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卵泡波周期:每7到10天一波,周期性产生,大多数情况下,黄体和卵泡在卵巢上共存。
第二
各激素产生的部位及作用:
1.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了分泌;
2.子宫内膜分泌前列腺素PG,主要作用是消除黄体;
3、垂体前叶产生促卵泡激素,其主要功能是引发卵泡波;
4、垂体前叶产生促黄体激素LH,促进排卵和黄体化;
5、优势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奶牛发情,促进的分泌;
6、黄体产生孕酮,其作用包括:维持妊娠、促进卵子成熟、抑制排卵。
第三
旨在模仿奶牛发情周期后半段的48小时0到7到9计时程序是经典的基础程序。
第四
发情后5-12天开始0-7-9程序会得到较高的发情受孕率,为此,0-7-9开始前的两次PG注射产生了前期。
第五
高孕激素水平有利于改善卵子质量,为此,在0-7-9和前期的基础上设计了添加黄体的设计。 产生双黄以增加黄体水平。 这导致了双重同步程序
第六
发情计划的设置是基于奶牛生殖周期的荷尔蒙变化。 这也是实际生产中激素使用的指导方针。
第七
养殖时间的集中度和一致性是判断方案执行是否到位的标尺。
第八
交配速度是判断方案是否适合养殖场的准绳。
总结:
强调基础知识并介绍群体繁殖理念。 深入了解基本原理,才能准确理解每次注射的含义。 群养管理有评价思路,方便大家评价牧场计划的执行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检查和填补空白。 针对怀孕的速度,士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也是每个生产人员都应该关注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