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3月主题「9月书单」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女性自身的写作,或者那些书写女性生存状态、精神世界的作品,以更深地明白女性的爱与哀愁,窥见她们对世界的关切、期待,她们所经历和观察到的世界与现实人生。

《形影不离》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曹冬雪 译

磨铁图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在发表《第二性》之后的第五年,波伏瓦开始写《形影不离》。她毁掉了大量作品,却始终没有毁掉这一部。在她生前,这部作品并未公开。本次也是这部小说手稿在尘封60余年后首度面世。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写两位特立独行、内心叛逆的女孩纠缠一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友谊和成长历程。或许,只有女性才能理解女性的艰难处境和精神需求。她曾说“我之所以写那些后来让我成名的书,是为了书写我的少女时代”。

波伏瓦一生发表许多小说作品,但她最为人熟知的部分仍是她的政治与哲学作品。这本书将提供新的视角看待波伏瓦作为一个作家的成长与发展。《使女的故事》作者、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给这部作品进行导读,给予高度评价。傅雷翻译奖获奖者曹冬雪用心翻译。有评价说,从《形影不离》来看,在波伏瓦青年时期,对她影响至深的关系,并不是和萨特,而是她的朋友扎扎。

《穿过荒野的女人》

苏伟贞 刘俊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会看到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这些高光照亮的名字,都是男性。像李清照、蔡文姬这样能被脱口而出的女性写作者非常少。1919年之后,开始出现了女作家群体,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进入了视线。这本书选取了新文学缘起的二十世纪里最具代表性的多位华文女作家的31篇小说。

其中包括凌叔华《中秋晚》,萧红《王阿嫂的死》,冰心《秋雨秋风愁煞人》,庐隐《丽石的日记》,陈衡哲《巫峡里的一个女子》, 冯沅君《旅行》,林徽因:《钟绿》,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张爱玲《心经》,苏青《蛾》,施济美《悲剧与喜剧》,林海音《殉》,童真《穿过荒野的女人》,茹志鹃《百合花》,欧阳子《蜕变》,於梨华《黄昏·廊里的女人》,施叔青《壁虎》,王安忆《雨,沙沙沙》,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朱天文《这一天》等。小说的作者和小说的主角都是女性。女性写女性,作为一册华文女性小说世纪读本, 既让我们看到女作家文学技艺和特色的丰富,也能从中看到中国近百年女性形象的演变。

《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

张莉 选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从2019年、2020年,到2021年,每年都会选编一本“中国女性文学年选”。并且每年主题设定是固定的:爱、秘密、远方。为何将这三个词设置为固定主题?张莉认为,爱、秘密、远方是所有人生活的主题,不论男女。比如“远方”这一部分,大多数读者印象中,女作家写家庭生活比较多,所以她特意设立一个这样的主题,收录了梁鸿的《迷失》、黄佟佟的《时尚记者李晓枫的意外生活》、沈大成《盒人小姐》等。对于这些女作家而言,远方是时间和空间的远方,或者思维的远方,是一种自由自在,也有可能是未来。“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使读者认识女性文学与以往不同的气质。”张莉说。

张莉还特别提到,女性作家写的未必都是女性文学,比如有的作品热衷讨论“霸道总裁爱上我”,热衷分析如何嫁给有钱人等等,那即便是女作家写的,也是站在男性立场对女性进行“规训”,这肯定不是女性文学。当然,女性文学也不是歌颂女性,它的要点在于书写女性,包括书写女性的困难、女性的狭隘、女性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站在边缘的、弱小的立场说话。

《朋友之间:汉娜·阿伦特、玛丽·麦卡锡书信集》

【美】汉娜·阿伦特 玛丽·麦卡锡 著 卡罗尔·布莱曼 编 章艳 译

中信出版社

她们初遇于1944年的纽约: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刚刚逃离纳粹德国,才华横溢的玛丽·麦卡锡在美国文坛初露锋芒。二人很快成为朋友,并开始了长达25年的鱼雁往返。在信中,她们辩谈时事,也探讨文学、倾诉情感、闲聊八卦。《朋友之间》收录了阿伦特和麦卡锡之间的所有通信。阿伦特与麦卡锡的书信文字严谨、敏锐,充满了智慧和雄辩,又不乏真诚和亲密。

书信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为我们近距离展示了20世纪两位杰出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 生动展现了她们心灵的一隅。更向我们呈现了她们之间漫长而独特的友谊。看进去之后就非常能够体会她们这一段维持25年的友谊的真和美。没有虚情假意的社交客套,写下来的都是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不因地点的变更而疏远。

《木兰结婚》

胡卉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木兰结婚》 是一本非虚构写作结集,收录了15位女性的真实故事。她们或年幼或正在老去,或婚恋中或单身、或在困境中或已一步万里阔,她们在处理与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时,面临各种复杂、幽微的环境和挑战。她们经历成长,体味世间人情之美,她们也与生活中的困苦、荒诞与无常对峙。

无论读者年龄几何、身处何方,都能在《木兰结婚》中看到人性的尊严与珍贵,看到不可忽视的希望的闪光。“木兰”们的故事明亮又犀利,让我们见到人性的复杂的真,而胡卉的笔引领我们去相信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作者胡卉1990年生于湖南宁乡,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硕士。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旅程》

作 者:[英] 罗伯特·哈德曼

译 者:洪萃晖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她因公访问了全球130多个国家,走过了100多万海里的海上行程。她在伦敦揭幕奥运会,在非洲的无花果树上成为女王,在太平洋的小岛上观赏草裙舞,在加拿大吃甜甜圈。你可以说女王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准备旅行。

这本书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介绍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她既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脚步遍布全球的旅行者。在这两个身份之下,她是一位富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她在路上会遇到女性的尴尬时刻,克服许多困难,也会展现女性的魅力。如果不是女王,伊丽莎白一定是一位旅行达人,能滔滔不绝地给你讲上几个小时的旅行窍门。遇见雨天衣服被淋湿时,女王宁愿站着晾干,因为她知道坐下来更容易起褶。裙摆里可以缝上一些铅制的小砝码, 不仅可以保持礼服的形状,还能防止所谓的妆扮事故——也就是风吹起裙摆。伊丽莎白二世在路上展现出一位女性的多重魅力,在繁琐的王室规则和外交礼仪中游刃有余,在职场和旅途之间切换的现代女性读了她的故事,可能会会心一笑。

《镜中颜尚朱》

作者:塞壬

译林出版社

来自湖北黄石的女孩塞壬,从27岁离开家乡,奔徙在千里之外的温暖的南国。来到广东之后,辗转多地,从事过多种职业,也看到了产业升级之下,一茬茬打工者人来了又走。在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里,塞壬顾念着那些走得慢的那些人,即将消失的事,要为他们的存在留一点点印记。星星点点间,却也留下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痕迹。

在她的笔下有年轻时的父亲,将生命献给楚剧的表姐,有钢铁厂里倔强又坚韧的友人,也有大厂里流水线上的打工者,还有即将消失的训鸟人……这些人并不会出现在时代的镁光灯下,但是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粗砺真实的生活,可以看到他们沉甸甸的灵魂熠熠生辉。

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曾经评价塞壬是中国散文界的一颗钻石。塞壬是一位“野蛮生长”的作家,从早期的工人,到后来的报社记者、编辑、业务经理等,塞壬非专业的背景与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她距离生猛的现实生活更近,更能与笔下的人物共情,因而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写作特色。

《日本贫困女子》

[日] 饭岛裕子 著 吕灵芝 译

新星出版社

因工资低被迫住在父母家;周围催婚催生压力过大;事业、丈夫、孩子,一无所有;高学历、有工作却生活拮据的“穷忙族”;朋友众多、开朗乐观却收入很低的“穷充女子”;深陷职场PUA、霸凌而致抑郁的“打工人”;……本书为饭岛裕子对47位女性的访谈调查实录。

作者直击日本的贫困女性这一群体,对她们的生存现状、就业与婚育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发现,与男性始终处于社会焦点相比,女性往往被边缘化,进而被遮蔽在巨大的阴影之中,特别是贫困女性群体。更重要的是,女性常常被遮蔽在男性的话语抑或社会整体的趋势之下,进而使女性贫困变得更加严重。本书堪称“贫困女子图鉴”。作者饭岛裕子是非虚构作家,出生于日本东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硕士毕业,先后从事专报记者、杂志编辑等工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