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末代皇帝》,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
该电影改编自溥仪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前半生》,影片中大量闪回的拍摄手法将溥仪——这位中国最后一位皇帝跌宕起伏的一生尽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让我们真切地走进了那段封存已久的历史。
宣统帝,名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末代皇帝,因此也多有人将其称为清废帝。摄政王载沣的长子,其母亲为载沣的嫡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
溥仪的一生可谓是非常传奇,曾经历过三次登基,又三次被迫退位,他第一次登基时年仅三岁。当时的他,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皇帝宝座上,殊不知,正在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作为慈禧太后亲自挑选的继承人,溥仪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才三岁便坐上了旁人做梦都想登上的宝座,不幸的是,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权力却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不过一介任人支配的“傀儡”罢了。
真正掌权的,是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与慈禧的亲侄女隆裕太后。
就这样,年幼的溥仪在皇位上懵懂地坐了三年,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年仅6岁的溥仪被迫“退位”,并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宣读了“罪己诏”。或许这时的溥仪根本不知道“罪己诏”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自己终于不用再每天被父亲逼着坐在皇位上发呆,看着那些唯唯诺诺的大臣了。
1917年,过了几年清闲日子,时年11岁的溥仪,再一次被拥立成了皇帝,这一次,让他当皇帝的不再是慈禧太后,也不再是他严厉的父亲,而是民初军阀张勋。
张勋利用段祺瑞与黎元洪之间的矛盾,借机拥立宣统帝溥仪复位,不过这场闹剧很快就以”惨败“收场。这第二次的登基,只当了12天皇帝的溥仪又再一次的被赶出了紫荆城。
”是可忍孰不可忍“,此时已经11岁的溥仪不再是当年那个没心没肺的小皇帝,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第二次被赶出紫荆城让这个昔日皇帝颜面扫地,他发誓,誓要光复大清!
时间来到1931年的9月18日,令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很快占领了东三省,并在东三省建立起了伪满洲帝国。
为了使自己的侵略行为变得“名正言顺”,日本人找到了当时已成废帝的溥仪,并控制其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史称”康德皇帝“。
就这样,溥仪完成了他的第三次登基,这个皇帝之位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伪满洲国”当皇帝“的这些年,溥仪毫无自由,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日本人牢牢控制 ,他再也无法完成他光复大清的愿望,,反而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段黑暗的岁月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直到日本人投降回国后,溥仪才得以恢复自由之身。
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权,他的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人手中,当日本投降后他便又被苏联红军抓获带到了苏联,后来在1950年好不容易回国之后,又去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劳动、改造,一直到1959年,才真正的恢复了自由之身,而此时的他,已经53岁了。
可以说,溥仪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监视中度过的。
《末代皇帝》中,有一幕是年迈的溥仪买票进去了他昔日生活的故宫,小心翼翼地看着这里熟悉的一切,不禁让人心酸又感慨,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家居然是以这样的一个形式,这一次,他不再是皇帝,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游客!
他像个小孩子一样偷偷的想再去自己曾经的位置看一眼,却被小门卫制止了,镜头再一转,空荡荡的大厅只剩下了一个龙椅,而溥仪,在他61岁的这年,因尿毒症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