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工事,15军冷枪冷炮歼敌19981名
打冷枪冷炮的经验迅速推广到44师兄弟部队。45师介绍的这个经验非常实用,消灭敌人确实来劲儿。整个阵地开展冷枪冷炮运动之前,45师3个团曾开了一个会,请537.7北山阵地的邹其祥、高奎他们来介绍战斗经验。会议确定打法后,要求整个阵地都按这个方案进行。开展这个打法必须有个先行条件,要保障每个阵地所有的地方都有单人掩体,都有猫耳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从前沿阵地到后面,任何中间地段都能有隐蔽处,才可以防止敌人炮击。于是师、团抓住这个事例,发动全师讨论,怎样狠打敌人又减少自己的伤亡?大家一致赞成1连打冷枪的经验,要开展有领导、有组织、有训练、有指挥的“打活靶”活动。师为了防敌炮击,减少伤亡,先开展了一个突击构筑防炮洞的活动。师里给阵地10天时间来做准备构筑工事,挖好猫耳洞,具备了条件之后就可以展开。大家劲头很高,给了10天,人人动手,实际上只用了7天,一线连、二线连各自的交通道路、猫耳洞式的防炮洞都搞起来了。防炮坑、短壕有了,各个团就上报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打了。”
狙击歼敌的捷报传遍了阵地,志愿军官兵经常收到来自各个阵地的慰问信
7天以后,45师整个阵地突然来了一齐打。这一天大概消灭美军270多人。由此阵地上的情况大有改观。我们连续打了3天,整个阵地变了!刚开始,敌人的工事明目张胆地修到向我军一方的斜面上,山顶还有一些敌人,但炮兵一打,山顶上的敌人没有了。面对我方斜面的敌人就搬家了,他们搬到了山的反斜面。此外我们阵地下面的敌人,都把阵地搬到了山背面。原来那些摔跤、打闹、跳舞的人都没有了,敌人那个阵地上是一片沉寂。而我们的阵地因为已经构筑好了工事,情况一下子就变了。
这个时候的猫耳洞,钻进去已经形成了小坑道。小坑道一出现,打起仗来可大不相同。当时敌人被打得有点恼火,于是就有组织地向我们阵地进攻了几次。比如敌人向忠贤山那个阵地攻击,这是133团的阵地。敌人动用了2个营,1个营进攻,1个营预备。我们部队用1个排阻击,守这个阵地。后来炮火攻击猛烈,我们这个排就钻到坑道里,报话员将情况报告给指挥部,说“敌人已经到了我们阵地”,我们的远射火炮立刻就打了过去,敌人的两个连基本上就报销在那个地方了。这时敌人仓仓促促地往后退,我们的炮又在敌人撤退过程中盖了一下。我们的人钻进坑道里,即使炮打过来也没有问题。还有几次类似的战斗,诸如537.7北山、454.4阵地,敌人的进攻也都失利了。我们依托工事,敌人攻一下,便吃一次苦头。而我们的坑道可以作战,可以屯兵。敌人攻不上来,我们还可以反击,这就造成了敌人的损失。
5月份开始我们又加速了坑道的构筑,到7月份,15军阵地上坑道已初具规模。由于我们把敌人打下去,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了。像597.9高地的工事构筑,它是一个三角形的地形,敌人放弃了前面的三角形的阵地,但他的炮火轰击就更厉害了,一天几千发炮弹算比较少的,通常每天都会打到两万多发,甚至更多。这样一来,45师阵地每天都得承受几万发的炮弹攻击。全师从打活靶开始,阵地管理更严。虽然敌人炮击突然增多,整天发射炮弹多达两万发,但是改变了过去天天有炮击、有伤亡的状况。之前,我们遭遇的炮火伤亡比较大。但在打冷枪冷炮以后,坑道已经形成,沿途防炮洞的出现,伤亡就更少了。有了坚固的工事做保障,我们就不怕敌人的大炮轰击。有的时候敌人一天打上两万多发炮弹,我们整个师阵地上没有伤亡,这就完全处于主动了。
战士唐良禄在射击
此后,我们“冷枪冷炮”活动迅速扩展到用步枪手、机枪手、60炮手、无后坐力炮手、火箭筒手、82炮手联合打敌人、打敌步兵、打地堡、打坦克。从高射机枪打汽车发展到师团组织的山、野、榴弹炮也参加进来的联合打。这样干起来那可是规模大,战果大。开展一个月,情况大变,敌人工事都被我们赶到山的反斜面去了,车辆人员不敢出来活动了,除了敌人阵地盲目射击外,一片沉寂。美40师、美7师大吃苦头。
我们千方百计打击敌人,他会吃亏,也就会采取报复手段还击。怎么办呢?我们的战士们想办法,设假工事、假枪眼、假炮眼。方法也很简单,一通一摆,远远地看就是枪眼、炮眼,实际打的并不在那个地方。敌人就拼命向那个方向射击,咱们看准了敌人暴露的目标,就狠狠地去敲他。我们就采取这个办法搞,打得也比较巧妙。
597.9高地的工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在我们修工事、挖坑道的初期,表面阵地的交通壕总会暴露,挖出来的新土敌人都能看见,他们就用飞机和炮轰炸。尽管我们将高射机枪搬上阵地与敌人斗争,但关键还是要想法子伪装工事。怎么伪装呢?问题提出来,连队战士就展开军事民主讨论会,研究出来好多具体的办法。597.9阵地两个腿子,一个是到2号东北山腿,还有个是4、5、6号的西北山腿,那时师要求他们挖堑壕,即交通壕,那是个相当大的工程。首先挖好个人掩体,然后再互相沟通,以减少伤亡。当时我们在构建工事,敌人看见就拼命地破坏,我们也有伤亡。战士们想出办法,首先从西北山腿上挖到0号、9号阵地,一夜把新土铲到表面上,远远一看就像交通壕。敌人抓住不放,集中炮白天打,连续三四天不停。你在这打,我夜晚转过去了,在东边山上8号阵地到2号、1号阵地那里挖。4个夜晚把东北方向的个人掩体弄起来了,还想法子把新土隐蔽起来。敌人在西北山腿那边打了几天,东边的战壕差不多就雏形显现了,敌人这才发觉上当了!炮再转过来打,可咱们也不在东边挖了,又转回西北山腿,去那边构建工事,让敌人白白地浪费炮弹吧。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名堂。所以就工事来讲,不像咱们现在,领导上说“就这样搞,不能改”。那时是群众运动,发扬民主,大家研究,随时变动。当然有些工事事后看起来不大好,但它也是边打边挖搞起来的,一般来讲从斗争中挖起来经受了考验的还是比较适用的。135团的82炮为了保护自己的炮阵地,他们在假工事处安放手榴弹,用绳子拉手榴弹炸柴灰冒烟,敌人误以为是我方炮阵地,疯狂扫射。以后有了交通沟,花样更多了,叫他浪费炮弹、子弹的机会更多啦,交通壕里顶出个帽子来,敌人那子弹一打就是几百发,就这样地消耗他的弹药,名堂多得很!在防御作战中,小部队活动不能看轻了,有的打,有的不打,不打就搞敌后侦察。那时部队还开展了小部队袭击、捕俘等活动。134团7连指导员亲自带领小部队进行演练、准备、看地形,并统一战术思想,摸清敌情,订出四套作战方案,他们深入敌后毙伤俘虏美军各一名。小部队敌后侦察,像野炮8连就是摸到敌人的炮阵地在什么地方。就是《渡江侦察记》那样,夜晚进去,小部队活动,把敌人的情况摸好了,冷炮就开打了。如果你捣鬼我就揍你,炮弹不一定多,打得要准,敲你几家伙你就受不了。当然摸情报更重要的还是摸清敌人情况,以利我们以后的作战。采取这样一些办法,就必须充分利用以坑道为骨干、为支撑点,并与堑壕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坚守597.9阵地的连队就是这样搞起来的。
敌后侦察
冷枪冷炮的开展,让我们与敌人对峙发生了改变。在9个月防御作战中,15军依托工事,冷枪冷炮歼敌19981名,自己仅伤亡35名。真正达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积小胜为大胜,巩固阵地的目的。
防御作战彰显坑道作用,坚守坑道部队经受考验
7月份坑道初具规模,以后再从坑道内部深挖下去,名堂就更多了。坑道里面有做饭的地方,有指挥的位置,还有仓库、储水的地方。那就基本成型了。这样继续搞到10月份,坑道基本上做得很好了。
像我们师警工连是坚守坑道时间最长的连队。他们上阵地接的是537.7高地北山9号坑道。这个阵地比较孤单,坑道在主阵地的右侧下方。自10月14日打响,阵地反复被敌人占领,守备9号阵地的135团1连1班战士就退守坑道,继续反击,与敌人争夺阵地。10月24日警工连又随反击部队打上去,退守9号坑道,直到11月12日大反击时,才与反击部队配合由内向外反击,恢复阵地,完成了坚守任务后才下来。这支部队在退守坑道的日子里,打得确实很艰苦。这个警工连一共是二十几个人,除了战斗伤亡,最后还剩下了8个战士和1个指导员。战斗开始,他们与敌人做斗争,打得很好。随后失掉了联络。虽然坑道口还在,但很小。我们的人在坑道里。水开始大家敞着喝,以后就不行了,一天一缸子水,随后一个人一天半缸子水,到最后水已经没有了,那也就到了喝尿的阶段。饼干开始敞着吃,以后是一天一人8块,一天一人4块……到4块饼干那个时候就成了大问题了。坚守坑道时间最长的就是他们,吃了那么多苦,但他们守住了坑道。最后把他们弄出来送回部队的时候,个个都是消瘦得不成样子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没有坑道,那又是什么情形呢?只要坑道里有人,敌人对付我们就会一筹莫展,包括那些前沿坑道。像537.7北山阵地上的2号坑道,这个坑道就被敌人完全破坏了。87团上去换防的时候,坑道口根本找不到,所以87团把其他坑道都接了手,唯独没有接替2号坑道,那已经是坚守坑道的第10天了。后来92团反击时也没有找到,直到最后34师106团把整个阵地收复之后,在进行巩固时,才从地下把他们挖出来。最后当我们挖开这个坑道的时候,那是一幕悲壮的情景:坑道口是我们的战士,他们还坚守在里面,人已经牺牲了,却还保持着准备射击的姿势;再往里面看就是两个已经死亡的俘虏;后面还有我们的伤员……他们都已经牺牲了,那副情景真是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了啊!坑道里就是这个样子……
坚守坑道的战士抓紧时间修整坑道口
在坑道作战阶段相当艰苦。韩2师换走了美7师。韩2师也很“调皮”。开头他感觉到“胜利”了,2号坑道他在上头,我在坑道里头,他在上面很不老实,从阵地上面挖,一下子和下面挖通了,挖通后,又向下扔手榴弹,又拉屎,不断破坏我们的坑道。怎么办?大家民主研究、商量,最后找了个大杆子,弄了两个手榴弹捆起来捅上去,一拉炸了,敌人也就乖乖地给堵起来了。所以战士们形容敌人“他们坐在火山口上了”。
进入坑道以前的作战比较被动。28日大反击这一段,咱们有机枪,有迫击炮,还有直射火炮保护坑道,坑道就比较安全了。困难的是喝水,这个问题主要是领导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仗打起来,45师有些坑道还没有最后完工,该打通的还没有完全打通。原来要求一个坑道里要准备20天至1个月的水,但有的坑道是按1个排的存水量构造和准备的。结果呢,这个坑道就成为我们坚守防御过程中的阻碍。你想,那么多部队进去,这个储水量还能够喝吗?还有一个问题是水放的位置不太恰当,放在了坑道口上,水来了倒水方便,但打起来以后,坑道口打垮了,水也就打没了,教训也该由领导承担。我们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个战役会打那么长时间,一个战斗要求1个排打20天就了不得啦!可实际操作中上甘岭战役这么多部队连续打了43天。当然在战役第二阶段,坑道里饮水困难,战士只能喝尿,伤亡也增多。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没有坑道,那想坚守也是没有条件的。
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师团采取了专门支援坑道作战的计划,指定炮兵、重机枪等火器与坑道紧密内外配合,打掉敌人的破坏。为了给予坚守坑道的部队强有力的支持,我们的炮兵也想了很多办法。战役第二阶段,45师编制以内的迫击炮就担负起保护坑道口的任务。除此之外,炮兵还着重安排了保护坑道口的火力支持。比如:597.9阵地方向,炮9团2门野炮负责保障2、8号坑道口;45师2门山炮负责主峰大坑道口;133团组织了18门迫击炮补助以上火力支援并负责保障其余各个坑道口的安全。537.7北山阵地坑道口也做了相应的火炮支援保障安排。这些火炮除了直接观察射击外,都与步兵指挥所取得联系,根据步兵要求,进行射击。若步话机收听到坑道内步兵呼唤火力,不待营、团命令,炮兵可以直接射击。另外对于封锁我们坑道口的敌人发射点、地堡,我们纵深火炮先给敌人单炮破坏,随后再给予火力急袭。
打出了经验,我们坑道步兵与炮兵的配合那是十分默契的!这样就使守卫坑道的部队积极组织小分队出击,出其不意打击敌人。他们进行小反击,打冷枪冷炮,夜间“偷摸”上去,炸地堡、袭击敌人,把作战焦点推向阵地。打的办法是越来越巧妙,以至于让阵地上的敌人不得安宁。虽然说战争很残酷,但我们的部队打得是越来越好,大家情绪是越来越高。坚守在各个坑道的同志们在战斗中还相互支援。有一次,敌人一个营进攻2号坑道,这时从1号坑道洞口的侧面可以看到进攻敌人的队形,于是1号坑道几挺机关枪盯在那里拼命打,将进攻2号坑道的敌人连连击退。我们小部队也常利用夜间反击机会,给坑道部队送水、送粮、送弹、转运伤员,千方百计支援坑道部队作战。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炮兵支援坑道战斗示意图
当然开始打上甘岭战役的时候,我们对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还不充分,储粮储弹,特别是储水不够,增加了坑道部队的困难。还有一点,敌人抢占我表面阵地后,他们两个钟头就能把构建工事、麻袋工事等地堡火力巢和掩体搞起来,这些工事都增加了我们部队反击的困难。而我们在恢复阵地后,对快速抢修工事还没有做到最好,不过此后部队经过吸取教训,有了改进。大反击成功后,31师对这个问题就有了更清晰的准备,他们抢修工事解决得很快,完成得也很好!所以,“工事坚固”是上甘岭战役部队坚守防御,寸土必争是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开始构筑坑道一直到上甘岭战役结束,敌人面对我们的坑道,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我们坚守在坑道里虽然很艰苦,但比起敌人吃的苦头来,那条件还是好些。坑道里只要有我们的人,敌人对我们的坑道和阵地就无可奈何。有了坑道,阵地反击、“小兵群”“添油”战术,几种打法都可以运用。上甘岭坑道阵地变成了消灭敌人的铜墙铁壁,它完胜了敌人的“无底洞”,更是坚守防御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