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朗士,这位法国作家在中国读者群中是比较陌生的。但他却是和雨果、左拉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延续了法国民主主义的纽带,与之后的作家罗曼•罗兰形成一脉相承的关系,影响着法国文坛。1896年成为法兰西院士,19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于他文学贡献的最有力褒奖。
法朗士作品遍布诗歌、小说、戏剧、政论、评论和回忆录,是一个高产的作家。而他的文学评论更多散发于报刊之上,翻译家沈志明在引入中国时选择一些优秀篇章,集合成册就有了这本《我们为什么忧伤:法郎士论文学》。这些篇章既有对于经典作家的评论,比如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等,更多是关于法朗士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左拉等的评论,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另外一个作家的审美,对另外一个作家的解读。
翻译者吴岳添在序言中总结了法朗士文学评论的几个特点,对于美的发掘、崇尚科学、反对宗教、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坦诚的特色和对于传统的质疑,这让我们读法朗士的这些文学评论有着指导意义。毕竟他所评论的那些都是几百年前的作家了,我们对于这些作家本身就不是很熟悉,对于他的评论也就不太容易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他文学评论的性情美、逻辑美、语言美。
法朗士还是是一位崇尚进步、同情社会主义的作家,所以,无论他的小说还是文学评论,都有着社会进步的色彩。看他评价斯塔尔夫人,看他评论巴尔扎克,看他评论左拉,这是一个有个性、有温度也有情绪的文学评论者。
对于斯塔尔夫人,是法朗士这本文学评论集中唯一的女性,但法朗士却给了他无限的褒奖。“她的同情心博大而深沉”是热情的理性主义者,“她是合乎道德的”“一个崇高的痴情者”,“她是坦率的,她的小说是真实的”,“她有着崇高和伟大的心灵”。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词藻吗?更有能想到更高的赞美吗?对于一个女作家,对于一个文学前辈,法朗士给出了最好的评价。当然,法朗士也会她指出不足,既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女性作家而看不起,也没有从文学之外给出不一样的评论。这就是法朗士文学评论的真实性,也是他人格的真实性。
对于巴尔扎克,法朗士是从和一个巴尔扎克迷的对话开始的。一个人受到巴尔扎克影响如此之深,“这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可是他不幸福,是巴尔扎克让他昏了头”。巴尔扎克的魅力可见一斑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体现出一个文学作品的价值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法朗士认为“这就是整整一个世界”。巴尔扎克忠实的记录法国那个时期的整个社会现象。当然,有社会积极的方面,也会有他思想的局限和文本的累赘,对于法朗士这种进步人士也不认对于巴尔扎克不能太过于批评了,“创造一个世界不应该过于讲究”。这是对于巴尔扎克最中肯的评价。
至于左拉的评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是这本书中法朗士评论最多的作家,前后有这四篇文字,但观点却截然不同。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法朗士,也认识到他对于左拉前后观点的变化,文学评论也是要与时俱进,知错就改的。在《左拉先生的纯洁》中,法朗士极具讽刺意味,可以说把左拉批的一无是处。“至于左拉先生的梦,他既极其怪诞又极其平庸,我甚至欣赏他在如此平庸的同时会如此笨拙”。“怪诞”、“平庸”、笨拙就是法朗士对于左拉最初的评价。在《土地》的评论中,法朗士还是这种论调,笨拙,没有鉴赏力,下流,垃圾,是给左拉的评价。到《金钱》的评论是,法朗士已经在改变他对左拉的看法了,“左拉先生的新小说是一部粗俗笨拙但坚实有力、具有教益和重大意义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虽然还有“粗俗笨拙”的评价但总体上已经高出很多了。而到《崩溃》就已经到了和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并肩的地步,左拉得到了法朗士全面的认可。而且,在这篇评论中,法朗士正式承认自己对于左拉最开始和现在的差异,正式改变了对于左拉的看法。
这就是法朗士,一个真实的法朗士,一个有趣味的法朗士,一个有着自己审美的法朗士。当然,阅读法朗士的文学评论并不容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些文学评论中感受法朗士的文笔,感受法朗士精神的美。#干货分享读书会##读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