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陆瘦燕医案「不寐」

[名家简介]

陆瘦燕,(1909-1969年),男,生于上海嘉定。

师从其生父、有“神针”之誉的李培卿(字怀德,1865-1947年),业秉家传,好学敏思,精研《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和教育家。

陆瘦燕偕夫人朱汝功在针灸临床、教学和针刺手法的研究中有诸多探索和成就,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开创针灸实验之先河,临证善用温针、伏针、伏灸,形成自己特有的流派风格,“陆氏针灸疗法”已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幼承庭训,精于书法,自成一格。

[医案辑录]

李某,33岁,男。

主诉:入寐艰难半载。

病史:患者入寐艰难,已有半载,症情忽作忽止,近月尤苦,头晕耳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

舌脉: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不寐

西医诊断:失眠

辨证:肾水亏虚,心阳独亢

治法:壮水制火,交通心肾

处方:取双侧心俞,双侧肾俞,双侧神门,双侧三阴交。心俞采用米粒灸,三壮。肾俞、三阴交用提插补法,神门用提插泻法,不留针。

二诊,患者夜寐改善,但易被惊醒,其他症状均改善,舌红脉细。仍守初诊治法,腧穴随症加减。取双侧厥阴俞,双侧肾俞,双侧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内关,双侧太溪。厥阴俞采用米粒灸,三壮。肾俞、三阴交、太溪用提插补法,神门、内关用提插泻法,不留针。

三诊,患者已能酣然入眠,面见华色,精神大振,头晕耳鸣已除,口渴心烦亦失,无遗精。但尚乏力、腰酸。舌红少苔,脉细。再以交通心肾之法治疗之,佐以调理脾胃,益血养神,以图巩固。取双侧内关,双侧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脾俞,双侧足三里,双侧太溪。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太溪用提插补法,神门、内关用提插泻法,不留针。

以上医案原内容选自《陆瘦燕针灸医案医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为方便大家阅读参考,马老师进行了整理。

以下是马老师进行的分析。

[辨证思路]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或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睡眠时间不足,重则彻夜不寐。本病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胆、胃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变化,总属阴阳失交,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陆瘦燕先生认为心乃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本案诊为不寐,肾水亏虚,心阳独亢,属心肾不交,可见诸多阴虚火旺症状。

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心肾阴虚,君火上炎,扰动神明,故入寐艰难,口干心烦。肾阴不足,脑髓失养,相火妄动,故头晕、耳鸣、遗精。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失所养,故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均为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之象。

[治疗特色]

针对肾水亏虚,心阳独亢,施以壮水治火,交通心肾的治法,针刺与艾灸相结合。首诊取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肾俞、三阴交用提插补法,意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神门用提插泻法,且不留针,意在清心火,安心神。而心俞采用米粒灸三壮尤为精妙,乃以灸法引导火气外出,在心俞施泻法,以助安神,恰合《灵枢·背腧》载:“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的思想。

因治得法,故患者夜寐改善,其他症状均改善。但易被惊醒, 所以大法不变,腧穴随症加减,加用厥阴俞采用米粒灸三壮,助泻心之有余气火;加用太溪施以提插补法,加用内关施以提插泻法,以加强益肾泻火安神之效,因此患者睡眠转酣,诸恙消失。

因此,三诊时停灸,而专用针法。又因患者长期患病,精神未能完全复健,感乏力,在沿用交通心肾大法同时,佐以调理脾胃,益血养神,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加用脾俞、足三里施以提插补法。

随手转发,传播中医文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如您是版权方,请联系我删除

好文,就给我一个“在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