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王小波的叙事方法「叙事性结构」





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

要有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



二、

解构之目的:构建一个理性的、智慧的、诗意世界



王小波小说的思想世界是开放型的,他批判的矛头所指远不仅仅是那一个荒诞的年代,而是从那个荒诞的年代一直延续下来的,在某些角落里仍存在的愚昧、不公、无聊与伪善。所以,他用解构的叙事对抗被权力浸染变异了的旧秩序,是想在常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在人道的基础上,建构一个理性、智慧慧的、诗意的世界。

在《三十而立》中,学校政治部在教师会上批精神污染,有人写文章说牛仔裤穿不得,裹住了女孩子的生殖器,要发霉,是精神污染。教师王二发言反驳:‘要要发毒,试问谁发霉了?你是怎么看见的?中国人穿几天就发霉,美国那些牛仔岂不要长蘑菇?……就说它发霉。咱们可以改进,在裤档上安上一个小风机,用电池带动。这要是一个好注意,咱们出口赚大钱。要是卖不出去,那个写文章的包赔损失,谁让他胡扯。”在《似水流年》中,年近不惑的王二与未婚妻小转铃作爱,因为没有大号的避孕套,将就着用中号的,结果是“我的小和肖因此口眼歪斜,面目全非’。

“我”和小转铃其实都可以到单位去要三十七毫米的避孕套。但小转铃单位正要评职称,如果人家知道她在和一个尺寸三十七毫米的家伙睡觉,就会影响她评副编审;而“我”同样,如果“我”去要势必影响我评副教授。在这儿,作者发感慨:“为了评副高,就给男人套中号的,是不是装丫挺的?”典型的王小波式解构反讽,颠覆之刃直指那个不太正常的社会阶段中存在的许多不正常现象。



读王小波的小说会发现,生活中的某些人,像便秘得厉害的人,一天到晚怀着不干净的内心左右逢迎。少有人像王小波一样,勇敢潇酒地走到边缘的树林中去,笑眯眯地看着众生,痛痛快快地排泄。在《三十而立》中,王小波借王二之口,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后我要真诚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儿一样思辩,像堂吉珂德一样攻击风车。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爱,都要以极大的真诚来完成。”他认为,人活着,应该拥有诗意的有趣味的世界,而不是为了争得死后塞入直肠的那块棉花饪:重要人物死后化装时用的)。他说,如果一个人不会唱,那么全世界的歌对他毫无用处;如果他会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这就是说,诗人这个行当应该取消,每个人都要做自己酌诗人。

王小波是一个小说家,一个思想者,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他拥有诗意的世界。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以读到像诗歌一样的语言。在《三十而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里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去,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湖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忽然之间,我心里开始松动。走着走着,觉得头朝下坠入蓝天,两边纷纷的落叶好像天国金色的大门。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就在这一瞬间,我解脱了一切苦恼,回到存在本身。

王小波不仅写小说,还写了许多思想深沉、脍炙人口的杂文。这些文章都收集在《沉默的大多数》-书中。这些文字同样秉承他“要明辨是非、要有趣味”的艺术标准。1997年4月,在他去世前写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他提到自己正要出版的这本书:“自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的原子弹在一颗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嘲在时代大踏步前进的转型时期,他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生活精神和价值观念。

结语



王小波的小说叙事之美如同一种思想的舞蹈之美。在这些叙事中,他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直言无忌。包装得再怎么完美的假大空,都能被他幽默优雅地拆个七零八落,只留下一些纯真的东西。王小波的文字同时也存在一种诗意之美。这些如歌的文字,引领读者在经历了“王二”的幽默与嘲弄之后,到达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人应该拥有求智慧以明辨是非的权利,拥有精彩而有趣味的生活,拥有尊人道而反伪道德、认同多元反对专制、主张有趣反对肉麻的权利。也就是说,人应该有权利拥有一个理性、智慧的、诗意的世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