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的兵器,人们最先能够想象得到一般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些十八般兵器中的常客。不过我国的武艺文化源远流长,除了常见的十八般兵器之外,同样能够流传至今也有相当多各式各样的奇兵利刃。而在这些奇兵利刃中,“血滴子”以其晦涩、血腥、离奇的特殊身份引来无数后来关注者的猜测与争论。
对于“血滴子”最常见的说法是它是一件残忍的暗杀兵器,以专门取人头颅为目的。其形状如一铁冠,“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以铁链为引。杀人者在远处操控,将血滴子放出套在目标头上,再拉回血滴子,就可取人首级于百步之外。同时给对方留下一具在喷血的无头尸体,可谓残忍至极,由此被称为“血滴子”。
被套上血滴子的人只有人首分离而死
不过血滴子之所以如此神秘,还因为它本身可能并不是一件兵器而是一个清朝的特务机构,在暗中为皇帝做一些血腥残忍的暗杀勾搭,因此被人称为“血滴子”。另外还有说法是血滴子是一种阴损的毒药,人在被毒害之后就会像中了《鹿鼎记》中的化骨绵掌一样化为一滩血水,因此而得名“血滴子”。
因为这些来源不一的传说,所以无论是古代的野史、民间传说,还是现代的文学、影视中,血滴子的形象都不是固定。但真的要细究血滴子的真实面貌,有一个人是始终绕不开的,那就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康乾盛世的承接者、在历史上功过同样突出的冷面王—雍正。
邵氏版的《血滴子》中,雍正的形象
血滴子特务说
在1975年邵氏拍摄的动作电影《血滴子》中,雍正扮演的是一个相当反面的角色。他刚愎自用且嗜杀成性,和大臣一言不合就起了肃杀之心。为了不背上骂名,他指示御前侍卫暗中想办法解决掉这些敢于谏言而得罪他的大臣。这位御前侍卫也是个“人才”,他从街边的杂技表演中获得了灵感,发明了“可与百步之外取其首级”的神器---血滴子。
观看了血滴子威力之后的雍正大喜过望,立刻下令组建一支专门用于暗杀的部队苦练血滴子,并在练成之后将几位忠心社稷的大臣一一斩首暗杀,留下一具具无头尸体让受害者家属惊恐不已。在邵氏的《血滴子》当中,这支暗杀部队无名无姓,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只为皇帝效忠的队伍,只不过他们使用的兵器是血滴子。而正因为如此,这些杀手的“思想觉悟”不高,有些人对盲目执行皇帝命令、暗杀朝廷忠臣的行为产生了怀疑,最终导致了整个组织的分裂和灭亡。
血滴子的“发明”过程
而在史实上,雍正皇帝身边的确是有一支行事神秘的特务组织。他们由雍正亲自掌控,伴随着雍正夺嫡、安定天下,继而还为乾隆皇帝效命了很长时间。因为为了皇帝干下了不少脏活,因此这个特务机构被称为“血滴子”。
血滴子这么残忍的名号自然不会是这支特工小组对外的正式番号,他们另有一个听起来非常无害的名称,叫做“粘竿处”。粘竿处,顾名思义职责就是粘竿。什么是粘竿呢,其实就是在夏天用长长的竿子粘树上吵吵嚷嚷的知了。每逢盛夏,皇宫之内树叶繁茂,蝉虫之声聒噪个不停,让那些想要清静的王公贵族忍无可忍,于是“粘竿处”这个如今看起来有些荒唐的机构便应运而生。粘竿处最早的工作当然只是清理清理知了,陪王爷阿哥钓钓鱼,属于一个公共服务机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不光太子胤礽,连康熙也都知道这个机构。只不过在当时的对于这些底层的太监奴隶,这些皇宫贵族自然不会放在眼里。
《雍正王朝》中斥责粘竿处的太子胤礽
而雍正却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在其还是皇子、未继大位之前,这位信奉“不争是争,争是不争”的皇子已经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这一职务多年,可调动皇宫内各处的侍卫,自然包括这个小小的“粘竿处”。于是雍正便在粘竿处不断地安排自己人,用来刺探一些情报和动向,一方面是为了在夺嫡中自保,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为了金銮殿上的宝座。
粘竿处工作中
在雍正争取皇位期间粘竿处具体发挥了多少作用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这已经算是属于皇家秘密了。而在雍正继位之后,粘竿处也顺势从一个小小的娱乐清洁部门摇身变成了雍正最信任的直属机构,正式划归内务府,对外的名称也由粘竿处改为尚虞备用处。其中的成员也从原先打杂的小太监变成了身怀武功的侍卫,称为“粘竿拜唐”,常伴雍正左右。很明显,粘竿处的这一蜕变离不开其在九子夺嫡期间的表现。至于在雍正继位之后,粘竿处又是如何继续蜕变成为人人闻风丧胆的“血滴子”,这也和我们这位雍正皇帝脱不了关系。
我们都知道清朝康乾盛世的说法使得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在历史上有着不错的风评,但是夹在这两位“明君”中间的雍正的评价就复杂的多了。关于雍正用不正当手段夺位、培养特务机构铲除异己、实行严苛的文字狱、甚至离奇的暴毙等等都让关于这位皇帝的故事蒙上了一些“冷面暴君”的色彩。而血滴子这个相传使用残忍暗杀兵器的特务组织,则代表了雍正在许多人心目中最血腥残忍的一面。
血滴子和雍正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在雍正种种“暴行”之中,文字狱算是最坐实的一个。除了翰林官徐骏著名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外,查嗣庭、谢济世、陆生楠、屈大均等一批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因为写了惹皇帝不开心的文章、诗词而获罪,轻则发配边疆,重则斩立决。而在市井百姓看来,雍正的这些残暴的行为自然也离不开那个在暗地里为其卖命的特务组织---血滴子。说白了,在雍正在位期间,血滴子已经完全从原来的单纯情报机构发展为了一个以暗杀、刺杀为目的的杀手组织,而他们的标志就是“百步之内取人首级”的神秘兵器。
这种说法虽没有太多实在的依据,但却是许多民间百姓顺理成章的一种理解,血滴子也就成为了雍正严酷统治的一个负面象征。2012年由大陆和香港合拍的电影《血滴子》中就采用了这种设计。剧中的血滴子直属于乾隆指挥,已经是一个有成熟组织架构、多年暗杀经验、使用“血滴子”兵器的特种部队。而他们追捕的“反派”,由黄教主扮演的天狼本身身份就是一名前朝雍正期间文字狱的受害者。他的家人受文字狱迫害而逃难,在逃难途中被血滴子追上悉数被暗杀。
12年版的《血滴子》中,血滴子已是一个成熟的特务机构
纵观许多关于血滴子特务组织的传说,我们不难发现它本身非常符合民间传说的一些特点:真假各半。作为血滴子出处的“粘竿处”真实性是有历史依据的,它也确实被雍正用来作为自己亲信的一个贴身情报机构。但是粘竿处究竟有没有变成雍正用来维护统治的暗杀工具“血滴子”,却缺乏足够可信的历史考据。粘竿处的“血滴子化”,更多的可能是世人对于雍正实行文字狱等高压统治所产生的不满和恐惧的具象化。
血滴子兵器说
既然血滴子杀手化没有真凭实据留下作为考据,那么血滴子作为一件奇兵利刃是否可信呢?
血滴子的最早出处已不可考。在邵氏拍摄的《血滴子》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中,将血滴子的发明归功于“残忍嗜杀”的雍正帝,虽然让故事剧情更加戏剧性了一些,不过却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雍正帝是有一些过错,但他本身依然还是一个勤勉努力、善于治国的皇帝,没有雍正帝的一系列举措,康乾盛世也就不复存在。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忙碌勤政的皇帝还有空去研究什么自己根本不擅长的奇兵利器的发明。
几天时间就能发明奇兵血滴子的御前侍卫,也是“屈才”了
一些民间的书籍在记载血滴子时,也都将其描绘成是“外来发明”。比如民国侠义小说《童林传》中血滴子是这样出场的:“再看知不言往旁边一闪,从口袋里摸出一件东西,‘招!’就见他往前一抖手。再看这叽里咕都,脑袋瓜子没了,鲜血直喷,死尸栽倒。。。”书中的血滴子来自于三位打扮相貌怪异的南海高僧:知不言、懂不说、明不讲,和雍正没有半毛钱关系。在清人编写的描述清朝时事的《十叶野闻》中,也将血滴子的源头说成是外来的“异僧”。
于是手持血滴子的异僧也就成为了一个传说来源。1977年的动作电影《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中,反派高手、第一代血滴子的传人封神无忌就是以一个盲眼僧侣的形象出现。他手持血滴子一路杀害各路武林人士,这些武林中人都对这个威力惊人、手段残忍的兵器血滴子发起的突然袭击毫无办法。
《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中手持血滴子的封神无忌
当然也有有一些野史小说中认为血滴子是茅山道士原本用来降妖除魔的武器,或是一种能将人化成血水的毒药。但是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说,这些说法在真实程度上还不如血滴子兵器说来的实际,因为至少“状如铁冠,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这种玩意儿以清朝当时的科技水平是可以被实现的。
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血滴子真的有较高的实战价值,首先作为一件远程兵器,血滴子显得过于充满噱头。要知道想要套住人的头部,血滴子本身的大小就小不了,和飞镖、飞刀、毒箭等真正的暗器相比,血滴子不易于隐藏。同时杀人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像血滴子这样套住人首级的操作是非常难的,血滴子既然要做到“锋利无比”,本身的质量必然不轻,飞行速度自然也不会过快,而人的头部本就灵活多动,想要套住那些常年习武的高手别提有多难了。同时血滴子的克制方法也很显而易见,既然是一件体积较大的飞行武器,那么只要有足够的障碍物对方便无可奈何。
蒙面套假人,有多少实战意义呢?
邵氏版本的《血滴子》和《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中的血滴子形象都非常地具体,有非常多的特写镜头详细描绘了血滴子的形状、构造,以求真实感。不过影片中关于血滴子的使用方法就略显魔幻了,要么是给血滴子加上“锋利无比、没有兵器可以与之相撞”的设定,要么就是给使用者加上“百发百中”的能力,不要说是蒙着眼、瞎了眼,就是隔着墙看不到目标,随手一甩也必然命中目标,其使用动作更是让人想起我们在游乐园里玩套圈圈时的情形。而独臂拳王能够击败血滴子,也是利用周围树林、木板等环境,使得血滴子施展不开,最终将其击败。
独臂拳王躲在木桩后与血滴子周旋
在这一点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电子游戏作为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给出了其对于血滴子的理解。其中我们熟悉的国产游戏老IP《流星蝴蝶剑》算是有心了,设计者不但对血滴子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设计出了八九种在外形功能上都有差异的血滴子,也对血滴子的使用方法做了不少加工。在游戏里血滴子分别有在手中与在飞行中两种形态,不同形态下有不同的连招招式和攻击套路,或是蓄力突进、或是拉近重击、或是击飞后退、或是切换连击,有了不小的深度。可以说是打破了现代影视作品中对于血滴子“过于注重其形象和效果而不重视实际招数”的缺陷。
江湖传说血滴子
关于奇门兵器血滴子的传说众说纷纭、真假难辨,它或是外形怪异、取人首级的兵器,或是暗中隐藏、杀人如麻的杀手,但关于血滴子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人头落地”这种死亡方式原始的恐惧与憎恨。
血滴子残忍而血腥,但血滴子往往也不得善终。在各种关于血滴子的影视作品中,血滴子作为杀手特务组织时,最终都难逃内部分裂、兔死狗烹的下场;作为凶险的兵器,也终究会败在名门正派手下。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对于血滴子忌惮的同时,也表达了百姓对于统治阶级高压统治的怨恨。
时至今日,血滴子的那些传说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也许剥离那些过于血腥、残忍的传说、像《流星蝴蝶剑》那样只讨论其作为兵器的意义或许才是正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