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为家庭而战 电影「摔跤吧!爸爸 精编 电影」

这部电影的故事虽然和《摔跤吧!爸爸》类似,都是由体育运动真人真事改编,热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巨石强森的客串,只是稍有遗憾的是,强森只客串了两场戏,并没有重现他摔角场上的风采。

其实摔角这项运动在中国算是小众,但在美国、日本、墨西哥发展特别火爆,其中WWE即WorldWrestlingEntertainment,直译过来就是“世界摔角娱乐联盟”。

摔角其实就是有剧情和角色设定的围绕摔跤格斗的一系列表演,有的人会误认为这是“假打”,但其实,摔角的危险系数比真实格斗比赛要高。

相对于摔角运动,国人最为熟悉的是《速度与激情》的主演之一巨石强森,作为电影的监制,他自己就是从WWE一步步杀向好莱坞的最强传奇。而这是国内观众第一次发现硬汉形象下,他温情的一面。

一、这是一部真实的传记电影

《为家而战》是一部WWE选手佩奇的传记电影,影片以英国最年轻的摔角女王佩奇的故事为底色,讲述了这位生于怪咖之家的90后成长奇袭路。电影开场以一句真实故事概括,连改编都省了。

“真实”这个词始终贯穿整部电影,不仅仅是佩奇的黑发和下唇环的极度还原,还有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经历。这个故事里没有完全幸运的角色,爸爸妈妈年轻时有过入狱、嗑药的经历,兄妹二人在家学熏陶下踏足摔角界。

从小就梦想成为WWE冠军的哥哥连NXT都未能入选,只能教当地体育馆的孩子们摔角,早早的有了家庭和孩子。在家庭聚会时,要面对女朋友父母的职业歧视和责难。

一个不爱洋娃娃、花裙子却热衷于摔角的女生,从童年的非比寻常开始,就饱受争议。虽然“幸运”地入选了,但背井离乡的孤独,训练中一场场困难,一次次练习的升级,让她几经疲惫,想要放弃。

整个故事,没有刻意去打造一个英雄,反而将生活的恶意赤裸裸的展现。你的梦想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摔角不就是假打吗,甚至于你们一家人都是怪胎。

所有真实的细节,情绪的爆发,都在无意间触发了观众的某一段自身经历和感受,随之而来的感动也难能珍贵。笑容也好,眼泪也好,都是故事里的见证。

跟着镜头看见一个女生的胜利,一个家庭的欢乐。在战歌响起时,曾热血沸腾。在幽默的言语间,哈哈大笑。

二、这是一部被成见的喜剧电影

电影里的他们不是主流,与大部分人背道而驰,在大家固有的刻板印象里,他们不“入流”。

根本没有人站在开放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做的事,亦如这部电影,观众们因为海报上的硬汉形象不去影院,就看不到海报背后光影的温情。

关于这一点,除了佩奇一家人以外,另外一群人有同样的烦恼,就是啦啦队队长和模特们。她们因为主流的审美,在他人眼里是没有实力的花瓶,然而真实情况是她们练习得比谁都努力。

甚至于女主前期,也因为自己的偏见,只看到啦啦队长和模特“花瓶般”的外表,但其实别人的训练一点儿不比她少,就算皮囊再好看,也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延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这些为提高自己实力做的努力,被身材的火辣和外貌遮盖。成见中的每个人都深受其害,如果不是这部电影,谁知道巨石强森肌肉下的温情和幽默,谁知道那个22岁的小女孩会逆袭成最年轻的首秀冠军。

影片在做到真实的情况下,加入一些笑料,当然,也因为摔角表演的娱乐性,远胜于摔跤运动的严肃性,让这个故事可以披上喜剧色彩。

全片有两大笑点,一处是佩奇的爸妈和亲家吃饭时候的表现,这样表现的人真的有一种少见的有趣。另一处是巨石在给佩奇姐弟打气时的话语,一开始惊讶于巨石强森夸张的表现,后来才明白这不就是WWE中的表演风格。

三、这是一部掺杂温情的硬核运动片

电影里全家人都疯狂的热爱摔角,经由一根网线,摔角视频寄给了赛事委员会,恰好被WWE的教练看到了。最后,只有佩奇一个人进入了复赛,而且要去美国接受训练。你的家人是否都是怪咖,你若是有千载难逢的机会,向世界证明自己真正的实力,会如何抉择?

哥哥扎克,毕生的梦想就是踏上神坛,而如今自己的妹妹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没开始就已结束。


更讽刺的是,自己视若珍宝的机会,那个得到了的人想着放弃。崩溃边缘的扎克,发泄了自己的愤怒和不甘,它已经近在咫尺,而我却失之交臂,你拥有了它,却视它如蔽履。

人生就是如此戏剧,视WWE为毕生使命的哥哥,失去佛罗里达的训练机会;得到机会的妹妹在新环境里陷入重重虐战;

比她漂亮的拉拉队长和模特,比她技巧更娴熟的摔角方法,超出她的认知和体能的训练模式。再加上一个人远走他乡的孤独、寂寞和家人们的希望寄托,所有压力背负在身,压倒她想要放弃。

世间最残酷的话就是,祝你好运,但你只能到此为止。当听到这句话时,是否有勇气改变游戏规则,当第一个你自己。

哥哥最后虽然没机会站在最佳领奖台,但是他坚守自己的梦想,培养摔角运动员,甚至于去教盲人摔角,如同妹妹所说,这更有意义。即便没有站在千万人欢呼的舞台上,所做的事情也依然有价值。

现实的选择不是我们的错,事实就是如此,只有接受现实才能继续生活,开始审视现在已拥有的一切,并不是只有站在千万人喝彩的舞台上才有意义。

于是,电影的转折点出现了,哥哥扎克和妹妹佩奇之间矛盾冲突爆发,借由这次发泄,坦明心声,又重新回到坚持梦想的赛道上。重回训练场的佩奇,开始坚定自己的梦想,通过更刻苦的加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看完电影的女生们一定会爱上“放纵不羁”的怪力少女,毕竟不是所有女孩子都能像佩奇那么幸运和优秀,能获得偶像的肯定和外界的认可。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闹得沸沸扬扬的春蕾计划吗?那些捐款人,他们或她们,或许是看到了春蕾计划的宣传照上乡村女孩的笑脸,心里一疼;又或许因为自己生命中的阴影,不希望下一代女孩遭受同样的苦痛。但到最后,善款却没给到该给的人手里。

无论是影片还是现实,在佩奇之前,摔角的女性并不被观众认可,所获得的比赛权重也远远比不过男性,而在她之后,女性在摔角界逐渐得到了认可,开始获得和男性一样的尊重。

从小时候不被别人理解,到长大后职业被人质疑,甚至于这个家庭在外人眼里是怪胎家庭。

影片很好地展现出了为梦想坚持需要面对的尴尬现状,而本片最令人感动的点在于,佩奇作为女孩,本该受到外界更多的质疑。

但让人觉得温暖的是,电影把更多的镜头对准佩奇这个人本身,它所取得的成功,只因为她是一个努力而坚强的人。尽管佩奇取得的成功,为女性在这一领域赢得了更多话语权,但现实生活里,有太多女性,被有意无意地区别对待。

其实,很多领域,女性想追求的权利,不是要证明她们比男性强,而是可以和男性享有同样公平的待遇。做出成绩给予嘉许,做错事情就批评指正,对男女一视同仁,而不因为先天性别去贴标签。

这部电影有打斗、有燃点,但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动作片。女主的真实经历,女性摔跤手的真实遭遇,导演所选择的讲故事的角度,都让这部硬核的打斗片,充满温情。


《为家而战》是一部喜剧传记类运动片,运动片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属性。它不仅很好地展示了这项运动,也同时向我们展现了这项运动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歧视。比如被瞧不起,被偏见假打,被伤痛折磨,以及日后的中年危机等问题。

强森介绍这部电影时说,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为的是告诉每个特立独行的人都可以成功。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因为摔角这项运动,或是强森这个人的固有印象,去给电影贴上一个带着偏见的标签。


走进影院,尽管不懂什么是WWE,但可以通过电影读懂温情,在荷尔蒙迸发的摔角舞台上看见奇迹的力量。

谁都曾想过放弃,关键时刻,父母的鼓励让女主走出阴霾,为家而战。豆瓣的分已经开了,不好不坏,马上过年了,回家的朋友可以和家人一起走进电影院感受家庭的温情,谁不为家而战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