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关于土匪的长篇小说「边寨匪事」

《中原匪事》,第一本全面阐述土匪文化的震撼版长篇小说

一首乱世爱情的凄美绝唱

一群铁血人物的跌宕经历

一座山寨兴衰的传神写照

一组土匪活动的真实画卷

一股联合抗战的壮阔强音

一部地域民俗的百科全书

一曲讴咏正义的慷慨悲歌

一段纷纭杂沓的时代变幻

《中原匪事》 创作情况:《中原匪事》创作10年,10易其稿,6入山区考察,采访当事人数十位,查阅史料数百本。《中原匪事》以土匪的角度反映各阶层人物,以民间的视角解读历史,以严谨的精神回望土匪生活。将写实性、传奇性和文学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通俗与高雅于一体,是一本很具可读性和艺术性的历史文化小说,本书的名字让人误以为是通俗小说,其实是严肃的小说。

《中原匪事》简介:

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险、美丽与丑陋的是非标准,在特殊情况下发生了根本逆转;国仇与家恨、抗日与投降、杀戮与抗争、仗义与良知,纷繁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真实反映了各阶层的生活状况。

在三县一镇交界的山区,活跃着土匪、共产党、国民党、地主武装、民团组织和红枪会等势力,彼此争斗、联合、渗透,矛盾错综复杂,关系盘根错节。日寇的入侵,使原本尖锐的矛盾进一步复杂,是战是降,是保卫家园还是甘当亡国奴,各个派别各种人物做出了不同选择,演绎出悲壮感人的故事。

中共早期党员、国民党将士、义和团勇士、北伐名将、“二七”大罢工会员、迂腐书生、普通农民、良家妇女、流浪乞丐、民间艺人等等,因种种原因流落为匪,迂回曲折,匪夷所思。土匪第一神枪手成为新四军教员,游击队员出逃为匪,国民党县长带领队伍投靠共产党,竹沟根据地创始人与土匪情同手足,名妓转变为游击队长,土匪与宿敌联合抗日,除恶霸不顾生死,“竹沟事变”前冒死送信,饥馑年设场放饭,恢恑憰怪,感天动地。逢乱局,武装势力相互倾轧;为爱情,土匪头子九死一生;顾大局,压寨夫人慷慨赴义;打日寇,众好汉不屈不挠;为名利,师长射杀同胞妹妹;救苍生,文弱秀才勇闯兵营;顾大局,压寨夫人慷慨赴义;斥阴狞,七旬老太挺身跳崖;不屈服,众英雄视死如归……

浓郁的民俗民情,鲜明的地域特色,再现了天中百姓的生活画卷;原汁原味的土匪习俗,丰富多彩的土匪黑话,千奇百怪的土匪活动,诡谲怪诞的土匪规矩,洋洋大观,波澜壮阔。

陈传龙的长篇小说《中原匪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公开发行。书籍刚一上市,知名网络商店淘宝网、当当网、京东网、卓越亚马逊、中国图书网、标准书目网、博库书城、广购书城等,同时上架,在显要位置作了推荐。

笔者联系到陈传龙,进行了专题采访。

陈传龙阅读过大量的驻马店地方史料,写了不少历史文化散文。随着阅读面的开阔和思考的深入,他觉得,用散文不足以全面反映这片热土上深厚的民俗民情和文化内涵,也不足以反映波澜壮阔的往事,决心写一部长篇小说,全面再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驻马店各个阶层的生活。

他一头扎进小说创作的准备之中,一面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一面深入实地采访,搜集口口相传的故事。他发现,百姓对土匪有着极为复杂的感情,并不像影视和文学作品那样,几乎一边倒地将土匪描述成杀人恶魔。相反,有些地方因为有土匪驻扎,百姓的生活反而更安定,客观上做了不少对百姓有益的事。特别是在抗击日寇方面,土匪并不懂得大道理,也并不是出于爱国热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凭一腔热血而拼死抗争,作战更勇敢,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陈传龙还发现,土匪并不仅仅偏居在山林,而是与现实和普通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正规军收编土匪的例子,不胜枚举。被称为小延安的竹沟,为抗日前线输送不少新四军,其中不少将士就是收编的土匪。土匪提着脑袋混饭吃,不少土匪都是玩刀玩枪的高手,编入正规军之后,作战能力更是不可小觑。

若按传统的写法反映故事,缺乏新意,陈传龙决定另辟蹊径,以土匪的独特视角来演绎。但是,关于土匪的小说很多,如果纯粹写土匪传奇,难免坠入快餐文化的俗套,缺乏生命力。权衡再三,他认为,应该把小说的传奇性、写实性和文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融通俗与高雅为一体,适合各类读者群。

小说中出场的人物有二百多个,涉及到抗日战争时期驻马店各个阶层的生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三教九流,场景宏大,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民风、土匪习俗全面,开始创作前,仅提纲和人物分析就写了厚厚两本。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陈传龙才开始动手创作。

他的创作常常被俗事琐事打断,内心涌动的创作激情不能付诸笔端,十分苦恼。后来,他找到一间小房子,借来一台旧电脑,中午下班到小屋里写作,到了上班时间,匆匆去上班。下班后草草吃点饭,再次把自己关进小屋,直写到夜深人静,才回家吃饭。

他在现实与虚构的世界里往复穿梭,一天几次转换角色,一会儿穿越到几十年前,与那个时代的人物对话,与他们同快乐同悲伤;一会儿又返回现实,履行单位员工的职责,扮演家庭父亲丈夫的角色。每每从久远的年代回到现实,他的思绪长时间不能回到现实,仿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不管生活、工作多么不顺心,只要一进入创作状态,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语言运用上,陈传龙也动了一番脑筋。既是以土匪的视角反映社会,土匪黑话是绕不过去的难题,脱离不了真实的语境,如果让土匪说普通人的大白话,显然缺乏真实感;如果让土匪全部用黑话对白,没有多少人能看懂。经过深入思考,他决定让土匪的普通语言中夹杂着黑话,既能让读者看懂,又不失土匪的语境;为了让小说语言与人物的身体相符合,在叙述语言上,采取普通语言与黑话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驻马店方言,烙印着明显的驻马店特色。

全书的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叙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根据人物的不同而变换语言风格。比如,山寨里有个老秀才,饱读读书,精通文墨,老秀才的对话就采取半文半白的语言风格,老秀才写的《檄文》、《祭文》完全用古文;再比如,驼铃梁云中蛟负责给被绑票的人家送信,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他的语言风格是口齿伶俐,话语中多用俏皮话、歇后语、谚语。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草稿写完了,洋洋洒洒百万字,又经过几年的修改,觉得满意了,寄给作家出版社。编辑看后,给出了不错的评价,叙事宏大,场景广阔,人物众多,主要人物立体感强,描写细腻,有血有肉,反映民俗民风全面,容量丰富,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又经过几年的艰苦劳作,小说终于在2015年春节期间定稿了。从动笔创作到定稿,历经10年,修改10稿,将百万字压缩到60多万字,整整删掉一本书的容量,其难度可想而知。

《中原匪事》可以称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驻马店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驻马店人生活的全貌,反映驻马店的人物地点事迹、民俗、景点、特产也较为全面,涉及的行业达几十个。土匪生活和行规是小说的一大看点,对土匪的生活习俗、生活习惯、组织、机构、崇拜、忌讳、规矩、刑罚、报号、绑票、打仗、巡夜、当土匪的条件、离开土匪的方法、山寨建设以及黑话等等,堪称土匪生活全书。驻马店的民俗也涉及较全,多方面展现了驻马店的民俗。

《中原匪事》是展现驻马店人人生活的力作。小说在全国公开发行,对于宣传驻马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厚重文化、天中文化、非物质文化、展现驻马店人的风采,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介绍

陈传龙,写散文,写小说,稍有成就,不过虚名;喜读书,喜运动,眼阔体健,方为大道。研究江湖文化,写江湖传奇,状江湖人物,不成体统;研究土匪文化,倾12年之功, 10易其稿,著长篇小说《中原匪事》,集写实、传奇与文学为一体,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差强人意,聊胜于无。

微信号:c513091486;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