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
目送着她们一个个远去,耳边还依然响着她们欢快的笑语,站在乡政府大门口的秦珍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受市政府委派下乡为农村传授果树栽培技术,秦珍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已经整整六天了。短短的几天她结识了好多农村的姐妹,她们淳朴善良、开朗活泼,有一个叫杨花的女人甚至和她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杨花来自这个乡最偏远的跌驴峁村,丈夫长年在外打工,一年不着家混个肚儿圆,自己在家侍弄着几亩地,一个儿子二十五了还没结婚,关于儿子的婚姻是她和秦珍唠的最多的话题,秦珍说,我的儿子三十了也没结婚,只要上进,能养家,结婚是迟早的事。杨花说,姐,就咱这条件,能娶个不瘸不瞎的就很好了。农村人倒是很容易满足,心宽体胖,就拿眼前这个杨花来说,在这样的穷山沟居然把自己养得粗粗壮壮。
秦珍是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听到在市府里上班的丈夫得到的消息,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丈夫也出身农家,用自己的专业为农村的父老尽一份力,也算是她一个农村媳妇儿为婆家献上的一份爱心,她早期待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开班的第二天,课堂上杨花就悄悄地和她说,我儿子今天来了,说着用指头指了指后排课桌一个虎头虎脑的后生,那是我的儿子,你看好后生哇!秦珍特意转到后排,后生确实是好后生,浓眉大眼,正大大咧咧旁若无人翻看着一部手机。秦珍很震惊也很纳闷,这两天有一部分人就是不往前边坐,不是缝鞋垫看手机,就是交头接耳闲唠嗑,她们忘记了自己来干啥,把这当成了自家的热炕头。作为一个临时的老师她只能在课外稍稍提醒,毕竟她们都是成年人,况且还有大部分认真听课的好学员,不容她过度分心。
说起来杨花儿子的这个培训名额还是秦珍给争取来的呢。 那是开班的前一天秦珍刚下车在乡政府打点好住宿,忽然听到隔壁一个女人的叫喊声,原来是女人想让她的儿子也来学习,可办事的人坚持一户只能报一个,女人说她家情况特殊,两人正纠缠得不可开交时,秦珍说,想学习是件好事呀,大不过是加的一张课桌一套教材,就把他算一个吧。办事的说,我倒是能登记,最后还得乡长说了算。想不到乡长还认自己这张老脸,居然办成了。你妈费了那么大的劲儿为你争取,年纪轻轻你却这样,你也太、太……课后,激动的秦珍不知该怎么来说他。
秦珍尽力用浅显的道理,避开往日惯用的专业术语,就是这样还有很多人听不懂,她只能一个问题三番五次解答。她清楚,短暂的学期确实帮不了她们多少,重要的是领她们入门,培养她们掌握科学技术的兴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只是其次。
转眼已是开班的第五天,这天学员们来得很早、很全,前几天总有人请假缺课,秦珍很为大家的捧场高兴。下午乡领导出席了结业仪式,首先是秦珍老师发言,秦珍说,借着科技扶贫的东风,我们有缘在这里相识,感谢大家几天来的陪伴,让我对人生有了别样的体验,我将珍惜这份感情,欢迎大家到市里来我家作客。回去后好好阅读咱们的教材,侍候好你们的果树,果子成熟的时候,我还会来尝你们的果子!学员们齐声鼓掌,有几个妇女高喊,秦老师,不要走了。还有人说,要想会挨住师傅睡,你就住我们村吧!那一刻,秦珍的眼泪由不得掉了下来。
乡长作了总结发言,感谢秦珍老师的抛砖引玉无私奉献,感谢父老乡亲的勤学上进大力配合,本届培训班圆满结束。回家别忘了带上乡政府送你们的礼品。人们欢呼雀跃。
激动之余的秦珍恍然明白,——这欢呼雀跃的另一面。
站在大门口的秦珍看着大家肩扛手提逐个和大家打着招呼。那个虎头虎脑的后生肩扛两袋白面走在前面,杨花两手一手提一桶“金龙”油跟在后面,看到秦珍眉开眼笑老远就喊,姐,我家双份儿,今年的年货又有了!
踏上归程的秦珍,怎么也找不回自己来时的喜悦和自信……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予以删除)
作者简介:刘三虎,工人,错爱诗文,文化不高根基浅,写的不多见报少;年届天命,欲罢不能,虽然伤心,不舍怡情。一条道走到黑,人言我痴,我自惘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