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浸润书香陪伴成长」

书香幽幽伴人生

陈晓波

应付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最魂系于心的,便是书了。从上学起到现在,读了多少本书,我记不清了,但对于书散发出的特殊味道早已熟记于心,多年来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得到一本新书,打开时,总不忘俯鼻而嗅,幽幽书香顿时沁入心脾。似有春风拂面、细雨润怀之感。

其实,我们今天闻到的书香是油墨和纸张的味道,和古典文籍所指的书香是不同的。据史料记载,“书香”之典出于芸草之香。芸草也叫芸香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相传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内地。大多产于川、甘、陕、贵、滇等地。因芸草含有浓烈挥发气味,有驱虫作用,古人为了保护书籍,便把芸草夹在书页中,时间久了,书页留下幽幽清香。因此,读书人和藏书家都钟爱芸草。被誉为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这里所藏的图书号称“无蛀书”,就是因每本书都夹有芸草之故。

芸草与书结缘,人们便顾名思义广泛引伸,大凡与图书典籍有关的事物都冠以芸草之名,如把书卷称为:“芸帙”、“芸编”、“芸签”等等。读书人因书房经常储备芸草以驱虫,又称书斋为“芸窗”。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就把自己的书房冠名为“芸斋”,并作散文集《芸斋梦余》,他的小说被冠以“芸斋小说”之美名。在大唐时期,朝廷还把“校书郎”这一官职冠以雅称“芸香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任职此官。人们常把读书人家称为“书香门第”。从这种散发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可以看到我国自古崇尚文化,具有以读书为美德的优良传统。

随着现代印刷业的进步,读书人己不易闻到到芸草香了。书香情怀对于文人来说,恐怕更多的只是书卷里所蕴藏和积淀的那不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了。

为了追寻古人的书香,我曾托内地的文友替我找寻芸草,不久文友还为我邮寄了一些,我把芸草夹在书里,过一段时间,再翻书时,果然馨香扑鼻。受此启发,我将伊犁盛产的薰衣草夹在书中,居然也很香。后来,我将带有天然香味的其它植物也夹在书里,如茉莉花、栀子花、玫瑰花等,从此,我的藏书书香味更丰富了。我还把自己的书进行了分类,不同的书里夹进不同的花瓣,倒给自己读书时增添一份雅趣。

书具有吸纳和释放百香的特性。我想,书而有香,不仅仅是书外在散发出的香味,更应该是指书中文字的内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积淀,那厚重的文化底蕴,不正是以书为媒而传承下来的吗?书对后世人们的启智,何尝不似千年飘香呢?否则,怎么会有“熏陶”之说呢?比如我们今天在读《楚辞》时,除了能感受到诗卷中散发出来的馨香,更能品味到屈原对祖国真挚的爱。历代卓越的文化人哪个没有受此熏陶呢?

不论是通过感官能接触到的外在香味,还是在思想上受到其内在美的熏陶,书都相伴我们一生。

在幽幽书香里,我们用心灵来感应书籍里的文字。接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精华的熏陶和洗礼,我们的心智便被开启、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便得到一次次充实和净化。

编辑:张艳玲

审编:田雨梅

中共精河县委员会宣传部编制

我们都在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