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网络小说的文学价值「网络文学作家」

作者:王玉玊

网络文学除了“爽”,还有价值吗?

自诞生以来,网络文学就一直伴随着这样的质疑。这里的“价值”并非审美价值,而是指道德价值,即小说能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给予读者的有益启迪。自古以来,文学便被要求承担认识与教育功能,严肃文学要“文以载道”,通俗文学要“寓教于乐”。在这样的语境下,诞生于20世纪末中国网络空间的网络小说自然而然地被归入通俗文学范畴,肩负起“寓教于乐”的责任,这也就是“网络文学有价值吗”这一讨论的由来。

所谓“寓教于乐”,实际上包含着一种精英意识:作者是博学多才的精英,而读者是需要教化的群众,文学创作是精英教化群众的手段。为了让所有群众都能接受严肃教育,“教”必须融于“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道德水平。但网络文学与之相反,现有的4.55亿读者都是潜在的作者,网络媒介提供的广域即时社交能量为网络文学的创作与阅读提供了天然的社交属性,每一篇作品都是网络社群共识与作者个人创造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没有精英与群众,只有社群成员的集体智慧与共同创作,每一部小说,都是“我们”写给自己看的。而在这样的网络文学社群结构中,“价值”恰恰是从“爽”中生长出来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邵燕君在其论文《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网络文学的“爽文学观”对精英文学观的“他者化”》中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网络文学的“爽文学观”是对精英本位“寓教于乐”观的“颠倒”。“寓教于乐”以意义为本位,快感服务于意义,“爽文学观”以快感为根本,意义伴随快感产生。“爽文学观”成立的基础在于人的欲望分层。1943年,一位名叫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欲望/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个人而言,这些需求是按顺序出现的,人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求。我们从常识上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一理论——一个马上就要饿死的人只会想方设法找食物饱腹,是没有余裕考虑自我实现的。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同样的道理。网络文学的“爽文学观”就是以欲望满足为本位的一种文学观,它首先从满足人最基础的欲望——食欲、性欲、权力欲望——开始,逐渐生长到精神层面。“寓教于乐”中的“教”被转移到“高级欲望”的层面,“‘意义’不是外在灌输的,而是读者内在欲望的需求”。也就是说,在网络文学社群内,这些人进行创作并不是为了教育自己,而是为了自我满足、互相分享,在思考、协商、辩论、探讨中共同成长。

笔者在《论“女性向”修仙小说中的爱情》一文中,讨论过言情类网络小说基本类型套路的转化过程——从强调男性主宰、拯救女性的“霸道总裁文”向强调平等互宠的“甜宠文”。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被充分满足的是女性在长期男权社会压抑中所形成的压迫性情感模式,在此基础上,更为平等、更强调女性自主性的“甜宠文”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主流。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时代的全民性自我抚慰、自我书写、自我疗救与自我成就,以庞大的体量和惊人的更新速度将各式各样的情感、思想、欲望囊括其中,直面当代人最鲜活的困境与焦虑。它在网络空间中以讲故事的方式重新感知、发现真诚可信的价值,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传奇。

与“寓教于乐”中的“教”直接对应的“高级欲望”,在网络文学中通常被称作“情怀”。比如网文大神猫腻,孟德才在《“情怀”、“世俗意”、“文青范儿”——“最文青网络作家”猫腻论》中将猫腻的情怀定位为“启蒙精神的网络回响”,具体而言,猫腻小说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如何有尊严而又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在以文学形象回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猫腻借鉴了各式各样的文化资源,包括《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平凡的世界》等现代严肃文学,金庸武侠小说等通俗文艺,以及日本动画漫画等等。比如《将夜》中的书院二层楼及其中诸人物就是以孔子及其门生为原型:夫子的原型是孔子,大师兄李慢慢是颜回,二师兄君陌是子路,小师叔是孟子。无论是他们性格鲜明的日常互动,还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与“节”,都高度契合于《论语》中的记载,仿佛那些历史中的人物重又获得了生命。但与此同时,猫腻又为他们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他们不再是礼法制度的守护者,而是为了自由与独立,敢与昊天战斗的革命者。

纵观网络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文学中那种向上生长的力量。尽管更常提及的是那些具有出色的审美价值、道德价值、成熟的叙事技巧和一定思想深度,引领着网文乃至社会文化发展潮流的优秀作品,但在网络文学中占据更大比重的爽文、套路文,那些以最质朴的方式填补人们被压抑的欲望与需求的作品——正如吉云飞在《寒冬之中 别开生面——2018-19中国网络文学男频综述》中所说,网络文学正在以欲望升级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抬升着整个社会的底线。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