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在东方的处世智慧中。
现代社会
人们的生活愈加方便与丰富
满足欲望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浩如烟海的信息
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国游学的便利
随时可参加的讲座和峰会
各种文化的冲击和碰撞
似乎我们能知道一切,满足一切
但又好像这所有的东西都飘于空中
落不下,扎不进这本该厚实的人生里
也许
这些隐隐的低落、疑惑与失真感
都是在提醒我们
要停下来,静一静
在世界中寻回属于自己的声音
回归东方文化的立足点
再用那流传千年的处世智慧
修炼我们的漫漫人生
中国古典生活:四大美学、处世之书
《幽梦影》《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说起东方的处世智慧,我们会发现,它不只是指待人接物,更涉及生活情趣、修身养性、通达本心、博施济世等方方面面。
它探索的是几千年来,东方人怎么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不管是一人好茶、焚香读书处,还是愤世嫉俗、金刚怒目时,亦或艰难困苦,奋发而为时,都自带几分诗意美学和灵性通透。
所以今天,我们寻回一纸书单,用四本流传数百年的处世经典,重温那段泛着墨香的生活。
《幽梦影》发现生活意趣的品味之书;
《菜根谭》寻回内心本真的顿悟之书;
《围炉夜话》提升处世智慧的品性之书;
《小窗幽记》十二种生活态度的性灵之书。
它们都是小品文集,明清文人们将自己的所感、所悟、所行,与朋友的交谈探讨,以及对世事典故的评说立意等都记录成书,才有了这流传甚广“四大处世奇书”。
· 本套书的一大特色就是配有经典画作,文图结合,读起来更享受。
· 以流传已久的经典版本为底本,新增注释,更便于读者理解。
· 简洁疏朗的排版、舒适温暖的纸张,柔顺又不失温度的触感,都是我们对书本的期待。
· 赠精美书签四张和一套明信片(8张),将书作为礼物时,可写下自己的祝福。
一、
《幽梦影》
做一个有品位、懂情趣的人
在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眼中,他和清代的张潮无疑是跨越时空的知己。
所以他将此《幽梦影》翻译成英文,“数十年间孜孜不倦地推介”,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国的文人是怎么“纯粹的生活”。
这是本发现生活意趣的品味之书。藉著张潮的眼睛,我们发现琐碎生活竟然也如此不凡。
月亮、石头或一棵树,云霞、蝴蝶或花鸟,这些寻常之物,在作者静观、内省,经过个人的体悟之后,都成了足以流传的生命学问。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然而与别家小品文集不同,张潮除了收录个人杂感,还将朋友们的评论保留下来。
张潮的正文已足够精妙,朋友们更是各抒己见,时不时抖个机灵,来些互怼,拆台,再吹些“彩虹屁”……细细读来,就像是窥探古人的朋友圈,那些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大文人,活脱脱地从纸上跃了出来。
张潮: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黄交三评:“‘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一语,真令人泪湿青衫。”(感动的我都哭了)
尤悔庵评:“杞人忧天,嫠妇忧国,无乃类是?”(无病呻吟,别矫情了。)
张潮: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倪永清评:“选诗可以邀谤”(隐射文字狱)
又有友人附和:“不仁可以邀富”(批判世情,一针见血)
这样有趣的形式,使得《幽梦影》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怪不得周作人感慨,《幽梦影》“是那样的新,又是那样的旧”。
为了内容的准确性,底本选用的是清道光年间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此底本流传近200年而不衰。
新增的注释,更有利于读者理解。
同时也收录当代知名画家陈佳的新水墨画作31幅,幽深静远,又带几分时尚气息,令读者暗自欢喜,爱不释手。
二、
《菜根谭》
于嘈杂生活中,顿悟本真与自性
关于为人处世的学问,很多人都会提到一本书——《菜根谭》。
国学大师季羡林,推崇它平和淡泊、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管理大师稻盛和夫又说道:“企业管理的专著可以不读,但《菜根谭》不可不读”;至今李嘉诚的办公室,还一直挂着它的名言警句……
为什么它能流传400年而不衰?
这从它的书名中就可见端倪。《菜根谭》其名来自民间俗语:“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令人听之不忘。
它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为还初道人洪应明。
作为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儒者关注人世的热情、道家超然世外的洒脱、佛家明心见性的彻悟,那些关于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皆汇集于内,每每读来,都令人醍醐灌顶。
关于处世技巧,它没有半点迂腐之味: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关于立身成事,它主张坚韧有为,却不执着于事: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关于人生感悟,它不强求超然脱俗,反而意蕴悠长: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作为通达的处世之作,它从没宣传过什么“狼文化”,也不会为你熬“毒鸡汤”,只是告诉你如何按照本性,做个率真自在的“人”,正所谓顿悟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以清光绪十三年扬州藏经院刻本为底本,又参校民国二十年武进陶氏涉园《喜咏轩丛书》刻本,正宗可靠,原汁原味。
编撰时,还配上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经典画作103幅,画意、文意相通而合,深得书中旨趣。
排版也十分适宜品读,生僻处亦有注释。
常有人说,它拿起来就放不下。不知不觉间,就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美学趣味。
三、
《围炉夜话》
修身养性,通达入世、处世之智慧
《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是“处世三大奇书”之一。
“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儒生王永彬塑造出这样一个氛围,与友人畅谈,并对当时及以往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见解深刻,总能启发人思考。
全书立足于儒家的入世精神和济世情怀,浓缩了221则修身之道和处世智慧。
简短精炼,字字珠玑,将中国人谋事、沟通、用人、立业、交往、教育等方面的秘诀娓娓道来。
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尖刻,终为薄福之人。
我们以广为流传的1935年明善书局版为底本,难理解处亦有注释,力图为读者传达原汁原味的经典旨意。
同时,书中还配有八大山人的经典水墨画61幅,排版疏朗而精简,读来只觉一气呵成,欲罢不能。
四、
《小窗幽记》
照见性灵,去过美的生活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堪称古代文人的生活长卷。
全书按照主题,共分为12卷。既囊括花鸟田园、草木山水、素衣轻食等审美情趣,又有男女情思、生活感悟、入世谋事等处世艺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醒世佳句多达1500余则。
书中向我们呈现了十二种生活态度,其言性灵而有见地,文美意深,雅俗共赏,问世数百年,备受古今崇尚真情至性之人喜爱。
王家卫将它视为枕边书,无数作家也将它视为写文时没灵感的救星。
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身不落枯槁。
这次,我们以流传250多年的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为底本,真实可靠。
排版简洁而工整,生涩难读处亦有注释,十分适合闲坐小读。
同时收录知名画家林曦水墨作品42幅,清新淡雅,正合书之意境。以这种方式读书,你可以循着画家深深浅浅的笔触,细细品味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四张和一套书画明信片(8张),淡墨生香,也是给读者的一份小惊喜。
才子文章,文字即是言志表意。
当我们寻回古人的处世智慧,就寻回东方文化中的从容与旷达。
这是5000年光阴的馈赠,也是根植于国人骨子里的呼唤,让我们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也发出自己的声音。
愿你能在这东方的处世智慧中,圆满、充盈,也愿你在知行中合一,升华。
中国古典生活:四大美学、处世之书
《幽梦影》《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原价¥189,现在优惠价:¥118(四本)
点击下方商品卡片【去看看】购买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