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秦明树先生最近写了一篇《养猪者说》,发表在印象红磨坊公众号平台上。不少读者认为,这是一篇“农村生猪市场行情说”,非常接地气。
近段时间我的老伴购物回来反映的第一件事,就是说猪肉价迭的好很,已回落到14~15元/斤了。
然而明树先生文中反映,与养猪息息相关的饲料,却反其道而行之,一路高歌猛进,还奏出三连涨的三部曲,着实让养猪人苦不堪言。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弱肉强食,残酷无情,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生猪产能的迅速恢复,得益于国内养猪业规模化生产大幅提高。国家大力补贴、支持规模养猪,各大企业也同样全力扩养,但没想到迅速治好了“产能病”,却又给养猪业带来了“亏损后遗症”!
明树先生从在宜昌经营鱼产品的商人转行到家乡发展生猪养殖场,把从商的经营之道带到农村,选择了发展能繁母猪生产之路,顺应了生猪产能大发展的需要。
同时他的心态也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村民“ 找政府” 的一片呼声中,他倡导要“围绕市场,盯住行情,审势度时地发展生产,做到养猪业的良性循环,逢快不撵,逢慢不丢,把养猪当做一个产业发展,养好猪,无论行情好坏,都有猪卖,总有赚钱的机会。”
从他的文章中,我也看到他的确是一位亲民的干部。他在拜访村民时,见到养猪村民:一脸的倦容,灰头土脸,深感太累,不能咒骂,也不知究竟仇人是谁,深陷行情的泥潭之中难于自拔,想挣扎却又无力,着急,焦虑。他说:“养猪人,谁不期待猪价走高呢? 但是,希望很美好,现实却很严酷。没有哪个行业能躲过周期性变化,而且猪周期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养猪怪圈。”
读者看完明树先生的文章,被他的思想感动了,认为他做这篇文章的的旨意是在给养猪大户的村民做心理疏导,同时也在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探索制定稳定生猪产能的调控方案,加强监测防疫预警,发挥宏观调控的兜底保障作用,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