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绍兴有一举人,名唤谭楚元,后来迁居宛平。
他年纪轻轻就考中科举,人们都对他竖起大拇指,称他为神童。
他风流倜傥,品行端正,是一名大雅君子,同情弱势群体,时常周济城中贫困百姓。
他家有三间小楼,父亲做侍御公时,常在此小楼安居休养。
楚元曾经去楼上听歌玩乐,但是父亲归天后,他便把楼房的门关了,已经好几年未登上楼一步。
一日晚间,月光又清又冷,穿过窗户静静地洒在房间里面。
楚元从朋友家回来,已是二更时分,家中人早已经进入梦乡。
只留下一个童仆,在房间外面等着主人回家。
楚元回家后,十分陶醉于白色的月光,不愿意睡觉。
他挑选了一些松柴,并要求童子清洁器皿和准备茶叶。
一阵微弱的笛声飘来,如怨如盼,如泣如诉,仔细听,笛声现在正从楼上传来。
楚元惊得汗毛直竖,不敢一个人呆着,急忙回房睡觉。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上楼查看情况。
他的家人知道原因后,都试图劝阻,但他根本不听。
上楼时,楚元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地板和栏杆上都是灰尘,一只长腿蜘蛛趴在门上。
门刚打开,一只庞然大物飞了出来,他抬头一看,居然是一只大鹏。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这栋楼的门已经五年没有打开过了。
楚元心想,这么多年没住人了,估计大鹏已经在里面安家筑巢了。
但是他纳闷的是,房门一直是紧锁的,这只大鹏又是怎么是进去的呢?
楚元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鼓起勇气去房间看了看书籍典册,没有任何人动过的痕迹,房间里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现象。
只是看到父亲的遗物,想到父亲生前的样子,就觉得很难过,他忍不住流下几行思念的泪。然后他还是关上门,回自己房间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在偷偷观察。
刚过午夜,笛声再次响起,仔细听,语气很悠扬委婉,不同于昨晚听到的呜咽。
第二天,楚元整理好衣冠,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到楼的下面,祈祷道:“你是神仙还是妖怪?为什么要躲起来吓唬人?如果你真的喜欢音乐,请允许我聆听!”
说完回房间了。
谁知桌子上面放了一张请贴,字迹清秀,上面有两个署名,一个是“文玉”,一个是“柔香”,听起来都是大家闺秀。
楚元非常惊讶,就问童子是谁送来的,可是童子却一无所知,不知道请贴的来源。
全家人又惊又疑,都很紧张。
晚上,楚元想去赴约,太夫人觉得太可怕了,就训斥他,命令他不要去。、
楚元假装睡觉,等大家都睡着了,他就一个人悄悄往楼里走。
还没走近楼,一个风姿绰约的丫鬟在门口迎接他,笑着说:“公子真有胆识!两位夫人已经等了很久了。”
说完和他一起往前走。
走了几步,楚元闻到一阵浓烈的椒兰香味从空中飘来。
他向楼上望去,只见两个美人垂着袖子,靠在栏杆上,好像在徘徊犹豫。
月光下遇见美人,香雾笼罩着发髻,月光照在手臂上,看起来洁白如玉。
于是楚元上了楼梯,径直走到美人面前,鞠了一躬说:“我是一个平庸的人,对旋律并不熟悉。你让我来参加今晚的聚会,真是感谢!”
其中一个美人微微冷笑,道:“你说你不懂音乐,可是你又说要来聆听,就不要谦虚了!”
说话间,楚元偷看了两位美人,其中一人美如珍珠,嫣然一笑,千姿百态。
另外一个闭月羞答答,偶尔回眸一笑,可以说是真正的美丽。
两人都穿着淡淡的五颜六色的仙服,腰间系着珍贵的裙裾,佩戴的饰品发出潺潺的声音,宛如天上的仙人。
楚元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奇遇,于是说:“那天晚上美妙的笛声似乎来自两个人,各有特点和长处。能否今天让我听听,也不枉我白来一趟?”
另一个还没说话的美女也冷笑道,“真是没耐心。”
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把雨笛,为他弹了一首他前一天晚上听过的歌。
笛声悠远飘忽,仿佛是一只孤鹤,一只大雁,一种悲凉的声音,让人落泪。
曲终前,另一美人扬起翠袖,示意不要再吹了,说:“姐姐,不要弹这断肠的哀鸣”于是吩咐丫鬟去叫笙,倚在楼栏杆上吹笛子。
昆山碎玉之类的音乐,凤凰的啼鸣,伤心的人听后化悲痛为欢乐,苦涩的人听后心情舒畅。
奏完曲子,两人互相介绍自己。
楚元知道吹笙的名字叫文玉,而柔香的名字就是吹《折柳》的那个。楚元与文玉交谈,文玉对历代艺妓如数家珍,一提就能反应过来。
只有柔香低着头,用衣袖掩着脸,对着明月一言不发,仿佛心中有无限的悲伤。
楚元觉得十分困惑,就问文玉情况。
文玉答道,“白痴女孩经常做出这种手势。不要太在意就好。”
夜半时分,丫环催美人回去。
文玉看着楚元说:“如果你有好客人却没有酒,你就不能在一个美丽的夜晚玩得开心。如果你能成为主人,我们自然会去你的书房拜访你。”
楚元恭敬地答应了她的要求,时间约在明晚。
所以两位美人下了楼梯,朝着大楼的东面走去。
楚元也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卧室,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没有注意到。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楚元没有告诉家人昨晚发生的事情。
临近中午,他走进书房,假装开始写作。
晚上,和家人说,要在书房通宵写作。
他吩咐童子去取被褥,铺好床,偷偷准备酒菜,点上蜡烛,等着美女到来,心里在担忧是他们是否会来。
直到第二次看的时候,两个美女走到了一起,充满了欢乐和笑声,再也没有了昨晚的羞涩。两位美女进了书房,三位随意坐下,靠得很近,显得很亲密。
楚元准备起身自己暖酒。
文玉用眼神示意丫鬟,说:“不可太烦劳主人。”说着便让她去代劳。酒过三巡,酒意微醺,脸上泛起红光,楚元起身,请两位美人吹笛弄笙,想要继续昨晚的欢乐。
文玉婉言谢绝:“周边很多人,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他们喝酒猜拳,玩得不亦乐乎。
没多久,大家都醉醺醺的,眉目轻佻。
文玉离开酒席,对柔香说:“妹妹,你为何不留在这里?我得先回去了。”
柔香面露愧色道:“我不习惯和陌生人睡觉。还是姐姐先来。”
文玉笑着说:“最初是你吹笛子引起的,肯定要你先来喽?”
楚元跌跌撞撞地搂住柔香衣服,柔香低声道:“你要对我温柔点。
柔香的皮肤虽然不丰满,但是很柔软,似乎没有骨头。
两人辗转反侧一夜,好不快活。
天亮了,柔香拿了衣服,先起来了。
她对书生说:“你有新人了。我明天再来。”
说完姗姗离开。楚元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能睡在卧室。
太夫人和他的妻子都来看望慰问,楚元就说自己心神不快,想要远离烦嚣,保持清静,谢绝了她们的探问。因此别人也没有起疑心。
快到晚上的时候,楚元早早地就准备好了酒,等文玉过来。
果然深夜,文玉孤身一人赴约,连丫鬟也没有跟随。
两人在灯下促膝坐着,觥筹交错,文玉更会撩拨人的心神。
两人酒还没喝完,都已经控制不住了,文玉含笑吹灭灯火。
两人又是一番翻江倒海,好不快活。
才两个晚上,楚元就拥有了两个美女。
不知不觉,天色已亮,阳光映入眼中。
文玉准备起身对楚元说:“你一个人怎么可以同时和两位女子交往,这样的你的精力肯定吃不消,我建议你回到卧室去睡,五日后我们再来相会。到时候你的精力更好,我们的感情也会更牢固。”
楚元被她的真情流露所感动,把她的规劝记在心里。
文玉走后,楚元也从床上爬起来,打算回里屋去,但神情恍惚,似乎忘了什么。
一会后楚元恢复了记忆,叹了口气,“柔香约好今晚来这里。我怎么能放她鸽子!”
这样想着,又躺在床上睡了。
他的母亲和妻子继续去看望他。他还是不肯回里屋,以生病为由,一直待在书房。
他的心被酒色蛊惑,饮食减少很多,所以别人都确信他真的有病。
他母亲想给他看病了,他坚持不同意。
晚上,柔香果然来看到,这一次她打扮得更加漂亮。
见了楚元就说:“文玉来过了吗?”
楚元摇摇头,柔香扬起一抹笑容,看起来很开心。
柔香笑着说:“今天我替她住一夜。”
楚元告诉她,文玉约好五天后再和她见面。
柔香听了,娇嗔地说:“这个狐狸精,她肯定和别的男人约会去了,你不要信她的话。”
说完,他们两个像往常一样开心。
临行前,她对书生说:“不要把我说的话告诉她。反而显得我在嫉妒她。”
五天后,文玉还是没有过来。
此后,柔香每晚都来到书生的书房,而书生则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十天之后的一个夜晚,文玉才过来。进了书房,就非常生气的问:“你怎么瘦成这样子,每天都在忙男女这点事?”
楚元因为喜欢柔香,所以没有把实话告诉文玉。
睡觉的时候,文玉觉得情况不对,就一定要问楚元个结果。
楚元只得告诉她:“柔香来的次数太多,她说你是狐狸精,叫我不要泄露她的话。”
文玉听后,更加生气的说:“这个小鬼太坏了,差点让我背负害死你的罪名。她死了很多年了。
在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进入京都,她自缢身亡。她就埋在你家楼下。
你父亲在的时候,她没有出来过。现在人去楼空,她便据为己有。
我与她都爱好音律,所以互相结识,经常往来,这才得以一起与你认识。”
文玉突然又笑了:“你是被她迷住了,再这样下去,你就没命了。明天她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她别这样做了。”
天亮之后,文玉离开了书房。
楚元这才知道她俩都是异类,心里有点害怕,想搬回卧室,但是又不好开口。
晚上,柔香与文玉一起来到楚元房中。
文玉斥责柔香说:“你说我是狐狸。你自己不也是鬼吗?怎么可以和别人偷情,却不懂得出于仁义去爱别人的身体!"
柔香脸红了,无言以对。
文玉喋喋不休,柔香却低着头,皱着眉,一脸愁容。
自从遇见了楚元,柔香不再像以前那样悲苦。
今日楚元见她愁容,心生怜惜,便求情道:“其实她也爱我。你为什么要这么严厉地骂她?”文玉听了,气得脸都红了,说:“既然你护着她,我绝不会白白替别人背负恶名。”
说完,拉起袖子,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柔香留下来了,那天晚上两个人像往常一样开心。
过了一天,楚元病重,非常虚弱,几乎筋疲力尽。
母亲一定要让他搬回里间房,文玉和柔香再也没有出现过。
楚元病危,全家人都为他担心。
就在他病重的时候,他突然梦见文玉流着泪来对他说:“你不听我的话,你就差点没命了!”
但是,你并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
为了治好你的病,我去嵩山采药,触怒了山神,从悬崖上掉下来要了我的命。现在,我和柔美都成了影子里的幽灵。”
她说的话很让人难过,楚元听后,心里难过极了。
文玉还说:“一位医生精通医术,所以请赶快叫他来,这种病也许会治好。”
说完,楚元从梦中醒来。按照她的建议,四处寻找,找到了一位名医。
楚元的病就好了。
病后,他一直很感激文玉,对她的惨死很难过,也很想念柔香。
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希望她们能来找他,但他们从来没有出现过。
两年后,楚元的妻子难产而死,他过着单身生活,感到孤独,更加想念文玉和柔香。
夜长,荒凉冷清,楚元怎么着也睡不着。
突然,他看到了以前在楼上面迎接他的丫鬟。
她的身影闪烁不定,来到面前,说:“夫人让我给你带个话。三天后,请在门外等候。如果你看到一个女人的葬礼,那么旧爱可以来了。”
当秀问她详情时,丫鬟回答说:“你妻子死后,我把真相告诉了泰山帝。经查,大泰山同情你妻子的节操,允许她复活。因为和你的旧情未断,她会借别人的身体和你团聚。”
秀儿又问柔香近况,丫鬟说:“她羞于见你,去别处了。”楚元想继续追问,丫鬟急忙整了整袖子,走了出去。
三天后,楚元在门外等着。
果然,他看到有送葬队伍。
棺材上铺了一层红地毯。所有的哀悼者都穿着蓝色的衣服,没有一个人穿白色的丧服。
据了解,死者是一名年轻女子。
他走上前去说:“为什么我们要在一个人死前埋葬她?”
听了这话,大家都惊呆了。
这时候棺材变得很重,大家根本抬不起来了。
棺材里传来一声:“我复活了,我要窒息了!”
大家听了都惊呆了。
女子的父亲是朝廷某部的郎官,只有这样一个女儿,刚成年便夭折了,极其悲痛惋惜,死后不忍安葬,盼望她能够复活。
现在听到棺内传出声音,喜出望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怪异之处。只恨事情发生在大道上,没有停放棺材的适当场所。
在大伙不知所措的时候,棺材里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楚元上前自告奋勇道:“你们没有停放暂歇的地方吧?这是一件大好事,寒舍可以给你们提供方便。”
郎官喜出望外,深表感激,就把女儿的棺材抬进了他家。
所有的家人都很惊讶,认为这是禁忌,但楚元认为没关系。
刚打开棺材,女人就迫不及待地坐了起来。
楚元偷偷看了她一眼,非常漂亮。
她看起来是有点害羞,但是长得和文玉好像。
楚元打开书房,命令大家扶小姐进去。
郎官更是感激他的好意。他客气地询问了一下这位楚元,得知他是个世家子弟,名字在科举榜上。
于是悲欢离合变成了婚礼,两家人结婚了。
楚元满心欢喜,设酒筵款待众人,同时叫人把棺材抬到郊外焚烧。
黄昏时分,用华美的车将女子送回家。然后选择一个吉日,送上彩礼,二人得以再续前缘。
洞房当晚,楚元揭去新娘头上的布。
新娘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好像早就认识,但是也没有直接表露心声,直到众人全部散去。
直到众人全走了,她才低声叹了口气,“为了在一起,我曾经献出了生命,你会珍惜我吗?"楚元回答说,"当然。我把你的爱珍藏在心里。”
文玉笑着说,“柔香在你眼里会比我好十倍。”
楚元也笑着说:“你还在为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吗?”
于是他们互相拥抱,再一次结合。
天亮了,她起身对楚元说:“今天我可以去见你的家人,过去我却不能。”
于是她梳洗一番,去拜访太夫人。
太夫人看到她气质温柔,很喜欢她。
从此,他们天天睡在一起。
楚元开玩笑地问:“你不怕我再得病吗?”
文玉红脸红了,回答道:“这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鬼和狐狸都是异类,当然伤身?现在我把老公当人伺候,但不伤身体。”
楚元同意她的意见。
一天晚上,文玉突然对楚元说:“过去的预言都实现了。昨天梦见柔香了。她对我说再见。她羞于见你,所以让我告诉你。她已经托给某家了,十五年后可以去扬州找她。”
那时候,秀随口问了一句“她还可以在世上转世吗?”
文玉回答说:“她贤惠而无罪,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她应该投胎为人。出于对你的思念,她乞求投胎做女人。”
秀听了文玉的话很感动,但并没有放在心上。
后来,谭楚元多次考中进士,最后被评为县令进贡生。
后来谭楚元屡次考进士都失败了,最后以贡生的资格被授予县令。
开始时在新蔡任职,政绩卓越,很快提升为秦州长官,十年没有升迁。
忽然有一天,因为才能卓异,升任安庆太守。他携带家属渡过淮河,须经过邗沟,时间正好已经过了十五年。
文玉告诉他:“柔香的老家就在这一带。你忘了扬州的梦了吗?”
此时,文玉已经生了两个儿子。
楚元不愿意再去寻找梦中的那个人。
经过文玉的再三请求,他同意在这里呆十天,几乎找遍了当地出售年轻女子的地方,但文玉摇摇头说不。
就在离开这个地方之前,一个可怜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孩在客栈里乞讨食物。
恰好文玉跟着楚元逛完平山堂回来。
她一看,说:“就是这个人。”于是她马上告诉楚元,就把小女孩买了下来。
文玉把她抱回家,流着泪说:“我妹妹怎么会这么穷呢?”
女孩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但她的眼睛是明亮的。
文玉给她梳洗,焕然一新,问她年龄,她十五岁。
她仍然给她取名为“柔”,以表示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
订婚之夜,楚元有意试一试她的笑容和声音,与柔香无异,完全是同一个人。
他更加欣喜若狂,认为文玉说的完全正确。
这期间,文玉虽然是个家庭主妇,但对柔香平等相待,经常请她过夜,说“我这是请她补十五年的空缺。”
一年后,柔香也生了个儿子。
不久,楚元因母亲去世而回家,从此不再外出做官,整日在妻妾成群的温柔乡里度过,直到老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