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银河铁道之夜结尾「漫长告别多少集」


如果说生命的出现是“开始”,生命的凋零却未必就是“结束”,《埃及亡灵书》在4000多年前就留下了类似“death is another begining”的祷辞,从这个思路延续,《银河铁道之夜》将宇宙中的某处视为最后的归宿,似乎并无不妥。

宇宙是寂静无声的,死亡也是寂静无声的;(假定)宇宙是有始无终的,那么,死亡也是“有始无终”的;我们头顶的银河,就像是银河列车的轨道,将灵魂从此岸“送”往彼岸。

《银河铁道之夜》中,柯贝内拉是溺水而亡,在原著中这句“下游的河面相当宽阔,倒映出巨大的银河,仿佛天空直接降临。”已经把【水】(银河,天上的水道)作为连接生与死的“通道”几乎明示。

乔万尼走向人群,只见脸色苍白、下颌瘦削的康帕内拉的父亲身穿黑衣,直挺挺地立在学生和镇上居民当中,两眼死死地凝视着右手里的表。

众人也都盯着河面,所有人一声不吭。

乔万尼心里七上八下,双腿不住打战。捉鱼时用的电石灯往来穿梭,黑色的河水泛着闪闪涟漪,犹自奔流。

下游的河面相当宽阔,倒映出巨大的银河,仿佛天空直接降临。

乔万尼不禁觉得,除了银河边上,康帕内拉不会在任何地方。

可是其他人看起来似乎还在幻想康帕内拉会一边说着“我游了好远啊”,一边从波浪中钻出来,或是康帕内拉已经游到了某处不为人知的沙洲上,正站在那里等人去接他呢。

《此花亭奇谭》

这里的“银河”与佛教中【三途河】、希腊神话中的冥河作用相似——值得一说的是,希腊神话中,负责将死者渡过冥河的船夫叫【卡戎】(Χάρων)与半人马喀戎(Χείρων)在名字上很像。

这里的作用就是“中转”,据说人死后,灵魂还不能立即接受离开肉体,于是,会有一种“恍惚”感,这就是所谓的“适应(期)”,承担这种“适应(期)”的有时是一段漫长的路,如神话中通往冥府的路;有时是一条长长的河(轨道),如《银河铁道之夜》中的“银河列车”;有时是一座让灵魂暂时歇息的驿站,如动画《此花亭奇谭》中的“此花亭”。

我个人觉得,【水】对于作者的意义很不一般,在《银河铁道之夜》中,明确提及“死法”的,除了【柯贝内拉】,就是同样溺水而亡的师生三人(一个大人与一对姐弟),他们自称“坐船失事”的船,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14日沉没,正是作家所处的时代。

衍生一点讲,与宫泽贤治同时代的太宰治,选择的死法是投水自尽——要知道,太宰治之前已经先后5次(投水)寻死未遂。而其他自杀的较为著名的日本作家,像芥川龙之介死于安眠药,三岛由纪夫死于剖腹,川端康成死于煤气中毒。

如果硬要扯点“禅意”,那无非是死于水中,有点回归母体(羊水)的意思,肉体从哪里诞生,肉体就从哪里消亡,完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

《银河铁道之夜》中,生命的消逝必然是肃穆的,但消失的过程却是“轻快”的,整个故事临末的【伤感】,与其说是属于【乔班尼】的,或是属于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感,倒不如说是属于读者和观众的。

【乔班尼】与【柯贝内拉】一同坐上火车时,作者的描述就已经暗示了【柯贝内拉】的死亡。

(注:读客文化·版本·2018-06)

乔万尼看到,紧挨着他的前排座椅上有个高个子男孩,身穿湿漉漉的黑色上衣,正探头张望着窗外。

那个男孩的肩膀,看起来竟然那么熟悉,乔万尼越这么想,就越想知道坐在那里的到底是谁?

当他也想把头伸出窗外张望时,男孩正好缩回脑袋往后看了一眼。

原来是康帕内拉!

乔万尼正想开口问:“你上车很久了吗?”

康帕瑞拉却抢先说道:“可惜,大家虽然拼命追,但还是没赶上这趟列车。查内力跑在最前头,仍然追不上。”

尤其是最末一句“大家虽然拼命追,但还是没赶上这趟列车。查内力跑在最前头,仍然追不上”,只有到故事末,我们才知道,这句话在现世中的表达是——

查内力不慎落水后,他是离死亡(列车)最近的那一位;大家拼命追,指的是大家都在船上试图搜救落水者;为什么查内力跑在最前,最后上车的却是【柯贝内拉】?因为【柯贝内拉】救了查内力,自己却落入水里,再也没能上来。

在《银河铁道之夜》的旅程中,抛开那些极具梦幻感的场景,剩下的是什么呢?

是孤独。

注意,是孤独,而不是寂寞。是客观意义上的【be the one】。

火车上,【乔班尼】是唯一的生者,他拥有的车票是独一无二的——【be the one】;在生活中,【乔班尼】虽然有个名为【柯贝内拉】的好朋友,但两者其实是一体的——【be the one】。

知乎上有一篇《<银河铁道之夜>的解说:接近究竟之谜“何为真正的幸福?”》(注:文章是日本某份研究《银河铁道之夜》内容的译文)就提及——

【柯贝内拉】的名字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 、作家托马斯·康帕内拉(Tommas Campanella,1568~1639),而他的原名为乔万尼(乔班尼)·多米尼哥·康帕内拉。

托马斯·康帕内拉

托马斯·康帕内拉的一生忠于自我,坚守自己的信仰与教会对立,因此屡遭教会迫害,大半生都在坐牢。托马斯·康帕内拉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如“死只是由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的转变”的生死观和深远影响的空想共产主义著作《太阳城》对学生时代的宫泽贤治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可以这么说,在【乔班尼】与【柯贝内拉】身上,有托马斯·康帕内拉(思想)的影子,也有宫泽贤治(思想、经历)的影子

【孤独】不仅是《银河铁道之夜》的核心,是宫泽贤治、托马斯·康帕内拉的人生标注,其实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标注。

生命就是一列通往死亡的火车,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会遇见各种过客,如《银河铁道之夜》中的挖掘化石的学者、捕鸟人、列车员、教师及姐弟、灯台守护人,但最后,只剩下【乔班尼】一人。

哪怕自己亲历过的人生再绚烂多彩,最后还是孤独一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