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二拍 小说「名著赏读」


第1页 作者介绍

“二拍”的作者凌後初(1580年一1644年) 是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 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湖州)人。


他和冯梦龙一样科场不利, 五十五岁才以优贡得任上海县丞,六十三岁任徐州通判。明末天下大乱,他对抗农民军,最后呕血而死。

凌浚初著作有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和二刻。戏曲《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乔合衫襟记》和《蓦忽姻缘》等。此外还著有《圣]传诗嫡冢》、《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左传合鲭》、《倪思史汉异同补评》、《荡栉后录》、《国门集》、《国门乙集》、《鸡讲斋诗文》、《燕

筑讴》、《南音之籁》、《东坡禅喜集》、《合评选诗》、《陶韦合集》、《惑溺供》和《国策概》等著作。


第2页 名言警句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饱飑焦文姬生仇死报》

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假如丈夫过世,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

如果男人妻子过世,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说他薄情负心。

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到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虽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人愈加放肆,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第3页 背景介绍


“二拍”每集40卷,共80卷。作者根据野史笔记、闻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题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二拍”的作者凌溪初是创作“拟话本”最多的作家。话本和“拟话本”有着共同的特点,它们注重趣味性和虚构。话本主要是叙述故事,为了使故事有趣,它们设计精巧的情节。


如《-窟鬼癞道人除怪》,写书生吴洪与友人夜间从郊外回家,在一处坟地里遇到了鬼,两人拼命奔逃,不料所到之处都有鬼,而且连吴洪新娶的妻子,及其陪嫁等人原来也都是鬼,在当夜一起出现,两人心胆俱裂。


同时,它们表达时注重诙谐,如《简帖和尚》写皇甫殿直怀疑妻子与人私通,吊打使女迎儿以逼问口供,迎儿痛得受不了,只好说他妻子在那期间是“夜夜和一个人睡”,皇甫殿直以为她已招认,细问她却说那和他妻子睡的人就是她自己。这些情节具有幽默感,很吸引人。


话本小说叙事明晰,对话也较生动,其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作品比较有代表性,这是与文人的参与分不开的,“三言”中宋元话本里的细腻描写很可能就是明代人加工的结果


第4页 名著概要

“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这是凌溪初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社会传闻创作的两部“拟话本”小说集。从《初刻》的序言里,可以知道是由于“肆中人”看到冯梦龙所编辑的“三言”行世很畅销,因而怂恿凌溪初写的。


在小说的取材上,宋元旧本已被冯梦龙“搜刮殆尽”,剩下的都是“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的东西,所以他“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


“拍”包括小说七十八篇。其中有此篇章反映了商人的经济活动。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都用欢快的文笔描述商人的奇遇,流露出对冒险求财富的赞赏。


与“三言”一样,爱情与婚姻也是“二拍”中最重要的主题,但两者有不同的偏向。“三言”每每把“情”看作人伦关系的基础。而“二拍”则更多地把“情”与“欲”即性爱联系在一一起,并且对女性的情欲作肯定的描述。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写女尼静观爱上闻人生,便假扮和尚,在夜航船上主动引诱闻人生,最后成就完美婚姻。


和“三言”一样,“二拍”在描写爱情与婚姻故事时,常常肯定妇女的权利。如《满少卿饥附饱题》中作者明白地指出,男子续弦再娶、宿娼养妓,世人不以为意,而女子再嫁或稍有外情,便万口訾议,这是不公平的。作者在两性关系上的平等意识表达得相当明确。


“二拍”在肯定情与欲时,每每直露地描写性行为。比如《任君用恣乐深闺》一篇,指斥富贵之家广蓄姬妾是对女性的不公平,认为“男女大欲,彼此一般”。其见识是高明的,但故事情节的描绘,则多淫词秽语,显得过于庸俗。这样的段子“二拍”中比比皆是。


第5页 阅读指导

“二拍”格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反映出的凌谖初的小说观,他反对小说的传奇性。《拍案惊奇序》说:“语有之:‘少所见,多所怪。’今之人但知耳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止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


他又批评 当时小说“失真之病,起于好奇。一知奇之 为奇,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奇”。


他的理想是写一种“无奇之奇”,如《韩秀才趁乱聘娇妻》、《恶船家计赚假尸银》、《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等篇,没有神奇鬼怪或大奸大恶之类,也没有过于巧合的事件。这就是凌溪初“无奇”观念的初衷。


小说摆脱传奇性,这是艺术上的重要进步,因为这样小说就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利于深入开掘人性内涵。


后世《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优秀作品,就沿袭了这发展方向,而且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拍”中的故事大多写得情节生动、语言流畅。“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吸引力,如前所述,“二拍”不在情节的奇巧上下功夫,情节的生动,主要靠巧妙的叙述手法。

读者细心阅读,自然会有所体会。



第6 页 名家点评

孙楷第《三言二拍源流考》

云:“凌氏的拟话本小说,得力处在于选择话题,借一事而构设意象。往往本事在原书中不过数十字,记叙旧闻,了无意趣。在小说则清谈娓娓,文逾数千。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化神奇于臭腐,易阴惨为阳舒,其功力亦实等于创作。”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