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杨博 摄影报道
白露时节的成都,树上有桂花含香,田里有稻浪翻涌。9月20日午后,记者来到崇州市的天府粮仓园区管理委员会,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王茂君,在和他短暂的闲聊中,听他讲述他所热爱的这份事业。
55岁的王茂君如今拥有家庭农场,种植面积502亩,他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开设了自己的公司。用王茂君的话说,他的梦想,就是不想帮别人打工,想要自己做老板。
王茂君接受记者采访
2000年前,王茂君在崇州市集贤乡农业技术服务农站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而后他参加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业职业经理人学习。
学成归来,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也叫乡村“CEO”,就是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运营掌控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佣金或红利。这部分人热爱农业、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被称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白领”。
王茂君说:“农业职业经理人就是要懂技术,会管理,擅经营。”懂技术,就是要懂农活,会使用农机,懂得各种农技;会管理,就是要管理好手里的工人,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也要留住他们;而只会生产,不会经营销售也不行。
做职业经理人要不断学习。王茂君告诉记者,职业经理人是一份职业,也要评职称。职业经理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优秀还有十佳。而他在2017年获得成都市“十佳”农业职业经理人称号。关于称号,王茂君提到便是满脸自豪,在他的身上,能感到拧着一股积极向上劲儿。
“热爱,做这项工作一定要热爱农村,如果没有热爱,两三个月就会离开。”王茂君说,他的前半生已经扎根在了农村,他坚定信念将会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农村。
如果说,城市的生活带着海子笔下“明天起,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浪漫。那在农村,这些都是田间地头里,烈日炎炎下的常态。走在乡间小道上,偶尔能看到稻田里老人弓起的背,还有他们用手一锄一锄化出的圆弧线。平淡的农村生活如何能留住年轻人?这是一个难题。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乡村振兴研究部刘波告诉记者,种田最重要的是选出“种田人”,农业经理人是未来规模经营种地的核心力量。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乡村振兴研究部刘波
据了解,目前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有2565位职业经理人,年龄最小的不到30岁。其中,有大学学历的占到了10%左右。职业经理人的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加上有政府的各项补贴,因此有很多大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工作。
职业经理人要学习,也要接受培训。这其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做能力提升的培训。职业经理人除了要学习生产管理的知识,还要培训品牌营销以及专业化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多类型的职业经理人产生,不仅仅只是会种植。
秋天的丰收,代表了一年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有了结果。随着颗颗金黄的稻谷通过砻谷、谷糙分离、碾白、抛光,它们变成一颗颗饱满的大米,被送上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一粒稻谷,从春播、夏管到秋收、冬藏,都藏着农业职业经理人扎根田野的梦想。
就在记者见到王茂君的前一天,他的农场已经收割完所有的稻子,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王茂君笑呵呵和大家闲聊着,他朴实自然,就像他背后那片金色的稻海,直直向上,充满活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