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交换手记系列的第2篇。第1篇是签证篇,放在之前班级的公众号上。
这篇文章将讲述,空降维也纳三天后,我的生活。
一开始在机场出了点小bug,我坐的是乌克兰航空,然后箱子在基辅并没有跟到这边。
同样情况的还有几个中国人,我们在Lost and Found Office同病相怜,顺势加了微信。两对特别有趣的情侣,一对去萨尔茨堡,一对去哈尔施塔特,这两个地方以后再细说。分别的时候他们得知我一个人,年纪又比他们小,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Anyway,最后在晚上我还是拿到箱子了,所以还是要推荐一下乌克兰航空的,没有想象中的危险与不靠谱,空姐都会讲几句中文,而且都是大长腿美女喔。当然,以后还是要关注一下国际局势,俄罗斯哪天抽疯打进基辅也不是没有可能,老毛子的事,能叫打仗吗?
第一天晚上从机场回来,十点多在地铁站等待,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安静地像乡下。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另一个国度。
维也纳的街道很窄,建筑都不高但是很密,楼房外面有花朵点缀,临街往往是一扇厚重的大门,门后庭院里是居民住的楼宇。路上跑着有轨车,看到行人司机会敲响小铃铛停下来等待。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上面都有很多人在看书,这个小习惯让我会心一笑。
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街头的音乐文化也是随处可见,一个人弹钢琴就会有很多人驻足,跟着打拍子,在一曲终了的时候为他鼓掌。
先去找房东领了钥匙,发现房间里有另一个舍友的东西,但是很整洁,可能是放假还没回来。椅背上搭着一件格子衬衣,莫名地怀疑舍友是印度来的码农。房间有冰箱和独立卫浴,楼道里有公共厨房,不用缴水电费和网费,这个条件我还是很满意的。
说是来维也纳屠龙,但奥地利皇帝早就死了,茜茜公主也只快乐过那么几年,吃顿饭动辄10几欧的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啃汉堡吃西餐的日子我可受不了,发现一家中式自助的时候简直喜出望外。这家店放着红日的歌曲,服务员都是中国人,亲切地向我打招呼,再看到丰富的菜蔬和瓜果,我觉得以后要常来。(才不是因为能听到中国话呢,哼)。
出去吃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买了锅和食材,准备研究自己做饭吃,请期待梁大厨的第一道实验性菜品吧~
紧接着我又搞了一辆自行车,维也纳的地形起伏比较大,骑车很方便,虽然贵了点但是感觉和有车一族没差多少(才怪)。去学校领了确认书,办了地铁卡和银行卡,也对周围街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开始逐渐扩大探索的范围。
街区小教堂
这个属于维也纳众多教堂中不起眼的一所,就在我住的地方附近,看到门虚掩着就进去了,里边很宏伟,说起来教堂就是要看上去崇高一点才能让信众心悦呀。
推着轮椅的老爷爷走过油画前,他在想什么?
2.圣约瑟夫大教堂
我非常喜欢逛宗教建筑,里面包含的绘画与建筑、宗教知识深深吸引着我。这个教堂比前一个就大很多,墙上挂有耶稣受难的雕塑,有趣的是教堂前的台阶下有很多鸽子。我坐在那儿想起一个段子:梁朝伟有时候闲着闷了,会去机场,随便赶上哪趟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的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国庆第三天,我闲的太闷了,出门打趟车,跑到黔灵公园,在门口吃了碗粉,找不着鸽子,然后买了100块的花生,独自蹲在公园里喂了一下午的猴子,不发一语,期间还有人过来问我的花生卖不卖。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风格也非常喜欢鸽子,《喋血双雄》里,周润发在教堂大战敌人的时候,就有鸽子扑簌簌被惊起。
一排排的长椅上摆着圣经,布道坛上空无一人,两侧的回廊众多雕塑姿态各异,壁顶上圣母和他儿子低头看着我,太庄严了。那一刻我有皈依的冲动。还是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只是来拜拜码头的,才克制住那种神圣感。
人是需要忏悔的?大概就是倾听对象吧。在国内我也老跟我妈忏悔,什么又买了好多不该买的东西啦,这段时间没好好学习啦,说完不管之后改不改,妈妈心情坏不坏,反正我是一切清零心情舒畅的。
3.维也纳市政厅&维也纳国会大厦
这两处是挨着的,没专门去这个地方,只是因为就在维也纳大学旁边,路过的时候看到而已。广场上全是中国人在拍照,地面平的让人想在上面打个滚。房顶上站着雕塑,如果你看过《生化危机6》,就能明白那种巨兽居高临下伺机捕食你的快感。如果你没看过6也没关系,因为明年才上映呢。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吊冲天,凉台向上翻着。据说当时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设计师把高度限制在98米,然后又加了一尊穿甲胄持铁矛的小怪人,也算是对宗教势力的挑战,这栋建筑除了夏季音乐会开放一个庭院,平常时候是进不去的。
国会大厦据说是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我也没看过其他的所以不好评价,哈布斯堡王朝被推翻以后,新成立的奥地利共和国在这里开始了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政治实践。
4.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
其实就在国会大厦斜对面不远,属于维也纳的博物馆区。这两个博物馆遥遥相对,建筑风格也很精美,里面有很多奥地利皇室收藏的精品,值得用一天的时间好好逛一下。我因为学生卡还没拿到不能打折,就暂时放过这里,哪天抽出专门的时间入侵。
5.皇家家具博物馆
又开始发扬我去奇奇怪怪博物馆的本性。这个博物馆隐藏的深一点,里面是奥地利皇室的各种家具,在皇室垮台后,相当一部分被原来的仆人们瓜分,后来又有电影公司拿来拍茜茜公主,博物馆收藏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也有四层楼的丰富程度。里面有大量的人物画像、钟表、各种座椅、床铺、桌子、餐厅物品和卫浴物品,可以说最大程度上还原了19世纪皇室的生活。去的时候里面没什么人,我边读说明边转,也花了两个小时。
这个妞是正牌公主,可惜被刺身亡。
密集恐惧症患者不要看那张虎皮!好吧我知道已经提醒晚了。
这幅画让我印象深刻。上面画的是约瑟夫一世的弟弟马西米连诺一世在墨西哥被枪决的场景。下方是他被运回国内的棺木。作为一名统帅军队的将军,一名墨西哥殖民地的统治者,最后却被革命者推翻身亡,想想也是挺悲惨的。
茜茜公主本人和皇帝没有爱情,她的一生始终在逃避这个男人。她将爱放到了孩子身上,但女儿早夭、皇子鲁道夫吞枪自杀(继承皇储位置的就是斐迪南大公)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她曾经做过匈牙利女王,最后被一个意大利人刺杀。
6.避孕与堕胎博物馆(一言不合就开起车了?!)
这个博物馆藏得更隐蔽,但逃不过我要把它找出来的决心....避孕这种事自古有之,我听了一个小时的英文讲解也大概懂了个究竟。
如果女性不避孕一辈子怀孕的次数大概是50次;人们曾经尝试向阴道中滴柠檬水,利用酸性来杀灭精子;早期避孕套的材质有鱼鳔、绵羊肠子,在埃及人们会使用鳄鱼的粪便,在日本人们会把垃圾塞入女人的体内;甚至还有复杂的器具可以帮助挤出精液、注射后可以摆脱怀孕等等。后来才发明了避孕套、子宫帽、避孕海绵等工具。
避孕药的发明堪称革命,人类摆脱了人口爆炸增长的阴影,健康水平也得以快速提升。随之而来的却是伦理问题:未降临的生命究竟能不能剥夺?这个争论由来已久,今天我就不展开细说了。总之避孕这件事,是社会学、政治学领域必须关注的大问题,甚至是总统大选时的立场导向。
三天除了办事,逛商场,就是去了这几个地方,还有很多可以去的地方亟待解锁。这边的人由于基因原因都又高又美,对我这个半吊子也很友善。银行的爷爷耐心跟我说办卡的事情,超市的小哥逛了几次后也跟我说说附近哪里的菜便宜,随便问一个人路都很友好地停下脚步等你说...相比国内确实少了很多戾气,人们没那么着急,到了这边我自己也不着急了,慢慢地跟着有轨车的叮当响节奏来就对了。
时差六个小时,这边已是凌晨,国内已经开始享受周六的早晨了吧。
晚安,我爱的人们。
骁骑携剑纵游二十年,揽书自顾酒酣眠。原创影评、书评以及小说随笔若干,一个有态度的少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