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有趣的舌头是民间故事吗「趣味说历史」

舌人,也就是古代的翻译官,《国语·周语中》:“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 韦昭 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从这段描述可以得知,古代的舌人,不仅通晓很多不同的语言,还对这些国家或者部落的地方情况也有所了解。象胥,也就是古代接待使者的官员。早在周朝时期,就设立了“舌人”这一官职,负责通译之责。但此后的朝代中,翻译官也并非只有“舌人”这一称谓。我们想一想,历史上得唐宋朝时期,对外开放,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万国来朝,“舌人”的作用可见一斑。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得算是《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故事了,儒生,也就是读书人,诸葛亮舌战群儒写的非常精彩,虽然读过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想想当时的场面也是让人不禁热血沸腾。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是说到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使节前往东吴,劝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并没有舌战群儒的记载,但是说到了东吴集团内部有关抗曹和降曹的争论十分之大。但无论如何,《三国演义》作为文学作品,舌战群儒这一精彩片段脍炙人口,血肉丰满,情节独到,给小说添色不少!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侵权必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