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战争和人》(一、二、三) 作者:王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战争和人》 是作家王火创作的长篇小说,1987年—1992年出版分为三部出版,1993年首次结集出版。
全书以三部独立却又互相联系的小说构成三部曲的形式,可以独立成文,也可首尾相衔,分别讲述了抗日战争前中后三个时期以国民党内部为视点的中国政局时局的变化。全书结构宏大,心理描写丰富细致,情节引人入胜。
该书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炎黄杯人民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白鹿原》(修订本) 作者:陈忠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1998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白门柳》(一、二) 作者:刘斯奋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白门柳》是中国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小说,共3册,分别为:《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出版于1984—1998年。
小说第一部《夕阳芳草》写崇祯十五(1642年)清军从年初围攻锦州、松山,到年底已进逼京畿。李自成农民军两次攻打开封后也挥师北上。此时,复社虎丘大会围绕钱谦益谋求复官、替阉党阮大铖开脱而发生严重分歧。第二部《秋露危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京,皇帝自尽,到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扬州被清军所破,也是写一年中事。小说通过拥立福王、潞王、桂王的纷争,描写了南明小朝廷的筹建和垮台。第三部《鸡鸣风雨》写明亡过程中知识分子进一步的分化,有的奋力抗争,有的卖身投靠,有的明哲保身,再现了复杂的历史生活。小说通过明末清初复社诸生与秦淮名妓在大动乱中的历史命运,展示了17世纪中叶“天崩地解”的社会巨变和历史画面, 并使用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意象。
1997年,该小说第一部、第二部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骚动之秋》 作者:刘玉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骚动之秋》是1990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为中国当代作家刘玉民所著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 。主人公岳鹏程既是一位名扬八方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个称霸一地的土皇帝;既是一位新时代的弄潮儿,又是一个旧观念的继承人。他敬仰父亲的革命生涯,却与父亲水火不相容;他欣赏儿子的聪明才干,却与儿子不共戴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