌雄同体”、刚柔并济。

四年的耳濡目染,我少年时对蓝色“高、冷”的印象早已荡然无存。她用睿智侠义集结着志同道合的朋友,用一团火温暖着身边不离不弃的兄弟姐妹。

都说女人是一部书。蓝色这本书就是一部“百科全集”,每一次阅读都会给你增添新喜,让你感觉天蓝、日暖、月明,生活是这般的美好。

四年间,我一次次萌发写写我的这位发小,可一次次感叹功力有限内力不足而让想法搁浅。

今秋,与蓝色再次团聚在青云酒店的“二0三”包房,一杯清水,几盘素食,没有美酒助兴,却再次勾起了我动笔写蓝色的心念。

我生性不善言辞,酒文化更是穷山尽水。席间,啤酒她没有让上桌,白酒更没有劝进一滴,我的发小滴酒不沾啊,一瓶热白开伴着我们聊着一波波滚烫的话题。

我开篇特意提到过包房“二0三”,年轻人对这个数字不会有考悟,我们这代人可都是读着《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家巷》等小说长大的。二0三是《林海雪原》主人公之一少剑波的代号。席间,蓝色说上一次我们的聚会也是在二0三,二0三好啊,这个数字带给我们多少童年的回忆。说着她就吟诵了“小丫”:

万马军中一小丫,

颜似露润月季花。

体灵比鸟鸟亦笨,

歌声赛琴琴声哑。

双目神动似能语,

垂髫散涌瀑布发。

她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她是晨曦仙女散彩霞。

谁信小丫能从戎?

谁信小丫能飞马?

谁信小丫能征战?

谁信小丫…

听着她的吟诵,听着她赞颂扬沫的《青春之歌》写的好,并说出余永泽的大段道白,童年的她向往去北京看杨沫,我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少女时,大书小传也都读过几本,不是自贬,除了那几字“才比子建,貌比潘安,富比石崇”,真还没有出口成诵的词句,且近两年记忆就如同一台废旧的机器,抛锚、断层……孩子怕我再忘带钥匙在走廊与两个同学群聊天打发时间的事情再度发生,将防盗门换了指纹锁。

而蓝色依旧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我想如果进行CT扫描,她的脑电波应该停留在四十年前。这个时候我相信了这句话:一位优秀的女人,她必方方面面都有着独到的精彩。

说句实话,我与蓝色的少年虽然生活在一个大院,我熟知她,但她到今天并没有将我与旧日大院中的某个黄毛丫头划上等号。

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四年里,蓝色以她的人生阅历告诉我怎么去热爱生活;在我为一时波澜困惑的时候,她苦口婆心的劝慰至今还暖在心头;最为珍贵的是她屈尊为我长篇小说《微信时代》赐序《阳光总在风雨后》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块瑰宝,一座里程碑。

我们的少年同领过一片蓝天,我们的中年在各自的领域为生存搏奕,今天在夕阳余辉中我们再续发小情怀,真心互暖,从不吝啬自己的想法,这是缘份吗?

蓝色,我的发小,我们永远都是听着起床军号、听着“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歌声一起长大的军中小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