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派遣工到底是什么?是一类人吗?”。当天晚班,我被派到另一个车间。一开始的工作是在整个工序开端,将中间放有白色薄纸的两个框架按要求放上传送带,纸张要完全放进框架内,不能有褶皱。框架正反不能颠倒,上下要比对齐。这个也需要速度,但由于纸张和框架事先准备好了,所以操作起来并不难。我观看学习两分钟,之后自己操作。我出于谨慎,动作稍慢,便立即被催促。一加快动作,我手忙脚乱就导致出错不断。连续几次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班长在一旁看的着急,就把我换下。他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岗位,“你先去那里”。我看到岗位有桌子,桌子上面放有电动螺丝刀及螺丝,桌子旁还站着一个瘦高个男生。确定无疑,“老本行”了!我走到岗位,瘦高个主动和我搭话。我们边工作边聊天,聊得很投机,似乎是知己。我们聊了很多,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是他告诉我“我们以后不会再见面了(指离开这里之后)”,我不置可否,这或多或少的让人伤感。晚班上半时就这样渡过,下半时我又被调回自己车间,也许是因为我和瘦高个谈得太愉快。回到自己车间我被派到一个“打扣”的岗位。“打扣”就是将一个个塑料扣按固定数量扣到面板上,因为塑料扣正反容易混淆,所以规定塑料扣不能扣反。很简单的一个工作,但也是需要速度。我尝试多次,多次虎头蛇尾,还是因为自己动作慢,我垂头丧气。其他同事嘴上不说话,可他们记在了心里。班长自然也看在了眼里,我看得出他有点失望。就这样,我又被调到“打螺丝”的岗位,拿起螺丝刀心里感到熟悉,也感到无奈和难过。半个月换班一次,上班时长是固定的,不同的是,一个白天一个黑夜。一个月后工资条到手,我难掩兴奋,有钱了!可对比同事的工资,发现自己这个“派遣工”的身份在工资上并无优势,有些老同事甚至比我多不少钱。“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的高工资吗?”我拿着工资条走到办公室,人事部的员工告诉我走错了地方了,我又来到财务部。财务专员解释的很清楚:“派遣工”只是个名字,其它方面和其他员工无差别。我很诧异,无奈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工资条心里忽然明白了“派遣工”是怎么一回事。我找到其他一起进厂的同事,问他们工资的情况。他们告诉我,其实大家工资都差不多,而且他们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派遣工,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我听了愕然,看来只有我把“派遣工”这个身份当成自己比较珍贵的东西了。我想,如果我是火山,此刻定会爆发。我请了一天假躺在床上,每看到手中的工资条我就能听到自己爽朗的“哈哈”声。隔天,我找到我们车间“老大”,说明我要辞职的意图。“老大”问我想好没有,我这样做会影响车间“辞职率”。我站着低头默不作声,直到拿着签满名字的辞职单回到宿舍。收拾好行囊,我一路走一路哼唱“他方的晚空更是遥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