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小说《私塾先生传奇》连载版「私塾」

作者:胡肖峰(双日一章,敬请关注)

第一章 做了私塾教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点传奇。

故事发生在山东掖县(现莱州)郭家店镇胡家村,是一个山村,本文主人公就出生在此。历时晚清、民国、到建国结束。

听我道来:

本文主人公是家中的老四,人称四先生,叫胡云鹏,这几年,在莱州府府学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当时他十七八岁,他的先生几人多是老学究,除了四书五经,杂教学了不少。什么《易经》、风水、中医,自以为吃饭的本领都下功夫学教会。学生们自然不少,全府的学生在一起,胡云鹏这几年见识也长了不少。

家中父母、三个哥哥,为了他上学省吃俭用,几年时光度了过来,终于毕业了,该自己为家里分担点压力,上学这几年总算坚持了下来,家里紧咬牙关,总算供了出来,只盼孩子毕业回家,早就期盼四儿回来的一天!他平时也回家过,回校时最后几年挑着担子,自带饭,担子里有地瓜、或饼子返校。开始时可不这样,学校有食堂,他几次返家发现,受他上学拖累,家里变的越来越穷了,食堂只去了几次,发现家里越困难,只好和爸爸商量自带干粮,有时宿舍存放地瓜时间长了,干粮坏了流汤水,同学瞧不起他,有的同学嫌污染环境,也嫌有味,几次和胡云鹏吵闹,胡云鹏都饮气吞声认错息事。总算过去了,毕业了,回家的路上。他自己挑着担子,晃悠着挑着担子,担子的后方是铺盖等行李,担子的前边是食具等。他的同学店子宋家的宋大宝就潇洒多了,他的的佣人挑着担子,他在边上轻松地走着,走了三十多里,胡云鹏满身大汗,可宋大宝的佣人挑了30里的担子只微微出汗,看着胡云鹏喘息的样子,宋大宝笑着说:“云鹏,看来你真的累了,前边平缓点。歇会吧,刚好也快到宋家村了

,我快到家了。”他说的是店子乡宋家村,自己的老家,他们紧走几步,来到前边平缓处,把担子放下,佣人小童十几岁的狗剩听着主人快分手了的话。宋家大宝:“云鹏,分手后,我还得去省城参加院试。你真不想考了 ?” “我家底薄,家中供我已经不易,回去谋个职业,帮帮家里,就算了吧,不去考了。是还有点遗憾,但无法,家里太穷了。被我上学拖垮了。”

宋家村大宝,听了后说道:“我还得考去,以后多联系,多走动。”两人不舍地分手了。

这个同学宋大宝以后考取了秀才,云鹏做了大宝秀才的姨夫,这是后话,后文有交代。

云鹏回到家里,和家人商量,不读书了,总得有个职业。“我愿意当老师,咱这里只有十里外的郭家店有私塾,明天我想去看看,爸爸你的意思?”“愿去就去吧。”农活也不是读书人能干得了的,儿愿教书育人估计轻松点,父母同意了他的选择。第二天他步行了十里地,他先去郭家店私塾问人家缺不缺老师,私塾的老先生接待了他应是私塾的主人,云鹏把自己毕业情况说了说,表明自己想当教师,那个年代识字的不多,教师正缺,老先生答应了他,谈好收入,他就当了郭家店私塾的教师。

教了一年,主要教几门国学,教的不错。 学生大多喜欢他。


春节,郭家店的有钱人,裁好纸,请老师们写对联,他们带纸到私塾学校。当然也请胡老师参与,平时胡老师常写毛笔字,知胡云鹏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就请了他来。他也不负厚望,写的字飘逸、潇洒,喜庆。

学生们大多喜欢胡先生。

一年后,凭着在郭家店当教师的名声,想自己干。爸爸同意,有近二年多的工作经验,放手四儿一做。老人叫人把东西厢房都拾干净,东厢房作为教室,铺上课桌,买了凳子,墙上挂木板,涂上黑油漆,有个教室样,准备了粉笔,用棠梨木做了戒尺,简单装修后告诉了亲戚们,希望送孩子来读书。立秋开学。想到以后慢慢再作改进。会好的。西厢房打上通铺,准备叫学生住,算是有个宿舍了。

热饭家里做饭时代热着。

在大门上写上对联,或是广告?上联:开蒙启智,下联:教书育人。横批:欢迎同学。

他离开了郭家店私塾。

亲戚听到四先生开课办学,多把适龄儿童送来。邻村的窝洛子李成等拾多个孩子,家长送孩子来了。佣人的孩子也到读书年龄了,四先生答应让佣人送来了孩子,也听话的坐在黑板前,免费听,还有几个郭家店转来的学生。这样,共有开始就有40多孩子上学。

佣人看学生来的差不多了。燃炮仗示庆开课。

随着学生换届,交替一致有30到50个孩子上学。

孩子的家长,条件都不错,多是送钱交学费,也有少量交粮当学费的。

就这样,胡云鹏安心地做了私塾老师,开办了私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