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优质国漫层出不穷。
但像下面这么大胆的,鱼叔还是第一次见。
一开场,就是硕大的18禁警告。
正片画面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怎么样,够劲爆吧?
而且这样的尺度,这样的场面,几乎贯穿全片——
《枕刀歌》
敢把18禁打在片头,这部动画的野心可见一斑。
质量究竟如何?
豆瓣开分9.3,目前播出过半,仍然稳在9分。
视频网站的评分,更是高达9.5。
几乎所有好评都在说,《枕刀歌》带回了纯粹的武侠风。
那么,究竟何为「武侠风」?
鱼叔认为是四个字:有形有意。
形,即武打动作。
对于武侠动画而言,此乃立身之本。
这一点,《枕刀歌》做到了极致。
十八般兵器,一招一式,绝不重样,从头打到尾。
意,即侠义精神。
它使得《枕刀歌》免于单纯的打打杀杀。
融入了对江山社稷,黎民苍生的反思。
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枕刀歌》都带来了惊喜。
也让人感受到国产武侠动画的精髓。
先说《枕刀歌》的「形」。
13年前,火光连天,横尸遍野。
当朝工部何侍郎,遭遇灭门惨案。
最终只留下一个活口,何侍郎的儿子何方知。
13年后,大漠孤烟,千里黄沙。
何方知已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武艺。
单枪匹马,踏上复仇之路。
《枕刀歌》的故事主线直接明了。
即,何方知过关斩将,清算仇人,逐渐引出幕后主使。
跨越13年的两条时间线慢慢汇聚,最终揭开惨案真相。
复仇之路第一站,羊汤店。
此地是戈壁滩中唯一驿站。
三教九流,汇聚其中,颇有龙门客栈的感觉。
当年,何家便是在这里歇脚时,突遭不测。
何方知要面对的第一位仇家,正是羊汤店的掌柜。
事态清晰,没有半句废话,直接开打。
掌柜的独家绝技是重拳。
手臂上缠着一圈铁环,和星爷电影《功夫》里的「洪家铁线拳」类似。
威力无穷,一拳可直接将墙壁凿塌。
何方知没有正面硬刚,他想等待时机,先砍断那臂上的铁环。
未曾想,对方竟徒手接剑,再还以重拳。
可真是个狠人。
身负重伤的何方知,拼了命使出一套组合绝招。
待到完全制服掌柜后,质问道:
「有人故意引我来寻你,你被卖了,还要替他尽忠吗?」
边说边将刀踩进他的胸口,极尽残忍。
为保儿子性命,掌柜说出实情:
「东莱镇醉红楼老鸨红姨,是我的接线人。」
指引何方知来到复仇的第二站——青楼。
这里的BOSS红姨,看家本事是梨花断魂枪。
两人的对决升级为真刀真枪的兵器对抗。
打斗过程配合各种闪转腾挪的动作,快慢结合,张弛有度。
直到红姨的脸被划破,她缴械投降,双方点到为止。
红姨本能捡回一条小命,可她是个倔强之人。
输了对局,便一把火烧了醉红楼,自己也葬身火海。
死前留下线索,将何方知引向下一个仇家。
全片让鱼叔印象最深刻的一战,是翠峰山。
枯叶飘落,意境清幽,却酝酿着一场厮杀。
何方知要上山,必须先过扫地僧这一关。
只听对方悠悠说了一句:
「为什么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因为懂得何时放手。」
说完将竹枝对折,在将断不断之时松手。
何方知照着做,可他怨气太重,直接将竹枝折断。
扫地僧本意要劝返何方知,但他心意已决,不容动摇。
在竹林掩映下,伴随着细雨,两人使用竹枝打斗。
近中远景流畅切换,再穿插空镜,勇武中伴随轻盈,有《卧虎藏龙》的感觉。
两人难分胜负,扫地僧自知无法阻止何方知,便放行。
成熟掉落的柿子,仿佛也在诉说着,时机已到。
从西北边陲到江南群山,何方知一路行,一路复仇。
看似重复的剧情,却丝毫不会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武打动作的设计。
《枕刀歌》的主创中,共有17名参与武打动作制作。
这是全剧倾注最多心血的部分。
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被逐一命名。
确保了所有的打斗场面时刻充满新意。
刀光剑影的打斗场面,配合快速凌厉的镜头剪辑。
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
分分钟让人热血沸腾。
甚至掩盖了「三渲二」画风的些许瑕疵。
看到这,或许会有人将《枕刀歌》和去年最火的国漫《雾山五行》作对比。
诚然,两部作品的武打动作都令人叫绝,但区别也不小。
《雾山五行》是水墨画风,动作风格粗犷,设计趋向玄幻,侧重艺术性;
《雾山五行》
而《枕刀歌》更像传统的武侠片,有金庸古龙之风,动作干净利落,侧重写实性。
各有各有的好。
但就观感而言,《枕刀歌》确实更具传统武侠的韵味。
完美地对应了那首诗: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有「形」,自然不够。
还要有「意」。
《枕刀歌》的文戏占比虽不多,但在有限篇幅内,算是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每一位与何方知交手的人,都性情鲜明,有血有肉。
譬如羊汤店的掌柜,爱子心切。
他宁愿将剑插入自己的胸膛,以死交换儿子平安无事。
还有青楼的老鸨红娘,昔日被老相好辜负,如今将他供出给仇家。
一报还一报,两不亏欠。
他们背负着太多的恩恩怨怨,也用各自的方式付出了代价。
江湖何来?
就是由这一个个人拼凑而成。
如主创所言:
「《枕刀歌》想打造的是一个群像剧,去表达江湖中的每个人,以及每个人的价值观,何方知只是一个线索人物。」
每个人物口中的台词也很见功力,值得反复玩味。
比如何方知的复仇宣言,很有王家卫《东邪西毒》的感觉:
「十三年后再来,忽然觉得这地方,居然比记忆里冷。师父教我杀人技,却又说,刀上不要沾血,一旦沾血,便再也回不去了。」
比如他留给掌柜的儿子一句话:
「今日我为父报仇杀你父亲,若日后有本事,来找我何方知。」
只言片语,便勾勒出江湖中人的身不由己,冤冤相报。
再比如扫地僧劝何方知放弃复仇,却未果。
他也只得感慨道: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不过,真正提升全剧立意与格局的,是第五集——
《江海一阔见苍生》。
何方知从青楼救下一名女孩,带着她一起上路。
划船行至黄河流域,沿途尽是被洪水淹没的房屋,只露出半截。
江海辽阔,落日西沉,此情此景,破败苍凉。
两人一起上到彼岸寺,何方知的第一反应是「我好像记得这里」。
然后他吟了两句诗:
「几回梦中江海阔,今朝真到水运边。」
这是当年他随父亲视察黄河水患,路过此处时,父亲所赋的诗句。
何方知没料到的是,小女孩竟然也记得这个地方。
原来,她和家人都是因洪灾而被迫迁移的难民,当时饥肠辘辘,只好在这里乞讨些吃的。
两家人,曾经就在这里遥遥相望。
官吏吟诗,民众乞食。
上层只见江海阔,下层方才见苍生。
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流年光景,成了复仇之旅的一个转折。
它暗示着,何家的惨案,绝非个人恩怨那么简单,还藏着更深的朝野内斗,阶级矛盾。
阉党横行,水旱连年,何方知的父亲身为工部侍郎,却袖手旁观。
他到底是罔顾民生的昏官,还是权力斗争的替罪羊?
又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说到底,《枕刀歌》这些文戏加在一起,仍然为了回答武侠剧的一个终极问题:
什么是江湖?
江湖不该只有纷扰与厮杀。
江湖,是有人为了一口饭聚在一起。
江湖是洪水,是漩涡,是让人身不由己的地方。
近些年,从《天行九歌》到《雾山五行》《少年歌行》再到《枕刀歌》。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产武侠动画有了回勇的迹象。
《天行九歌》
武侠文化,向来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
它源远流长,历史上第一部反映「侠」的著作,来自韩非子。
它针砭时弊,将社会批判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结合。
对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武侠题材的国产动画,无论是在画风还是主题上,都能够完全区别于国外动画。
那些水墨风格的留白意境,诗赋欲丽的半古台词,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
无不显示着中国武侠文化的博大精深。
《雾山五行》
鱼叔常强调,越是本土的、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这在动画领域依然适用。
只有具备自身鲜明的特色,才可能去俘获全世界的观众。
历史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007年,武侠动画《秦时明月》播出,成为无数人的国漫启蒙。
更凭借着优秀的质量,成功发行至37个国家和地区。
《秦时明月》
先后入围戛纳电视节展映会、美国Autodesk优秀作品集,还被日本权威的动画产业白皮书评为中国动漫典范。
无独有偶,主打中国武侠元素的《功夫熊猫》,一上映便风靡全球,掀起一阵「武侠热」。
《功夫熊猫》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那些快意恩仇的传奇,历久弥新,百看不厌。
武侠题材,注定是今后国漫出圈、出海的一大法宝。
希望像《雾山五行》《枕刀歌》这样的良心之作,能被更多国内外观众看到。
武侠国漫,未来可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