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巴金的寒夜表达了什么情感「巴金 萧珊」

说实话,读一遍就来写读后感,属实有点难为情,但我只是想记录初读的感受,至于以后是否会复读或者精读,看缘分。巴金先生的作品,一般都是真人真事或者是以虚写实,基于这一点,我对他老人家萌生出更多的尊敬之情。那我今天就来说说我读《寒夜》的初感受。

读《寒夜》,用时614分钟,读这个文章总是缺一口气,跟着主人公的情感走,怎么也跑不起来的感觉,压抑、沉闷、冗长......

《寒夜》是有时代背景的。一九四四年冬,桂林沦陷,巴金先生答应帮赵家璧的忙,开始创作《寒夜》。巴金先生在这本小说的后记中写道:我从来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我连做梦也不敢妄想写史诗。诚如一个“从生活的洞口......"的“批评家”所说,我“不敢面对鲜血淋漓的现实”,所以我只写了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我只写了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但是我并没有撒谎。我亲眼看见那些血痰,它们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际,它们逼着我拿起笔替那些吐尽了血痰死去的人和那些还没有吐尽血痰的人讲话。这小说我时写时辍,两年后才写完了它,可是家璧兄服务的那个书店已经停业了(晨光出版公司还是最近成立的)。并且在这中间我还失去了一位好友和一个哥哥,他们都是吐尽血痰后寂寞地死去的;在这中间“胜利”给我们带来希望,又把希望逐渐给我们拿走。我没有在小说的最后照“批评家”的吩咐加一句“哎哟哟,黎明!”,并不是害怕说了就会被人“捉来吊死”,唯一的原因是:那些被不合理的制度摧毁、被生活拖死的人断气时已经没有力气呼叫“黎明”了。


这恐怕是巴金先生写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了。而在今天,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背景的八零后的我而言,不看后记,不看序,可能真的读不出巴金先生写《寒夜》的本意了。那我就抛开时代背景,抛开作者想表达的小说本意,说说我读出来的别样感受。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是个沉闷的人,不善言辞,却对女主人公树生有着百依百顺的情感。整部作品我读不出汪文宣对树生所做的所有的事的不允许或者不赞同,只有可以克制的吃醋和可以克制的不舍、对上司和同事是可以克制的不满,甚至于母亲对树生的态度更是可以克制的接受着,就算是后来得了肺病直至死亡都是在克制的承受着。汪文宣的一生,就是克制的一生,从来没有反对和抗议,也没有呐喊和咆哮。用逆来顺受形容他,多少有些瞧不起他,但对于在那种没有人权、满是硝烟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底层的人们又能左右得了什么呢?在那个连肺结核都治不好的时代,底层的人们只能无奈的接受。可汪文宣的死,恰逢锣鼓喧天的胜利解放,当全国人民都在庆祝的时候,他却死了,死的无声,死的沉默。

相反的,他的妻子树生,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过更好的生活,所以一直在努力的追求着,不惜放弃自己的婚姻和自己的孩子,跟别的男人远走他乡谋求更理想的出路。走进小说里,也丝毫觉察不到这个人物的无情和冷漠,只是在情感伦理的挣扎中更理性的选择了更体面的一方,她的选择冲破了世俗的观念,幸福与否,我们却不得而知。几年后,当她再回到当初那个她和文宣的家时,早已物是人非,汪文宣死了,她的儿子小宣与汪母也不知去向,她能否找到她的儿子,或者能否得到在汪母的教育下她儿子小宣的原谅,晚年又会如何,小说并没有交代,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树生的存在,好像就是在烘托汪文宣的懦弱和不幸。汪文宣的爱是放手,树生的爱离开。

至于汪母为什么就是看不上树生,我其实是很难接受的,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汪母的横眉冷对,树生可能走的不会那么决绝,也许会陪伴汪文宣到死。婆媳关系在任何年代都存在,真是个千古难题。但在小说里,汪母貌似也是有先见之明的,树生终究是要离开她的儿子的,可能并不是她的态度决定的。因为树生的女性觉醒时刻也是那个时代该有的,婆媳俩的女性思维已然不在同一个轨道里了。还有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我觉得在我的读后感里可以忽略不计。


我想阐述的观点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婚姻里的双方,褪去荷尔蒙后,首先要考虑的是思想同频的问题。在人生追求中,不必迁就,也不必妥协。婚姻里,不是比‘谁比谁更爱谁’,而是组合得来的1 1>2的生活格局。过着过着,出现了僵局,如果有任何一方想要打破此时的僵局,而其中另一方并不认为这是僵局,那么问题来了,其中一方想要的并不是此时另一方觉得已经拥有的。到了这一步,很多人选择结束了婚姻,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会在下一段婚姻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有很多人在婚姻中沉默,这个婚姻局,就成了死局,折磨着双方直至死去。

如果汪文宣再大胆一些,叛逆一些,疯狂一些,树生的选择可能不是离开,而是坚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不幸,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光辉。不要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任何关系里沉沦、逆来顺受,而应该勇敢一点、清醒一点、奋进一点、突破一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