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北魏公主小说「公主嫁到」

北魏传奇王爷,抛弃公主,竟然娶了比自己大十五岁的寡妇

太史慈子义

北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朝代,这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皇族姓氏拓跋氏,孝文帝改革后,皇族改姓元。就在孝文帝期间,竟然有这样一个叛逆的王爷,他不爱公主爱寡妇,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寡妇比王爷大十五岁。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名叫元和。




一、出家为僧

元和是北魏太道武拓跋珪的玄孙,拓跋珪第四子河南王拓跋曜之后。本来是继承了父亲的武昌王袭位的。但这小伙子不满意娶了乙氏公主的女儿为妻,乙氏公主史籍未记载,但应该是北魏贵族乙氏之后,北魏乙氏出了不少名人,如献文帝时的权臣乙浑和孝文帝时的大将乙瑰。所以元和娶乙氏公主的女儿算是门当户对,而且这位公主的女儿还给元和生了一个儿子元显。谁知道元和竟然对这个公主(虽然是公主的女儿,估且也称之为公主)不满意,有可能是这位公主的脾气不太好,想把公主休掉也不可能。这位元和小哥一时想不开,竟然出家了,在北魏,佛教开始兴起,有名的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均为北魏时的佛教建筑,所以出家当和尚(沙门)是很常见的事。

二、王位继承权之争

元和这一出家可出了问题,他尘缘已了,可他的武昌王爵位谁来继承,元和把王爵让给他的弟弟元鉴,亲生儿子元显反而没份。公主的妈妈乙氏公主不满了,她的外孙不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元和的弟弟继承王爵,她闹到了孝文帝元宏那里,这下子难倒了皇帝,孝文帝只好和稀泥,下诏让元鉴继承武昌王爵,等到元鉴去世后,再由元和的儿子元显继承,“孝文诏鉴终之后,令显袭爵,鉴乃受之。”可以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毕竟,兄终弟及是很多少数民族的继承传统。

三、还俗娶寡妇为妻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元和在寺庙里当了几年和尚,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他的生活。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当朝皇帝孝文帝元宏意外驾崩,年仅三十三岁。元和寂静的心又开始骚动起来,不知道这位公子哥是不是当和尚当腻味了,他又蓄发还俗了。他还俗的年龄不详,他又干了一件震惊世人的大举动,他抛妻弃子,又娶了一个寡妇曹氏为妻,这曹寡妇有两大特点,一是比元和大十五岁,二是她已经生了五个孩子。这在今天也是骇人听闻的消息,可元和自得其乐,他喜欢上了这位半老徐娘的大姐姐。历史上姐弟恋的也不少,我之前也写过一篇《中国古代版的“马克龙”,恋上大十八岁的姐姐》。但元和的故事明显更具有戏剧性。元和还俗后带着曹氏一家七口前往历城(今山东济南)投靠弟弟元鉴,元鉴这时担任齐州刺史。元鉴接待了哥哥这一家子人。这个曹氏也不是省油的灯,她还干乱政事,指使老公元和打着元鉴的旗号到处受贿,当地老百姓叫苦不堪。元鉴也得了个贪官的名声,不久后元鉴也病死了。


四、封王当大官


武昌王元鉴死后,理当按孝文帝当时的决议,由元和的儿子元显继承王位。可是元显早于元鉴病死了。这下子又该谁继承王位呢?元鉴的长子元伯崇和伯父元和又打起了官司,元伯崇认为堂兄已死,他应该是第一继承人。而元和认为应该自己重新继承王位。这一幕好像在哪里见过,没错,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故事的翻版。朱祁钰被于谦立为皇帝后,废了哥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不久就病死了。朱祁钰死后,哥哥朱祁镇发动政变,又夺回了自己的皇位。宣武帝元恪也支持元和继承王位,现在应该又叫回武昌王元和了,在朝廷当上了大官。为何元和前面要出家,现在又痴迷于当官,我想很大程度上是曹寡妇在幕后出谋划策。是的,马克龙的成功也在于有个大姐姐妻子。

五、元和复仇

元和最后一任官职为东郡太守,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一带,三国时曹操就曾担任过此职。元和为什么向朝廷要求到东郡来当个太守呢?原来他是有目的的。起先,同郡人孙天恩家中豪富,他曾经和元和争地,派奴仆把元和打得半死。这时,元和就诬陷孙天恩和北方敌人来往,父子兄弟因此同被杀掉,家产田地房屋也都没收入官府。孙天恩的同族人想到朝廷申诉冤情,但因为元和是元叉(当时权臣)的亲戚,不敢告。元和对同郡人说:“我要是想当州刺史,也是很容易得到的。想起这个小人,就恨入骨髓,所以请求来管这个郡,以报旧怨,以后也不想富贵。”明白的人说:“他必将死在这里了。”不久,正光四年(523年),元和也病死在任上。死后,朝廷追赠安东将军、相州刺史。

六、总结

元和的一生是个传奇,他当过王、当过和尚,被人打过,娶过公主,又娶过寡妇,很难用一句话形容这个人,只能说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叛逆的人。他不满父母的婚姻,遁入空门,又因为爱情还俗,为了爱人可以大肆收贿。同样,对于欺负过自己的人也会选择复仇。这也是千千万万个少数鲜卑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性格爱憎分明,不受礼教约束。对于元和的人生描述,《魏书》和《北史》相互补充,熟读文言文的可以一阅,内容附于后。

五子,长子和为沙门,舍其子显,以爵让其次弟鉴。鉴固辞。诏许鉴身终之后,令显袭爵,鉴乃受之。

……

高祖崩后,和罢沙门归俗,弃其妻子,纳一寡妇曹氏为妻。曹氏年齿已长,携男女五人随鉴至历城,干乱政事。和与曹及五子七处受纳,鉴皆顺其意,言无不从。于是狱以贿成,取受狼籍,齐人苦之。鉴治名大损。

……

和,字善意。鉴薨之后,与鉴子伯宗竞求承袭。尚书令肇奏:「和太和中出为沙门,让爵于鉴。鉴后以和子显年在弱冠,宜承基绪,求逊王爵以归正胤。先朝诏终鉴身,听如其请。鉴既薨逝,和求袭封。谨寻诏旨,听传子显,不许其身。和先让后求,有乖道素,请令伯宗承袭。」世宗诏曰:「和初以让鉴,而鉴还让其子,交让之道,于是乎著。其子早终,可听和袭。」寻拜谏议大夫、兼太子率更令,转通直散骑常侍、兼东中郎将。肃宗时,出为辅国将军、凉州刺史,坐事免。久之,除东郡太守。正光四年(523年)薨。赠安东将军、相州刺史。

――摘自《魏书·卷十六·列传第四》

长子和,字善意,袭爵。初,和聘乙氏公主女为妃,生子显,薄之。以公主故,不得遣出。因忿,遂自落发为沙门。既不幸其母,乃舍显,以爵让其次弟鉴。鉴固辞。公主以其外孙不得袭爵,诉于孝文。孝文诏鉴终之后,令显袭爵,鉴乃受之。

鉴,字绍达,沉重少言,宽和好士。为齐州刺史。时革变之始,鉴上书遵孝文之旨,采齐之旧风。轨制粲然,皆合规矩。孝文下诏褒美,班之天下,一如鉴所上。齐人爱咏,咸曰耳目更新。

孝文崩后,和罢沙门归俗。弃其妻子,纳一寡妇曹氏为妻。曹氏年长,大和十五岁,携男女五人,随鉴至历城,干乱政事。和与曹及五子七处受纳,鉴皆顺其意,言无不从。于是狱以贿成,取受狼籍,齐人苦之,鉴名大损。转徐州刺史。属徐、兖大水,人多饥饿,鉴表加赈恤,人赖以济。先是,京兆王愉为徐州,王既年少,长史卢阳乌宽以驭下,郡县多不奉法。鉴表梁郡太守程灵虬虐政残人,盗寇并起。诏免灵虬,于是徐境肃然。薨,谥悼王。

和与鉴子伯崇竞求承袭,诏听和袭,位东郡太守。先是,郡人孙天恩家豪富,尝与和争地,遣奴客打和垂死。至此,和诬天恩与北贼来往,父子兄弟一时俱戮,资财田宅皆没于官。天恩宗从欲诣阙诉冤,以和元叉之亲,不敢告列。和语其郡人曰:「我觅一州,亦应可得。念此小人,痛入骨髓,故乞此郡,以报宿怨,此后更不求富贵。」识者曰:「王当没于此矣!」薨,赠相州刺史。

――摘自《北史·卷十六·列传第四》

(字数290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