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些南朝帝王们兴建的寺庙多集中在南京,“四百八十寺”的第一座——建初寺就在南京,明成祖朱棣敕建的大报恩寺也在南京,南京究竟与佛教有什么样的因缘?
小编采访小记:7月4日,长江流域梅雨季节里难得放晴的一天。上海清晨的阳光,洒在还有略微氤氲的淮海中路与余庆路的路口,地面残留的积水映着朝晖。这里,没有上海高架桥的拥挤的早高峰车流,没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有的是窄窄街道两旁立着民国老楼,有的是街边的西点小店、咖啡馆,以及在那里闲坐的人们。在路南边,一个民国的老宅子静静的打盹,宅院里的树丛间鸟儿轻轻跃动,门口的武警岗哨说明了这座宅院的不同之处——这里是上海宋庆龄故居。而我们与钱文忠教授的访谈,就是在宋庆龄故居对面的一家名为“大隐书局”的书店里进行的。
书店门脸不大,外墙的红砖、简单的招牌,都透着民国时期的古朴。书店内部按照简朴雅致的中式风格进行装修,各种书籍、甚至市面上少见的线装书齐整的在书架上陈列,大堂内设有茶歇的地方,而这里的雅室包间都以词牌为名。我们便选了“青玉案”这间雅室,静候钱文忠教授的到来。
上午10点,钱教授如约而至。这是我第二次与他见面,上一回在广州只能在台下听他说“禅宗”文化,这一回能面对面交流,我是万分欢喜。他一来,便满脸喜悦地说:“你们选在这里采访,很好!上海像这样不错的实体书店,已经很少了,我经常来这里买书。”我们将钱教授引进“青玉案”,雅室的桌面摆放着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记》和钱教授的《玄奘西游记》等书籍,他看后讲道:“你们把老师的书也找来了,可以多读读。”对于这位十分注重尊师重道和师徒情谊的老教授来说,也从这些布置中,体会到我们对他和他老师季羡林先生的敬意。
接下来,便是一个小时的访谈时间。在这一个小时时间里,钱文忠教授作为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大型实景演出《报恩盛典》的文化顾问,为我们讲解了南京与佛教、报恩思想与当代社会、朱棣、玄奘、佛陀等与演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他的解读,我们收获颇丰。访谈的内容,我便不在此赘述,我们会将这段访谈剪辑,分为《金陵佛缘》《佛教与报恩》《玄奘精神》《“报恩盛典”的艺术创作空间》《“报恩盛典”的意义》《报恩精神的现实意义》《所谓“舍利”》等七集内容,陆续在山水盛典、报恩盛典、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微信平台推送,敬请保持关注。
访谈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钱文忠教授却没有匆匆离开书店,他还预留的一些时间在大隐书局里采购书籍。一盏茶的功夫,他买了数本关于茶、米、草本的书,才与我们道别离开。或许今天,钱教授留给我的最大教诲便在于此,我们还是要多留一些时间给书本。诸君共勉。
宣传策划:李东蔚 摄影/后期:于轼霖 摄影助理/后期:王新锐 编辑:崔俊超 热门电影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