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韩信被杀很委屈的故事「韩信被杀是哪一集」

韩信是西汉著名的开国元勋,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刘邦也很佩服,曾当面称赞:"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那么这样的名将为何被杀?

韩信被杀很委屈,如果造反,他早就造反了,当年做齐王的时候,谋士蒯通就劝他: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不过被韩信拒绝了。可见韩信骨子里是不想与刘邦为敌的。

韩信不想造反,可刘邦对韩信有敌意,因为韩信有时候太狂:刘邦被项羽围攻,派人请求韩信出兵,韩信不仅不派兵,还以做齐国假王要挟,刘邦虽然在张良等人的示意下,答应了韩信的要求,但内心充满着对韩信的不放心。

如果说这次仅仅是不放心,韩信做的另外一件事让刘邦伤透了心。刘邦身边有个谋士,叫郦食其,曾经平三寸不烂之舌,取下陈留,弟弟是西汉名将。郦食其口才极佳,欲逞口才之辩拿下齐国,韩信听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跑了一趟,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气,就乘夜幕的掩护,带兵越过平原偷偷地袭击齐国。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对郦食其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的话,我让你活着,若不然的话,我就要烹杀了你!"郦生说:"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老子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这样,齐王便烹杀了郦食其,带兵向东逃跑而去。后来韩信虽然攻下了齐国,但是刘邦从骨子里很反感韩信,毕竟自己身边一个重要的谋士就这样浑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

韩信被杀,对于韩信来说,确实很冤枉,自己根本没有造反之心。不过做事太不低调了。韩信被贬到淮阴侯的时候,一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樊哙何许人也,乃是吕后的妹夫,刘邦手下一等一的大将,遭到韩信如此嘲讽,居然没有吭声,但无疑为韩信的覆灭埋下伏笔。

韩信这个人之所以造出来那么大的动作,什么封王做大将军不过是早年贫困给他带来的巨大阴影,那时候在家乡小河边钓鱼的时候,往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并且曾受胯下之辱,骨子里想叫别人别人看得起自己。可惜用错了地方,在刘邦和吕后看来,杀韩信,近则可以消除潜在危险,韩信太能打仗了,如果有朝一日放虎归山,那后患,想想都怕,不如杀掉,一了百了;远则可以震慑那些不忠之人消停些,此所谓“佐高祖定天下”!如果不杀韩信,刘邦活着也还罢了,威望在,久战阵,能够压得住;可是,如果刘邦死了怎么办?还有谁能驾驭韩信之流?

韩信被杀很委屈,有点。不过功劳太大不知道急流勇退,虽死不遗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