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句诗出自出自《殷芸小说·吴蜀人》,殷芸生活在南朝梁时期,此时的扬州指的是今天苏南浙北的部分区域,治所在丹阳郡(今南京),跟今天的扬州并没有关系,今天的扬州是当时的广陵郡,隶属于侨置在江淮之间的南兖州,听起来似乎云里雾里,扬州不是在淮南吗,兖州不是在山东吗?关于这些疑问我们还得从我国行政区划沿革历史说起。
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值得一提的是尚书禹贡记载的天下九州并非今天所理解的行政区划,而是一个类似于方向的模糊概念,简而言之,扬州就是指的天下之东南。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也就是常说的十三刺史部,其中有东南的扬州刺史部,这个时候州仍然不能算作是一级行政区划,地方还是郡县两级,这时的扬州刺史部负责监察整个东南(治所先后位于和县,合肥,建业),而今天的扬州所在地广陵当时则属于“徐州刺史部广陵郡”,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意外的还在后面。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汉人大举南迁,南朝几个偏安政权普遍在长江流域置侨州、侨郡、侨县,和当地原来的实州郡县并存,此时的江南原扬州刺史部已经被分为扬州(治所丹阳郡)、东扬州(治所会稽郡),侨置南徐州(治所今镇江,镇江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南徐大道),而今天的扬州呢,则属于宋梁等朝在江北侨置的南兖州广陵郡,“你们这帮北方人把兖州都搬到了江苏来了,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淮南人的感受?”“对不起,我们移民占你们的地还不用缴税”。同时期北朝也有兖州,南朝还有个北兖州(治所今淮安)与南兖州并立,因此,此时跟“扬州”这个词仍然没有半点关系。
说了这么多,今天的扬州什么时候才成为“合法”的扬州呢?
隋朝大业九年(公元589)年发生对后来扬州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改此时江北的吴州(前南兖州)为“扬州”,但治所仍在丹阳郡(今南京),改“东扬州”(治所今绍兴)为吴州,直到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扬州”的治所从丹阳迁到江北的广陵(江都),扬州才成为今天扬州的专属地名。
综上所述,今天的扬州在唐以前可以用广陵、江都等来称呼,唐以后的广陵才成为扬州的治所,扬州一名从上古时期对于东南的统称到汉朝刺史部再演变成实质的地方行政区划,走过了几千年历史,从最初的九州之一到后来化作数百州之一,扬州这个名字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当然,“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今天成为人们宣传扬州的一句知名古诗是美好的,我们去挖掘这句诗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太大价值,只是借此对我国历史沿革有一个更深的认识,类似的情况举不胜举,有兴趣我们继续挖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