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直很好,可以说每天都阳光明媚。今日天阴,昨晚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路面还湿漉漉的。此时,天阴沉着,但并不郁闷,反倒有些明亮,也不凉,是那种适合户外活动的温度。
昨日一家人去钓鱼。我不是很喜欢钓鱼,依然无所收获(这是不喜欢钓鱼最直接原因),只是暖暖的阳光下,慢慢地喝着一杯素茶,轻松与惬意,也是美好的收获了。
读几页书吧。
这几年,我一听见“学习”,就有些害怕,讨论就更不用谈起了。一会儿批林批孔,一会儿评法批儒,一会儿在晁盖、宋江身上做文章,一会儿又在晴雯、柳五儿身上做文章。中国的旧书、旧小说这样多,谁知道会把你拉到哪个人身上去?活人一旦附上死人的体,那就倒霉到底了。(孙犁•地震)
我有同感,一听到“学习”就头痛,特别是“讨论就更不用谈起了”。既然是讨论,就得正儿八经,要正儿八经,就得穿鞋戴帽,要穿鞋戴帽,就要讲究不能信口开河,到了这个可以自称“老夫”的年龄,就越来越不愿意受这个罪了。我现在的学习,强调娱乐性,读自己喜欢的书,就是最大的娱乐。
他走时,我不在家。听我老伴说,他拉家带口——老婆很精明能干,四个小孩,城里没有吃的,觉得不如回家好。临走时把借我的三十元钱还了,还送了我老伴一书包红山药。说真的,这一包山药,在那时,也值十块钱。我埋怨老伴不应该收他借的钱。我说,你忘了人家,在你刚来时,帮你买火炉安家吗?(孙犁•地震)
我喜欢孙犁的这种淡淡的回忆。这种淡淡的回忆,不应只属于孙犁这样的文化名人,我们也可以这样去回忆我们的过去时光。文章各有各的写法,随作家本心,读书各有各的喜好,随读者本心。
最初几里路,我走得很兴奋,也很轻快。渐渐,我又想起了近事。我的脚就有些疲软了。我脚下的坎坷太多了。青年时,在这条路上,在战争的炮火里,我奋身跳过多少壕堑呀,现在有些壕沟,依然可以辨认,我无力再跳过去。路旁有个打禾场,堆着一些秫秸,按照老习惯,我倒在秫秸堆上,休息休息。(孙犁•还乡)
这里写的,是作家眼前的景象,更是作家的心境。《远道集》的“芸斋小说”共有五篇,风格上更加写实,情绪更加冷静,取舍更加随心随意,更加不拿架子,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