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史实或者历史谬误「演义小说是什么意思」

提到演绎小说,马上就能想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等等很多很多耳熟能详的篇目,英雄好汉齐上阵,敢叫日月换新天,被评书戏剧这么一宣传,大家伙不自觉地沉浸其中:英雄蒙冤痛惜落泪,小人得势义愤填膺,历经千辛万苦搬倒乱臣贼子主角们沉冤昭雪扭转乾坤顿感大快人心,禁不住奔走相告,大家伙当年还真是把演绎当成了正史,觉得这些个人物故事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实际上随着传播形式越来越多,大家看到的听到的历史节目越来越丰富,哦,你才会发现,小说跟正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会犯一些林林总总的历史错误,当不得真的!

今天我就专门针对这些个演义小说,斗胆来给施耐庵罗贯中们挑挑刺,扒扒小说中常犯的、历史常识错误有哪些!

咱们先从吃方面开始!

熟读《水浒传》,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最喜欢看好汉们大快朵颐的情节,动不动一个某条好汉走入一个山村小店,张口就喊:小二,有甚好吃的一并上来,不多时几斤牛肉、几坛酒、粗瓷大碗便端将上来,咣咣咣的是一碗碗的吃酒,大块大块的牛肉塞嘴里,嚼的筋头巴脑是大汗淋漓满嘴生香,不由得让一年吃不到几次牛肉的我直吞口水!

像是武松“三碗不过岗”的那顿饭,一大盘二斤熟牛肉,三碗闷倒驴硬是喝够十八碗,林冲身处破败的山神庙,外面风雪呼啸,把大衣紧紧裹,怀中掏出一个纸包,一个酒葫芦,打开纸包,竟是几大块上好牛肉,一口肉一口酒,吃得浑身燥热,好不快哉!

再如鲁智深在桃花村打抱不平的时候,刘太公款待他,“放下一盘牛肉,三四样菜蔬。”上了桃花山,“李忠、周通椎牛宰马九纹龙史进上了少华山落草,山寨杀牛宰马!晁盖等火并王伦,梁山聚了义,杀牛宰马”。救宋江劫法场反江州,梁山再聚义,连日杀牛宰马。108将聚义梁山,又是“杀牛宰马”等等,反正动不动,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就得来几斤牛肉开开荤!大数据分析,整部《水浒传》只要提到的关于屠宰、吃饭的场景共有130多处,而指明就是牛肉的就有48处,占比接近40%。为所有明代小说之首!

大家最熟悉的《说唐演义》里也有不少!穷苦出身憨里憨气的粗人程咬金,贩私盐被隋朝政府给逮了关监狱,恰好赶上隋炀帝杨广即位大赦天下,狱友们全都欢天喜地一哄而散,唯独程咬金死活赖着不走,逼得狱中官差无奈,只得买来牛肉给他吃!

咱们就先撇开,历史上的程咬金确是大唐开国元勋不假,但哪里是贫下中农出身呢!

据考证,程爷爷乃世家大族的后代,曾祖父和祖父是北齐的司马,父亲是刺史,程咬金是名副其实的官代世家,且演义中程咬金使用的是三板斧,就三招吃到饱: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实际上程咬金作为一员名将的武器压根不是开山斧,而是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这种武器制作不易的,唯有武将世家才可使用这些个不说,程咬金那个年代吃牛肉和《水浒传》里的吃牛肉,历史上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饭碗出了问题国家就要乱!作为重要的劳作工具的耕牛,那可是受政府严格保护的,岂非你能说杀就是哈说吃就是吃呢!

据考证,先秦时期,“诸侯无故不杀牛”,只有在祭祀这种国家重大盛典时才可以杀牛。而到了秦代,为了保护牛马,以严酷著称的秦法便规定有“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别说吃了,偷盗都是非死即残的大罪!汉朝初年,民生凋敝,皇帝的马车都找不到几匹纯色的马,大臣上朝都用牛车,对生产工具那更是要严格管束,史载:“王法禁杀牛,犯禁杀牛者诛”。后来虽然律法轻了些,但也有主自杀马牛者,流放边远异地一年这样的重刑。

所以,陈咬金等一帮好汉吃牛肉?鉴于当时大家闹革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还想吃给大家增产增收粮食的牛?可能性是会很低的!

北宋宋徽宗是个大昏君,但却多次下诏劝民间百姓不要宰牛,说牛乃耕稼之本也。一些州明确禁止屠牛,自己杀自己的牛也得重罚。宋代人洪迈在《夷坚志》中也多次记载了禁食牛肉的传闻!如“食牛梦戒”一篇,说泰州一人因酷嗜牛肉而梦被拘斥,从此戒食。可见,从上到下,吃随便杀牛吃牛肉那是人神共愤的事!

水浒里的好汉们动不动就来二斤牛肉属于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

讲到这,也不能太苛求作者,说我们这么喜欢你们的,你们怎么能这么欺骗我们呐!其实也不必太苛求!作者毕竟是明清时代的人,那时候吃牛肉之风极盛,时代不一样了!你像明代谁都知道李时珍大医学家,写了本《本草纲目》,可是书中可有药方明确指出,服用此方是“忌食牛肉”,这就说明,牛肉在当时应该寻常之物,吃的比较多,否则为何要特意叮嘱呢?

再来看各种演义小说拍成的电影连续剧里面,动不动好汉们都是结账用银子或者打劫贪赃枉法之徒那可都是成箱成箱白花花的银子,像是鲁智深还当鲁提辖的时候,一日吃酒闻得有女子哭泣,本扫了兴致发怒,一问才知此女金莲翠被逼的做小着实可怜,鲁达便就想搭救金翠莲父女,搜遍全身,一个子也没有,就得舔着脸皮向九纹龙史进借得了十两银子!还嫌弃江湖卖艺的李忠只给二两小气!

武松也是阔气,喝酒吃肉,现结的都是碎银子,多的打赏小二!尤其是及时雨宋江,就属他书里面用银子最多,打赏卖艺的薛永5两银子,分别时又给20两;发配在江州牢营,给公人3两,差拨10两,管营跟多,共33两;与铁牛初见,直接甩10两砸,临别时,他又给李逵50两银子等等,纵观水浒,“银子”至少写了有200多次,帝王将相,官府衙役盗贼刁民百姓人家,似乎银子当时就是个普遍流通的玩意是人人都能使。

实际上这是跟事实相差甚远!北宋有银子不假,但根本不是流通货币!

只用在皇帝大臣们手中,向辽西夏和金缴纳岁币会用得到,其余的时候,普遍宋朝人都用铜钱!

一方面是白银年产量很低!物以稀为贵!整个北宋据估算,白银年产量也就107万两到205万两之间。北宋人口是12600万,也就是一亿两千万多万人,一平均,那够使啊!哪怕你豪横,有银子,也不能直接支付,还是要兑换成铜钱才行。

直到明朝,美洲发现了大银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银子逐渐在我国才多了起来,成为了流通货币!

接着,咱们再聊聊书里面赏!

这里面的赏可不是赏的银两美女啥的,那就太小儿科了!

近点的近期大火的烽火戏诸侯的小说《雪中悍刀行》,最开始唯一的异姓王便是徐骁受封北凉王,

远点的《隋唐演义》中靠山王杨林越王杨素长平王邱瑞北平王罗艺武王杨义臣等,尤其是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秦琼表兄弟,精通枪法,绰号“冷面寒枪的俏罗成,凭借绝世武艺和赫赫战功,最终被李世民封为一字并肩王,大破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的的薛仁贵后来也封了整儿异姓王!

“一字并肩王”,那可不得了,顶了天了!一字就是“一个字”的王,比如楚王韩信、秦王李世民、燕王朱棣,这种类型的单字王,像什么混世魔王程咬金、凤鸣王李子通、沙陀罗王罗铁汉之辈,字数越多的反而没啥能力才安这些个名号吓唬人!并肩顾名思义就是和皇帝肩并肩,见到皇帝可不用行礼,地位仅次于皇上,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咬金瓦岗寨好像还被李密封过一字并肩王,裴元庆又被程咬金封为一字并肩王!

更夸张的是甚至还出现了双王,例如呼延赞之子呼延丕显铁乃是靠山王不说,还是靠山王加敬山王双王加持!

这就编的有点不像话了!

实际上,历史上所谓的一字王绝对都是封给皇室子嗣的,隋朝时期,杨广之弟杨俊为秦王,后来举兵反叛;唐朝时期,李世民成太子之前,就是秦王。二字王大多是郡王,哪里轮得到其他异姓的来染指?

再看这个王字,《说文解字》解释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就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后来皇帝册封别人的最高爵位。纵观历史,封王是皇家子弟才有的特权,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你会说不还有刘邦吗?楚汉争霸获胜之后,一口气封了齐王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来换成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等八个人异姓王。可那是特殊时期,不这样搞,谁帮你灭项羽,等国家一安定,刘邦立马咔咔咔灭七个,再换上自家的刘姓王,还规定从此通异姓不封王!历史上,混乱不堪的时期,割据一方的军阀不受朝廷的控制,自立为王的情况也有,唐朝末年的梁王朱温、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越王钱镠等等,但一来这可跟演义小说中被皇帝册封的不一样,二来,人数放到历史上也不多!

还有一种情况,异姓王很多,那就是被死后追封,宋朝异姓王很多,基本上都是你得死了以后才行!河南王慕容延钊、威武王石守信、渤海王高怀德、琅琊王王审琦、舒王王安石、鄂忠武王岳飞、蕲忠武王韩世忠申王秦桧等等!

哪里如演义小说写的那样皇帝一高兴,说封王封王,戏说罢了!

文稿来源:本人喜马拉雅首发音频节目《大力史》,抄袭必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