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雁荡山记 沈括「夜游雁荡山的作者是谁」


落日的余晖,染降在高山;或者是一幢宝塔的顶上,古人曾赋与它“某某夕照",这样别有意味的词,大抵是可品、可餐的。

昔年也曾有“山高血色夕阳照,雪落松潮暮云低"的拙句,募然的也回忆起来,只是当年也大概没有听见过“夕照”这词眼儿,之后便庆幸自己与古人不谋而合,而飘然的撒起狂来。

夕阳洒落之后,临入的是昏黄,夜气袭将而来,世间的所有,渐渐沉幻在苍黝中了。

前年的初冬,在武夷山观看了《印象大红袍》,那巍峨的大王峰在灯光的聚照下,呈现出它幽岟的神秘,把周围的一切都带入了幻窅,那恐怕是我近十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夜。

去年,同样是初冬,在温州,听说雁荡山也有好的夜景,因为y情,不知是否还开放,本想等待着日落西山,但最终还是奔乐清湾的方向去了海边,没有亲身去经历,只是在广告的图片上看到黑如漆一般的峰峦。也正因为如此,对雁荡山的夜,才有一种超然于世外的遐想,赶着的去表达精神中的那般奇异世界——遁入夜海,徘旋在括苍山系的巅顶,钩汲清湾的沧溟,游曳于杉林垂荫的小径,仰起头去虚睹从古刹中透射出点点稀微的光晕,伫立在丹崖下,倚听回荡在深谷间的晚钟,在沉沉的暮霭下,仿佛有许多夜游的爱夜的人,踽踽独行,跚跚隐没在浚壑的深处,思想着旁人感应不到的未知。有的二人对坐,举杯小酌,相互交换着思辩的清谈。有三五成团,谈论着已发生了的,或即将发生的,可有名,或者莫名,可漫无边际的在历史的沧海中畅怀……。

尝听闻:“爱夜的人,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之说,这种说法从角度上来讲,有一些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便索性欣然认可,有些则不能苟同。张㦤孙有《枫桥夜泊》,苏子瞻有《记承天寺夜游》,还有那浦留仙,大都也是爱夜的人,他们不是纯粹的“孤独者、有闲者”,他们的情感世界比谁都丰富,更不可能“有闲",有的甚且还是“能战斗者”。他们不是怕光明,怕的是比黑暗还更加黑暗的光明。中国的文人是内敛的,抗争命运的方式颇为独特,你从字里行间可以领略到这些精魂;或急促巡行,或秉烛挑灯,或在卷轴中的山川村野间卧游,坦荡张驰,去寻找心灵深处的幽玄栖所。对于生命,他们是充满依托和希望的,在暗夜中,以期待光明来护守着自己的灵魂,使它们不至于沉沦,以消极的规避去淹蕴积极的勃发,让心神不再有颠倒和恐怖。

爱夜的人幻想着夜间行走在崎峭的大山中,去谛听山夜无声的的音魂,在旷莽中高亢,狂挽天宇的精慧,吸纳淋漓的元气,用微薄的心声唤起夜的能量,让世间所有饱受黑暗蹂躏和摧残的灵魂,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2022年3月26日于北京沈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