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二十条人性的基本规律「人性」

7,通常情况下,人会更多记住的是别人对自己的“恶”,而不是“善”。

一头猪,你踹它一脚,它会哼叫一声躲开,然后便不再记得这事。但你若踢一只狗或一只狼一脚,它往往会牢记这次恶意,并从此难消对你的敌意与戒备。

记仇更有利于避免伤害,于是更有利于地球生命完成生存和繁衍天命,客观上也就是在维护进化的实现。

所以,越是高级的生命越记仇。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当然也是最记仇的。

很少有孩子会经常感念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而能让其刻骨铭心的往往是父母的某一次多么“凶恶”。

许多“刀子嘴豆腐心”的原本心地善良的人,都因“嘴损”、脾气不好,或表达方式让人难以接受,最后都落下了一个“噘嘴骡子买了个驴价钱”的下场。

据说,一次心理伤害,要用五倍的爱才能平复。这种说法虽然从量上很难验证,但却是基本符合客观实际的。

8,人们记住某人恩德的多少,往往与其社会地位成正比。

人更容易记住的是位高权重者对自己的好处。

比如身份卑微的人一般都喜欢在别人面前津津乐道地炫耀某位比较有影响的人物与自己的关系,以及对自己的恩惠等。

但却很少有人能记住在他们心中不那么重要的人对自己的好。

对于曾经有恩于己,但自己现在不认可的人,更是从心底里去回避去想人家的好,甚至颠倒黑白地去否定人家对自己的好。

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更多遭遇的是自己的好并不为对方所认可,更别说感念。

这些现象也常见于夫妻之间和亲子之间。出于爱而主动的给予,往往就像容易得到的空气与水一样被无视,更谈不上珍惜。

这种令善良的普通人有些心寒的人性现象,客观上也具有促进人类进化的作用。因为这使得绝大多数想要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们,不得不争取相应的重要社会地位,才能得到拥戴和被感念的人生感受。

而在这个争取社会地位的过程中,一个人必定于思想和情感两方面,相较自己原有的层面有所提升。

与上述人性现象相反的是“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现象。但事实上,这些现象虽然存在,却并非普遍现象,更非一般规律。

9,当对方能满足自己某些身心需要时,人才会对其产生感情。

我们已然知道,身心需要得到满足时,必然有利于实现三大天命。为了有助于实现天命,上天又为人设计了情感这一功能。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感情时,必定是因为其能够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身心需要。

而当彼此不再需要时,感情便淡漠甚至消失了。

于是,便有了诸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缘来则聚,缘尽则散”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诸多人性现象。

忘恩负义,往往也是因为当年的恩人现在对自己没什么用了,或没什么价值了。

当身心需要未被适当满足,或遭遇阻碍损害时,亲情和血缘也会黯然失色。于是父子反目、手足相残、夫妻成仇、朋友陌路,都在缺乏理性思考的本性驱使下,变成了生活中种种悲剧性的现实。

生活中我们对某人有感情时,往往并不清楚其满足了自己什么需要,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对其有什么需要。

比如,有些在文化方面有所欠缺的女人会比较喜欢高学历的男人,此时她自己往往并不能意识到,这是因为对方可能会满足了自己在认知方面的心理需求。

莫名地单方面喜欢一个人,一般来说,大多是因为对方满足了自己在爱、美、认知三方面的心理需要。

以上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人际关系的简要理解。有关人际关系更深入的探讨,请参看《人际关系基本原理》一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