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同治皇帝17岁,理应宣布亲政,不过这个时候同治皇帝也已成人,慈禧太后认为应该先举行大婚。于是下诏命京城内外满蒙大臣送秀女入宫备选。
慈禧选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同治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内应,用“枕头风”来间接地控制同治。因此,她自然希望同治按照自己的心意办。在众多的秀女中,慈禧看上了富察氏。
而慈安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富察氏虽然漂亮,但出生卑微,缺少教养。这样的女子并不能母仪天下。因此,她看上的不是富察氏,而是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崇绮才学过人,父亲是两朝重臣,岳父是郑亲王。因此阿鲁特氏算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从小就接受了极好的教育。并且阿鲁特氏从小就熟读诗书,直大义,懂大理。
慈禧和慈安在立后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结果两人将皮球踢到了同治面前,结果同治皇帝看见跪在丹樨下的一排美女时,一眼就看重了气质过人的阿鲁特氏。这让慈禧大失所望。
尽管最后在慈禧的安排下,富察氏被册封为贵妃。当是婚后的同治却与阿鲁特氏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对富察氏不理不睬,慈禧太后的计谋彻底失败。
于是盛怒的慈禧将怒火发泄到了皇后阿鲁特氏的身上。变着方法刁难皇后,甚至不许二人见面,逼着同治与贵妃同方,同治为了抵抗慈禧,也变着方法拒绝。他以身体不佳为民,独居养心殿。后来同治真的重病,皇后偷偷去照顾同治,二人许久不见,未免儿女情长悄悄话不断。慈禧得知此事之后,火冒三丈,亲自闯入养心殿,抓着皇后的头发拖出殿外,连打带骂,全然不顾太后和皇后的体面。
受辱的皇后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媳妇儿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给媳妇儿一点体面。”谁知这句话反而激起了慈禧更大的怒火。慈禧本来就一直对自己未能在咸丰生前当上皇后而耿耿于怀,闻此一言认为是皇后讽刺自己更加不依不饶。同治皇帝见此一幕,吓的病情加重,不省人事。
不久,皇帝病重身亡,悲痛欲绝的皇后决心殉情,吞金自杀未遂。谁知慈禧太后却只是淡淡的说“就随大行皇帝去了把”。不久,慈禧另择新君,阿鲁特氏在宫中已经没有任何名分,在同治驾崩75天之后,皇后也撒手西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