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国内吉他制琴大师「国内制琴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lets_suppose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 李宗盛《致匠心》

张艾嘉曾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李宗盛。这或许是对音乐人李宗盛最好的褒奖。

而如今,我觉得:每个人心里有两个李宗盛。一个是写过很多经典歌曲的李宗盛,回味他的歌,有着悠久的感动;另一个是制琴师李宗盛,专注技艺,追求极致。

不管是哪个身份,李宗盛都以匠人的心态把事情做到极致:固执,缓慢,少量,不追求时髦花俏的技法,专注内心的声音。不管做哪一行,非要做到第一。

在与New Banlance合作拍的这部宣传片《致匠心》中,短短几分钟,他对“匠心”的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十岁出头,李宗盛曾经是个充满了挫败感的年轻人,好在有吉他,他才得以和外界对话,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这是他为何痴迷音乐、痴迷吉他的原因,吉他不仅仅是他最忠实的伙伴,甚至可以被比作灵魂伴侣。

让李宗盛感到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是吉他生产大国,却和大多数其他的中国制造一样,中国吉他一直是廉价、低质量的代表。华语乐坛拥有许多令我们记忆深刻的歌曲,却不曾有过一个被音乐人衷心认可的吉他品牌。

于是,他把对音乐的热忱延伸到了制琴上。替创作人制一把好琴,成了李宗盛身为音乐人的一个梦想。

2002年,45岁的李宗盛创立了「李吉他Lee Guitars」,像做音乐一般,他将全部的心力与心血皆投入到学习和发展制琴事业中。

他不知道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做这件事,华人制琴师将在流行音乐史上缺席。

李宗盛制琴绝对不是玩票,为了学做琴,他曾探访加拿大顶级手工制琴师,从选料到琴的设计再到后期制作,潜心学习每一道工序。十年来,李宗盛的手上布满老茧。在他看来,琴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所以做工必须要扎实。

创立李吉他之后,他定居到上海,在离上海不到70公里的小镇甪直租下了一间小厂房,经过四个多月的摸索和调音,第一代“李吉他”的三把原型吉他就此问世。这三把琴至今依然保存在他的琴柜里。

他把对音乐的严谨、细腻、专注和谦卑付诸于制琴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从全球收集来的木料很快就塞满了拥挤的小阁楼,2004年9月,李宗盛的吉他工坊迁到了北京的大山子,200平方米的工作室,恒温恒湿。

木头有生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下所呈现出来的质感也会不一样。所以即使两把琴的选材、制作程序和基本手法都一模一样,最后做出来的琴、琴出来的声音依然千差万别。从设计到手工制作,其中的艰辛只有真正的手艺人才能体会得到。

李宗盛尊重大自然的馈赠,要通过吉他让木头重生,才对得起它的百年生长,所以不能随便做做。

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嗓音和唱歌的感觉来设计,工序会“独特、复杂”一些,一般做一把就需要三个月。在所有的环节中,选择木料是最初也是决定性的一步。

▌李宗盛为五月天特别量身定做的吉他琴款。这款全球限量500把的纪念型号,特别考虑了五月天的音乐风格和成员的演奏喜好,指板上另有独特木制的五月天成员白描头像镶嵌设计。

▌这款琴是因应Converse品牌100周年纪念而设计制作的,限量100把。每一把都有编号与限量证书。虽然工序十分复杂,却也呼应了Converse的百年精神。这是一款很受欢迎,属于收藏级的琴。

▌“慎始”是李宗盛所制作的琴款之一,意在表明: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慎重对待,不能轻易开始又轻易放弃。

▌这把琴叫“蛰伏”——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起来。不放弃,也不改变初心。

试音是他整个制琴过程中最紧张的时刻,一把琴做得是否成功,一听声音就知道了,只要差一点点,就只能是糟粕。

李宗盛说自己有能耐住性子的天分。制琴时,他全身心投入,世界再嘈杂,内心纯粹、专注、极致而安静。他说:“到我百年以后,如果我能把琴做到一个样子,一辈子做成了两件事,那就太赚了。”

我想,只有心念纯粹的人,才能耐得住现世的繁华与浮躁。听从内心的安排,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图片来自网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