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等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①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社会背景等来塑造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③描写复杂的环境等。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体现在对文中关键词句含意的理解、对情节结构的分析、对小说主题的概括、对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作品价值和探究小说蕴含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以及对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等。
1.词句含意。
高考对词句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的角度,回答这类问题,注重下面几个方面:
(1)抓住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从词语含义推断词句含意。不论是重要词语的含义还是语句的含意,归根结底还是语句中的重要词语的含意,所以如果是理解语句的含意的话,也要注重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以此确定语句的具体含意。
(2)注重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推知词句含意。从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理解分析语句的含意,比如比喻句,可以从喻体的角度思考语句的意思。
(3)注重语句文中的具体位置,从位置角度理解词句含意。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作总结,过渡句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
(4)从小说人物主旨角度思考,全面把握词句的真实含意。小说的主题渗透到情节的各个方面、人物的方方面面,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要注重从小说表达的主题的角度进行。
2.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阅读小说,就要根据情节的具体体现来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高考对情节结构的考查,一般有四种类型:①简要概括故事情节,②小说的具体线索和作用,③小说中有哪些伏笔照应,④段落或语句在结构上有何具体作用等。
回答与情节结构关系密切的题目,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小说的基本矛盾冲突,明确小说情节的发展线索。阅读小说时,首先要把握小说的基本矛盾冲突,分析矛盾冲突中的情节的发展变化过程,从人物线索、事物线索或者情感线索的角度确定小说的叙事线索。明确了小说的矛盾冲突、确定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理清了小说的叙事线索后,就能够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
(2)分析小说情节的转变过程,明确小说结尾部分的意蕴。高考选择的小说字数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的情感变化都会比较明显,小说也往往会在情节高潮部分结束;而小说结尾部分的内容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或者揭示主旨,或者卒章显志,这些内容就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
(3)把握细节描写的具体内容,体会小说细节描写的特点。小说的细节描写能够体现情节的意蕴、人物形象的特征等,也是试题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阅读小说时,要注重把握小说的细节描写,以此全面理解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情节结构的变化和走向等。
(4)关注情节体现的人物性格,把握情节体现的主题思想。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所以把握小说情节就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对小说主旨的把握等。
(5)分析情节中的伏笔和照应,把握具体句段的结构作用。伏笔,是小说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的适当的暗示,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这“响应”便是照应。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等。
(6)理解小说情节的具体作用,确保答题术语的正确使用。一般的,小说开头,设悬念、作铺垫、与前后文作对比、渲染氛围、呼应标题(首尾呼应)、引出下文等;小说中间:除了小说开头已有作用外,再加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暗示故事结局,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结尾,除呼应标题和开头外,主要还有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等。
3.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可以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高考对环境的考查一般有三个角度:①具体指出哪些内容是环境描写,②写出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③从小说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来推断小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回答有关环境描写的问题,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1)筛选文中环境描写的内容,综合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分析社会环境时,要注重多种因素的综合、辩证分析。比如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二这些次要人物往往是某种社会力量、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这些人物的言行,能够综合把握社会环境体现的具体特点。
(2)注重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环境决定了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改变着环境的走向。所以,分析环境内容时,要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熟悉小说环境的具体作用,合理分析环境的真正作用。一般的,小说的环境作用包括六个方面: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回答问题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小说的环境的具体作用。
4.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特征。
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三种方式:①简要概括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的性格特征,②简析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形象特征,③小说塑造某个人物有何作用等。
回答有关人物方面的试题时,关注下列几个方面:
1.注重理解和分析描写手法,整体感知小说中人物形象。关注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要注意学会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入手。“正面描写”,主要是指传神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生动准确的行为描写等;“侧面描写”,主要是通过描写他人或他物,从侧面来烘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这些都是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
2.分析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确定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把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就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来细致分析。
3.分析小说的具体情节,从人物的言行中认知形象。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史,也就是说,人物性格往往是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中得到发展。一般来说,把握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为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了依据。
5.主题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其主题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高考就小说主题的考查,一般有两个角度:①概括小说主题,②人物的某些言行体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等。
回答小说主题的题目,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小说描写的环境内容,初步把握小说主题的轮廓。分析小说的写作背景以及小说法体现的时代背景,以此把握小说可能要表达的主题。
(2)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确定小说主题的各个方面。人物在具体的情节结构中的言行体现的人生、社会意义就是小说的主题的一部分。概括小说的主题,就要认真分析人物的言行本身体现的意义,以此多角度确定小说的主题。
(3)理解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全面把握小说主题的内容。小说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小说的主题,阅读小说时要注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