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天津徐某某,年六十六岁,于季春得不寐证。病因:因性嗜吟咏,暗耗心血,遂致不寐。自冬令间有不寐之时,未尝介意。至春日阳升,病浸加剧。至季春,恒数夜不寐,服一切安眠药皆不效。精神大为衰惫,心中时常发热,懒于饮食,勉强加餐,恒觉食停胃脘不下行,大便干燥,恒服药始下。其脉左部浮弦,右脉尤弦而兼硬,一息五至。
初诊:其脉左浮弦者,肝血虚损,兼肝火上升也。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其右脉弦而兼硬者,胃中酸汁短少,更兼胃气上逆也。酸汁少则不能化食,气上逆则不能息息下行传送饮食,是以食后恒停胃脘不下,而其大便之燥结,亦即由胃腑气化不能下达所致。治此证者,宜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气、滋胃汁,如此以调养肝胃,则夜间自能安睡,食后自不停滞矣。
处方:生山药一两,枸杞八钱,代赭石六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白芍五钱,酸枣仁四钱,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半钱,茵陈半钱,甘草二钱。共煎一大盅,温服。
复诊:患者将药煎服两剂,夜间可睡两三个小时,心中已不发热,食量亦略加增,大便仍滞,脉象不若从前之弦硬,遂以原方略为加减,使再服之。
处方:生山药一两,枸杞八钱,代赭石六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酸枣仁四钱,白芍三钱,龙眼肉三钱,生鸡内金半钱,茵陈一钱,远志半钱,甘草半钱。
患者将药连服三剂,夜间安睡如常,食欲已振,大便亦自然通下,唯脉象仍有弦硬之意,遂将方中龙眼改用八钱,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例二】表兄赵某某之妻,年近三旬,得不寐症,兼心中恒惊悸。家中诸事皆其自理,劳心过度,因得诸症。初苦不寐时,不过数日偶然,其过夜半犹能睡,继则常常如此,又继则彻夜不寐,一连七八日,困顿已极,仿佛若睡,陡觉心中怦怦而动,即暮而惊醒,醒后心犹怔忡,移时始定。心常发热,呼吸似觉短气,懒于饮食,大便燥结,四五日始一行。其脉左部弦硬,右部近滑,重诊不实,一息数近六至。
初诊:此因用心过度,心热耗血,更因热生痰之证也。为其血液因热暗耗,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痰停心下,火畏水刑(心属火,痰属水),是以惊悸;其呼吸觉短气者,上焦凝滞之痰碍气之升降也;其大便燥结者,火盛血虚,肠中津液短也。此宜治以利痰、滋阴、降胃、柔肝之剂,再以养心安神之品辅之。
处方:生代赭石八钱,枸杞八钱,生地黄八钱,生山药六钱,瓜蒌三钱,天冬六钱,白芍五钱,半夏四钱,酸枣仁四钱,远志二钱,茵陈半钱,甘草半钱,朱砂二分。前药煎好,送服朱砂末。
复诊:患者将药连服四剂,心中已不觉热,夜间可睡两个小时,惊悸已愈十之七八,气息亦较前调顺,大便之燥结亦见愈,脉象左部稍见柔和,右部仍有滑象,至数稍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使再服之。
处方:生代赭石八钱,枸杞八钱,生地黄八钱,生山药六钱,龙眼肉五钱,瓜蒌五钱,玄参五钱,白芍五钱,酸枣仁四钱,远志二钱,甘草二钱。
患者将药连服六剂,彻夜安睡,诸病皆愈。
本文为《回家睡觉的智慧》刊载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与99健康网进行图书内容合作请联系QQ:169245886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