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爆竹的坏处大家都清楚,然而这项风俗活动长期存在也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广泛,所以这一活动完全可以上升到社会治理层面。
关于社会治理,荀子坚持“礼刑合用”,“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董仲舒主张德本刑末,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传统儒家既推崇道德的教化作用,也没有排除刑罚的抑恶功能,这种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相结合的观念和做法,奠定了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方式。
与其明令禁止,不如管放结合。从岁末年初这个元旦假期,这个传统节日,人们不再理会法律法规地方规定,总是在偏僻处,在人少时,点上不知从哪里买来的烟花爆竹。
今天是2023年1月5日,现在是晚上10点45分,此时外面路边可以听见砰砰的爆竹声,不管是发泄对疫情的压抑,还是迎接新年的欢庆,都能体现出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渴望,它可以说是对情绪宣泄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燃放烟花爆竹之所以人人都喜欢,不单单是因为长期的风俗习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释放压力,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总会受到社会的约束,不是说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么?约束不可能没有,人的压力自然永远存在!当我们听到一声巨响再看到天空耀眼的烟花,心中的烦闷自然少了几层,你说是吧!
通过强制手段控制燃放烟花爆竹,人们的内心是否完全接受,作为读者的我们普通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如果能够适当放开,比如集中一个相对空旷的安全区域,确定好时间段,市民可以自愿参加燃放烟花爆竹,我想这样的做法应该会受到欢迎
德治法治结合起来,势必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否则表面上不做,内心并非赞同,你说是不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