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图片「薛仁贵,薛丁山,薛平贵是啥关系」

历史的职场智慧: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曾孙薛平为薛刚原型,亦为中流砥柱,无愧祖风!


薛仁贵及其薛氏英雄在民间传说中极富传奇,很多情节都成为戏曲的经典唱段,正史中薛仁贵也是鼎鼎英雄,薛氏子弟中出了很多优秀名将,或许朋友们都熟悉民间故事和戏曲“薛刚反唐”,薛刚原型正是薛仁贵曾孙薛平,历史上真实的薛平,其实也非常神勇,今天和朋友们分享下。

1)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成为不朽传奇

薛仁贵(614-683),山西河津修村人,初唐名将,是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多传奇事迹,在军事和政治上均有赫赫功勋。

661年,铁勒进犯唐边。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发前唐高宗宴请将士,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又不好意思,当即命人取更加坚固的铠甲赏赐薛仁贵。

662年,回纥铁勒九姓突厥(九个部落联盟)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当年3月1日,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铁勒派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独挑几十人,连发三箭,敌人3员将领坠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没多久,敌人大军投降.因为铁勒骚扰唐边境达数十年之久,薛仁贵命令将投降兵就地活埋,以除后患,蒙古杭爱山至今还有坑杀遗迹,之后薛仁贵继续北进,将铁勒九部的首领伪叶护三兄弟生擒,从此回纥九姓突厥衰落,当时世间流传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2)薛平年少聪慧,十岁知机让爵,护父归葬避祸

薛平(763-832年),山西河津人,薛嵩之子,薛楚玉之孙,薛仁贵曾孙,为盛唐著名将领。

薛平十二岁为磁州刺史,后入朝任职,宿卫南衙三十年,历任左龙武大将军、义成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平卢节度使,在地方颇著政绩,826年官拜河中节度使,累封韩国公,830年任太子太保,831年在司徒任上致仕,832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772年1月,薛嵩去世,军吏们意图效仿河朔三镇旧例,拥戴年仅12岁的薛平出任节度留后,薛平并不推辞,表面上先答应下来,过后,他就将这一职位让给叔父薛崿,自己却在夜里悄悄护送父亲灵枢回归故里。

《新唐书·薛平传》:父丧,军吏以故事胁知留务,伪许之,已而让昽,夕以丧归。

《旧唐书·薛平传》: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

《资治通鉴·唐纪40》:大历八年……春,正月,昭义节度使、相州刺史薛嵩薨。子平,年十二,将士胁以为帅,平伪许之;既而让其叔父崿,夜奉父丧,逃归乡里。

薛嵩去世留下的节度使之位,是枚烫手山芋,薛嵩手下这些将领只是觉得薛平年少容易被控制才拥戴他做留后,薛平虽然年少,但聪慧异常,洞察了这些将领的图谋,避免成为他们的傀儡、替罪羊和踏阶石。

3)薛平讨逆治河

812年,唐宪宗李纯发兵讨伐叛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委任薛平为滑州刺史,兼义成军节度使。滑州接邻淮西,薛平在讨伐淮西的前线,多次立有战功。

薛平任职的滑州城,位于黄河之滨,经常遭受水害。薛平经过调查得知黄河小道在卫州黎阳县(河南浚县东北)界,而黎阳为魏博藩镇地界。薛平即派人去魏博交涉占黎阳黄河故道加宽黄河河床的事宜。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答应了薛平的请求。于是薛平给黄河故道和故道与现流河道之间的农民更换了其他田地,然后在这一地区加宽河道二十里,以减缓水势,这样,滑州地区很长时间没有发生水患。薛平在滑州任职六年,后入朝为左金吾大将军,不久再次复任义成军节度使。

4)薛平讨平马廷崟作乱

821年,幽州和镇州派兵攻打棣州,时任淄青节度使的薛平派大将李叔佐率兵救援。棣州刺史王稷供给军队物资稍少,军士怨恨愤怒,乘夜晚溃逃。军士推马廷崟为道领,一边行走,一边收兵,共达七千多人,直向青州逼近。当时青州城中兵少,不足以抵抗逃兵,于是,薛平把仓库和自己家的私财全部拿出,招募士卒,得精兵二千人,出城迎战,大败逃兵,把马廷崟斩首,逃兵死亡几千人,自此薛平威震一方。11月28日,淄青节度使薛平向朝廷报告了此事,诛杀了作乱突将马廷崟。

4)薛平历官有绩

薛平宿卫南衙共30年,特别受到宰相杜黄裳器重,此后他历任外镇多职,治绩突出,任汝州刺史时,已初立政绩;任义成军节度使时,派人与魏博节度使交涉,加宽黎阳黄河故道的河床二十里,造福了当地百姓;在平卢节度6年任上,使平卢军兵精粮足,徭赋均一,深受百姓爱戴,当时人们认为,在所有节度使中,很少有人像薛平一样深得民心的。

薛平也留下其他佳话,唐朝的平曾为人恃才傲物,不忌讳细节,薛平在浙西节度使任上,平曾求见薛平,薛平对平曾不是很礼遇,平曾不满意,作诗讽刺薛平就甩手走了,其诗为:“梯山航海几崎岖,来谒金陵薛大夫。髭发竖时趋剑戟,衣冠俨处拜冰壶。诚知两轴非珠玉,深愧三缣卹旅途。今日楚江风正好,不须回首望句吴”,薛平听说后,就让人把平曾追回来,好酒好肉款待,平曾就写了首《絷白马》诗,诗词为:“白马披鬃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雪中放出空寻迹,月下牵来只见鞍。向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鞚耳边寒。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孙阳仔细看”,薛平看到此诗后说,如果不强行留下他一些日子,咋能窥得他毛骨,于是更加礼遇平曾。这个小故事也体现了薛平宽阔胸襟和厚重待人的一面。

薛平的一生,无论在军政和为人,都无愧于薛仁贵盛世英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行正有方,德高追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