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元十年,我二十岁,行了加冠之礼以后,政事越发繁忙,过了两年,梓潼又有了身孕,我很高兴,即使繁忙,也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去陪伴她。
她每次见我紧皱眉头思考国事,都会用手轻轻抚摸我的眉头,说我不喜欢怀瑾皱眉,想要怀瑾天天开心,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把她抱在怀里,告诉她,有梓潼陪着我就很开心。
离梓潼产期还有一月的时候,吴国来犯,如今天下,就只剩我梁国和吴国,此战若胜,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我在御书房坐了一宿,第二天下朝时刚要去找梓潼,却见她已经站在殿外。
我皱起眉头,把她拉进殿内,“此处风大,梓潼现在有孕,自当注意身体,怎可……”
“怀瑾”,她打断我的絮絮叨叨,柔声道:“你去吧”,我猛然抬头,正好撞进了她温柔干净的眸子里,原来她都知道,也对,我的梓潼这么聪明,怎么会不知道。
“此战你若是败了,我绝不独活,若是胜了,我和孩子等你回家,你想要御驾亲征,我都知道,你去吧。夫君,我相信你,我等你回家。”
我轻轻抱着梓潼,把头靠在她肩上,心里酸楚,母后死后我以为我孑然一身,日日夜夜为没有去见母后一面而后悔,是梓潼给了我一个家。
大军开拔那日,我没有回头,哪怕我知道梓潼就站在城墙上,我怕我一回头,看见她哭,我就不想走了。
等我,梓潼,王军只会带回捷报。
这仗打得艰难,断断续续持续两月,刚开始众将士不让我上战场,后来战争持续,为了鼓舞士气,在我的坚持下,我还是上了。
第一次亲自杀人时手甚至颤抖得差点握不住剑,但是我是君王,我不能怕,我想,就这样,慢慢到后来身体已经麻木。
最终,我们还是胜了,将士高喊吾皇万岁,我丢了满是血的剑,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抬头看着微微刺目的阳光,险些落下泪来。
我看了一眼众将士,大多数也都是热泪盈眶,为了这凯旋之音而喜悦,我以前想过战争胜利的时候说一堆慷慨激昂的话,表达一下我是他们的好君主。
可这个时候我却沉默半晌,忍住热泪,只说了一句:“我们回家”,下面的人似乎都愣了一下,杨将军最先反应过来,抹了一把热泪,说:“对,咱们回家,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
将士哈哈大笑,我也笑着看着长安的方向,梓潼,我快回来了。
我快马加鞭,终于在上元前夕赶到了长安,百姓夹道欢迎这场战争的凯旋,只是越靠近长安,我心里的不安越浓。
进城以后我没有多做停留,策马到了宫门口,门口太傅带着兮明来迎接我,兮明如今已经六岁,板板正正像个大人一样站在太傅身侧。
我下马抱起了兮明,他却在见到我的一刹那哭出声来:“父皇,母后走了!”
我一瞬间差点站不稳,抱着兮明的手颤抖得不成样子,我怀疑我听错了,看着太傅颤声问了一遍:“他在说什么?”
我才注意到太傅如今老了许多,他哽咽着说:“昭昭胎像一直不稳,但是一直没和陛下说,怕惹陛下在外挂心,生产时候没撑过去,去之前让我千万别告诉陛下,时间太久尸身不好保存,已葬入皇陵……”
到后面身边的人说了什么我已经听不到了,我把兮明托付给太傅,策马直奔皇陵,直到看见梓潼的墓碑,摸着一片冰凉,我才反应过来,梓潼真的已经不在了。
这个墓穴还是我们互表心意以后,我让人修的,那时候我和她说,我们生同寝,死同穴,以后也要葬在一处。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度过那段时间的,日日把自己关在延嘉殿饮酒,这酒是当初我和梓潼一起埋在杏花树下的,我浑浑噩噩,没有一点一国之君的样子,直到太傅带着兮明和梓潼拼死生下来的公主进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